在家庭生活的中,孩子們對父母的親近有時會呈現出微妙的偏好。這種偏好並非刻意而為,而是由無數小事積累而成的自然傾向。我有時會想:我的孩子是更親近媽媽還是爸爸?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涵蓋了許多關於親子關係的複雜層面。

心理學家斯坦納克(Steinberg, 2001)指出,孩子與父母的親密程度往往受到家庭日常互動模式的影響。母親由於在孩子早年可能更多地承擔日常照料的角色,往往在孩子心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而父親的參與,儘管在現代社會家庭結構中越發重要,其親密程度可能因為工作等因素而在孩子心目中略顯遜色。

在我們的家庭中,母親總是孩子情緒的第一港灣。每當孩子遇到挫折或需要安慰時,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尋找媽媽的懷抱。正如戈特曼(Gottman, 1997)在其研究中提到,母親往往更擅長於識別和回應孩子的情緒需求,這種能力使得母親在處理孩子的情緒低落時顯得更為得心應手。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父親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任何減少。事實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父親的角色認同和模仿日漸增多。我注意到,儘管日常生活中孩子與母親的互動更為頻繁,但在需要決斷力或探索新事物時,孩子往往會模仿父親的做法,這一點在瓦爾德曼(Waldman, 2009)的研究中也有所體現,他指出父親在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在我們的家庭故事中,這種「偏好」更多是一種平衡的體現。孩子們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和面對不同的需求時,會自然而然地選擇他們認為最能給予支持的那位家長。母親與父親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著各自獨特而又互補的角色,共同編織了孩子成長的安全網。

最終,無論孩子在特定時期是否表現出更多地親近媽媽或爸爸,重要的是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能感受到愛與被愛。家,作為孩子情感的港灣,其真正的意義在於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支援和理解的環境,讓他們在這裡找到成長的力量。

下期再談,主內平安。

https://blog.ulifestyle.com.hk/clcscbbb

2024/6/3




三孩老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