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裝備發霉、彈藥過期 島內網民評美國「軍援」:垃圾

博客文章

裝備發霉、彈藥過期 島內網民評美國「軍援」:垃圾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裝備發霉、彈藥過期 島內網民評美國「軍援」:垃圾

2024年09月15日 11:14 最後更新:11:23

美國把台灣當成「過時裝備處理場」,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美國最近向台灣提供的「軍援」中充斥著各種變質發霉裝備和過期彈藥,令島內網民直言「這就是垃圾!」。

中時新聞網報道截圖

中時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防部監察長辦公室12日宣佈,通過對美國「總統提取權」交付台灣的軍備進行評估後發現,美國防部運交的這些裝備中包括大批潮濕發霉的防彈衣、過期的彈藥,就連美軍自己都建議「不要使用」。美方報告批評稱,「這種情況可能會削弱台灣對美國作為可靠援助來源的信心。」

所謂「總統提取權」是一種快速軍援授權,美方可以由此快速從美軍現有庫存調撥武器或輔助裝備運往台灣。報道稱,2023年7月,白宮首度宣佈動用「總統提取權」,提供台灣價值3.45億美元(約新台幣111億元)軍援。

但美國防部監察長辦公室的報告顯示,美國防部依據「總統提取權」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交付台灣的項目,未有效地實施問責制和質量管控。其中超過340個貨運托盤的軍事物資在隸屬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滯留了3個月,在等待向台灣運輸期間經歷了日曬雨淋還泡了水。

2023年12月,台灣收到的120個美國軍援貨運托盤中,含有3000組受潮且發霉的防彈裝甲板和500件潮濕發霉的戰術背心。台灣當局花數周時間,才將潮濕發霉的裝備拆裝、風乾和盤點。但美國陸軍坦克車輛和武器部門官員直言「不要穿戴這些裝備」。

此外,台「國防部」還致信「美國在台協會」,抱怨收到大量過期彈藥且包裝混亂——其中包括1983年生產的270萬發子彈,早已經過期。

美國防部監察長的報告警告稱:「運送無法執行任務的物品會削弱美國達成安全合作目標的能力,並可能導致夥伴對美國的信任下降。」對於這樣的大實話,「美國在台協會」官員也承認,這確實讓台灣方面感到美軍像是在「清理不需要的庫存」。

其實美軍此舉不是「像是在清理不需要的庫存」,而根本就是在「清理不需要的庫存」。例如台軍擁有完整的子彈生產能力,並不需要從美國進口子彈——相反的是,21世紀初,美國還在大規模從台灣進口5.56、7.62和12.7毫米等三種口徑的子彈。因此美軍如今反過來向台灣提供1983年生產的過期子彈,這難道不就是在清理不要的庫存嗎?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美方援助的個人裝備,台軍方也認為「有些狀況」,因此通常都是先存在庫房,列為動員裝備,沒有發給野戰部隊。「如今美國援助的裝備變成換個地方繼續囤,坦白講也沒有太大意義。」

諷刺的是,從民進黨當局再到綠營專家和媒體,之前對美方通過「總統提取權」援助台灣的這些物資表示「歡迎」和「感謝」,高調宣稱這是「重大突破」,甚至誇大解讀以「現有庫存提取」方式對台提供軍援的所謂「政治意義」。但真相卻是,拜登政府同意使用「總統提用權」向處於非緊急狀態的台灣提供軍援,是為了緩解國會議員對美國收了錢卻遲遲未按時向台交付高達190億美元軍火的責難。

例如原先美國為台灣全新生產的首架F-16V擬於本月底抵台,但台空軍司令部13日承認,「因國際局勢劇烈變動,造成部分供貨商交貨延遲、美方組裝進度調整等復合影響」,推遲到今年第四季度才能交付。

有島內網民嘲諷稱,「台灣原先被迫接收滯銷品,如今連垃圾都來了。」 「身處戰亂中、全球到處請求援助的烏克蘭,在收到不合用的軍援時都會在國際上公開抱怨,而台灣當局接收美國垃圾後,連說的勇氣都沒有」。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大突破!中國海軍壯大航母儲備人才 引入「生長模式」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2024年09月19日 10:23 最後更新:10:54

中國海軍正計劃擴張航母力量。

據內地軍事博主「科大烽火」引述央視報道,在今年的開學季,海軍航空大學共接收了145名艦載機飛行學員,這說明海軍正在大幅度擴招飛行學員,為未來航母編隊壯大儲備人才。

《解放軍報》刊發專題報道,對外介紹了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的新變化。文中提到,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已從此前單一的「改裝模式」,發展成如今「改裝模式」與「生長模式」雙軌並行的格局。

