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定位,特區政府近年亦推出多項政策,鼓勵商界及高等學府等等,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提升競爭力。香港電子產品品牌摩米士(Momax)與香港理工大學一家創科公司合作,推出數款含抗菌材料(IMU+)產品,摩米士期望,日後可以推出更多創科產品,做好「香港製造」。
理大科研落地商品化實例
據了解,IMU+是兩年前由理工大學成功研發的一種新型保護技術—長效抗菌自我消毒3D打印物料,它具廣泛持久的抗病毒和抗菌性能。原理是,當細菌或病毒接觸 IMU+材料表面,細胞壁或包膜就會物理破裂。這種物料,能於20分鐘內可殺死99.99%的表面病原體,產品抗病毒和抗菌功能可達3年以上。技術研發後物料逐步投入應用,由理大學者領導一家初創公司,將之「落地」商品化,當中就與本地品牌Momax合作,成功將技術套用至他們的產品。他們推出抗菌材料IMU+產品有無線充電滑鼠墊、磁吸支架卡包以及AirTag專用保護套。
Momax於銅鑼灣設置的門市。
Momax:該技術亦讓產品不會變黃
Momax表示,過去的疫情令大眾關心個人及公共衛生,再加上使用抗菌材料技術,可以令到產品不會變黃,亦無添加物料—無色素、無染料、無漂白劑,這是吸引消費者的賣點之一,這一系列與理大IMU+聯乘的產品,亦全部都以白色為主。
Momax又說,未來將繼續致力研發更多流動數碼配件,希望本地大學與本地企業協作,將「香港製造」發揚光大。他們近日亦趁iPhone 16 推出,於銅鑼灣設置新的門市,陳列包括抗菌材料IMU+系列、MOMAX iPhone 16沙漠色鈦金屬糸列等等的產品。
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和香港科學院合辦的「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3日於香港科學館舉行「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今年大獎的主題為「年度科學盛事 啟迪未來之光」,希望通過不同活動,激發年輕人對科學的興趣和潛能。
「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活動,旨在通過獲獎科學家與香港學生的面對面交流,分享科研經驗,傳承科學精神。(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近250名本地中學生與今年四位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者,包括「生命科學獎」獲獎者鄧宏魁、「物質科學獎」獲獎者張濤及李亞棟,以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孫斌勇,就不同的科學議題即場交流,分享科研經驗。
「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活動旨在通過獲獎科學家與香港學生的面對面交流,分享科研經驗,傳承科學精神。(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活動由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及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岑浩璋教授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張詩欣同學共同主持。參與的學生踴躍提問,氣氛熱烈。不少同學關注獲獎人在科研路上面對的困難。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岑浩璋教授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學生張詩欣同學擔任特邀嘉賓主持活動。(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得主鄧宏魁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闡述了如何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進而改變細胞的命運和狀態。鄧宏魁形容,生命科學的範圍尚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相信21世紀是屬於研究生命科學的世紀,「物質科學獎」得主張濤和李亞棟則分享了他們在「單原子催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張濤席間提及,失敗的過程中,總會有成功線索,勉勵同學在科研路上要堅持,不要害怕失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孫斌勇則談到了他在李群表示論上的重要研究。
2024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鄧宏魁闡述其獲獎成果,包括他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改變細胞命運和狀態方面的工作。(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2024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張濤(圖)及李亞棟,講述他們對「單原子催化」的發展和應用所作出的開創性研究。(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2024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孫斌勇分享他在李群表示論上的研究。(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活動旨在通過獲獎科學家與香港學生的面對面交流,分享科研經驗,傳承科學精神。(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