這說明中國海軍已經拋棄了俄式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方式,改為兼顧美式的中國方式。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中國海軍航空兵來說,無疑是具有了極大的後發優勢。進一步講,憑借著上述培養模式,將會有效滿足中國海軍未來的人才及作戰需求。

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培養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與陸基飛行員的訓練相比,由於受到六自由度艦體運動、複雜艦尾氣流、有限長度甲板炮彈、多因素艦面交互信息等不利因素影響,由此對艦載機飛行員上艦駕駛技能、判斷決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心理素質為例,俄海軍艦載機團司令員曾對此介紹說,飛行員首次進行航母著艦訓練前夜,往往會因高度緊張從而導致其徹夜難眠,由此可見是何等之難。

然而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除了要經歷與陸基飛行員相同的篩選/初級訓練、基礎訓練、高級訓練、作戰飛機改裝訓練等階段訓練外。且還要額外增加訓練難度更大、風險更高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特有的兩項訓練內容,即陸基模擬艦載起降訓練(FLCP)與航母上艦資格訓練(CQ)。

唯有當飛行學員完成上述系列階段訓練,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掌握飛行駕駛技術、艦上起降技術、培養駕駛「第二天性」,提升態勢感知、任務管理、自主決策武器運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後,才有資格能成為艦載機飛行員中的一員。換句話說,上文提到的FLCP與CQ訓練僅僅只是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的「第一步」。

截至目前,世界上共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但能夠獨立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國家卻只有中、美、俄等少數幾個國家。其中,美海軍採用「生長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俄海軍則繼承蘇聯的「改裝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至於中國,則根據階段任務與作戰需求不同,最初先是採用「改裝模式」,然後再發展到時下的雙軌並行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所謂「改裝模式」,是以成熟岸基戰鬥機飛行員為基礎,省去航校階段和三代機改裝訓練,從而能在較短週期內培養出艦載機飛行員,用以滿足小規模艦載機飛行員培養需求,典型例證就是俄海軍航空兵。「改裝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培養週期短,戰鬥力生成快,至於缺點則同樣突出,即一是影響被選拔飛行員部隊的戰鬥力,二是無法維繫飛行員規模化培養,因此這絕非長遠之計。

被美海軍長期運用的「生長模式」,是相對「改裝模式」而言的,它是指從學員招飛開始,歷經初級、基礎、高級訓練、部隊改裝訓練等階段的訓練,逐步培養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生長模式」的好處在於,不僅不會影響原部隊的戰鬥力與備戰情況,且會培養出大批獲得艦載機資格認證的飛行員。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要想讓「生長模式」發揮出效能,還需重點關注訓練體制及教練裝備體系。

說回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之路,2018年以前,中國艦載機飛行員主要是在已有的岸基海軍航空兵人員中擇優抽調,選拔範圍主要集中在海航的蘇-27、蘇-30及殲-11B(系殲-15艦載戰鬥機所致)戰鬥機部隊。例如中國首位在遼寧艦上駕機完成降落的飛行員戴明盟,就來自東海艦隊「海空雄鷹團」部隊。

另外在他本人於2006年加入艦載機試飛團隊時,就積累了近2000小時的飛行小時數。不可否認的是,從岸基海軍航空兵抽調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方式,不僅有效推進了中國航母戰鬥力的快速形成,且使艦載機飛行員的儲備也得以迅速擴大。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擇優抽調的運行方式勢必也會對飛行員的原部隊造成影響。

所以從長遠來看,建立專門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和訓練體制已是大勢所趨。轉折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首次從招飛青年中直接遴選,無需第三代重型戰鬥機駕駛經驗,主打一切從零開始。也正是得益於此舉,進而標誌著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及訓練體制已逐步走上規模化。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生長模式」的引入,將打通艦載機飛行員的生長培養鏈路、縮短人才培養週期、增加單批認證人數、提高訓練質效,令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駛上「快車道」,以便有效延長飛行員的服役年限,將作戰效能最大化。

至於與之並行的「改裝模式」,儘管看似缺點較多。但通過「生長模式」的介入,使得這種負面影響被進一步降低,從而將該模式的優勢被解放出來。這對於急需能打仗,打勝仗的中國海軍來說,同樣是極為重要,因此這才是上述兩種模式雙軌運行的根本原因。

當然,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模式,最終是要過渡到「生長模式」階段。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鑽研和發展,不論是人才儲備,還是教練裝備,抑或訓練體制,中國海軍均已具備上述目標的基本能力,不過目前更為重要的,則是蕩平外寇,解放台海,因此還需耐心等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