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懲教署「『招』『職』創未來」獲國際獎項 培養在囚人士職業技能助融入社會

博客文章

懲教署「『招』『職』創未來」獲國際獎項 培養在囚人士職業技能助融入社會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懲教署「『招』『職』創未來」獲國際獎項 培養在囚人士職業技能助融入社會

2024年10月05日 07:00

作為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及懲教署社區參與助更生委員會的名譽顧問,筆者多年來見證懲教署的工作不斷革新,推出不同類型及多元文化的更生計劃。最近還得知,懲教署的「『招』『職』創未來」更生計劃獲得國際懲教及獄政專業協會頒發的Community Corrections Award卓越獎項,足以證明署方努力推動更生工作的成效得到國際認同。

九月初,懲教署副署長吳超覺先生率領代表團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第26屆國際懲教及獄政專業協會周年大會,與來自70個國家及地區的逾800名懲教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如何有效降低重犯率。代表團分享了香港在更生工作上的經驗,並強調社會各界對於更生工作的支持是成功的關鍵。

懲教署副署長(行動及策略發展)吳超覺(中)於本年九月四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頒獎典禮上代表署方接受獎項。

懲教署副署長(行動及策略發展)吳超覺(中)於本年九月四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頒獎典禮上代表署方接受獎項。

「『招』『職』創未來」計劃自2022年推出以來,旨在透過提供全面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機會,幫助在囚人士重建自信,鼓勵他們更早規劃未來。計劃包含生涯規劃講座、專業技能培訓、實習安排,釋後正式聘用並配上師友計劃予更生人士,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在囚人士的職業技能,還改善了他們的心理狀態,增強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這個計劃的成功,正是因為我們深知更生工作並非單憑懲教署的努力就能實現。社會的支持和參與至關重要!正如吳副署長所言,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社會各界多一些了解懲教工作的重要和專業,並因此能吸引更多不同持份者推動更生工作。

隨著國際間的交流愈加頻繁,香港的懲教工作可借鑒全球的最佳實踐而不斷進步。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讓在囚人士重獲新生,更是為整個社會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和諧的環境。在大會中,代表團參與了多個專題研討會,跟來自不同地區的專家分享經驗和交流心得,這些交流不僅擴闊了世界各地懲教工作者的視野,也向同業展視了香港懲教工作的多元發展及創新思維,從而說好香港故事。

其中,署方向各地區代表介紹的「立德學院」,旨在幫助自願參與的在囚人士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及考取認可學歷,為日後獲釋重投社會做好準備。而「更生輔助犬」服務則展示了動物輔助治療在改善在囚人士情緒問題和減低他們暴力傾向的成效。

我相信協助更生人士改過自新是一個值得社會大眾共同努力的目標,所以我們有責任去讓更多人認識這些更生計劃,並期待未來能見證更多在囚人士成功融入社會,並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故事。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蕭楚基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警員開槍為保護在場人士 盼公眾理性判斷

2024年09月28日 07:00

本月中北角發生一宗事故,一名手持利器的男子在襲擊警員過程中被開槍擊中不幸身亡。我對這宗不幸事件深感難過,亦理解死者家屬突然失去至親一定悲痛莫名,難以接受警員開槍的決定。由於死者患有嚴重精神病,並非存心犯法的暴力罪犯,社會各界紛紛討論警員對精神病患者開槍是否恰當。

然而,是次事件的核心並非當事人是否精神病患者,而是應聚焦於當事人的暴力行為和對身邊人構成的即時危險。警員危急情況下使用武力的考慮,針對的應是當事人呈現的暴力行為對其本身、在場人士及警員所構成的即時危險性,而並非考慮嚴重暴力行為是否源自有意識的犯罪意圖、精神病患、酒精或藥物的影響。

警方處事都是以社會大眾利益為前提(圖片來源:香港警務處Facebook)

警方處事都是以社會大眾利益為前提(圖片來源:香港警務處Facebook)

警方已明確表示,事件仍在調查中,稍後會將報告提交死因裁判法庭,建議召開死因研訊。在調查結果公布前,公眾所掌握的資料並不全面,例如當時暴力行為的情況、報案人向警方提供了甚麼資料、警員的評估和當時現場的實際處境等關鍵細節均未完全清晰,因此,現階段公眾實不宜輕率下結論,我們應該交由死因裁判法庭找出事件的真相。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圖片來源:香港警務處Facebook)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圖片來源:香港警務處Facebook)

我們必須明白,警員開槍並非輕易之舉,每一次決定都伴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開槍瞬間,往往意味著生命正面臨嚴重威脅;而開槍後,警員還需要面對使用武力的調查或研訊,及各種社會輿論,可想而知,開槍對他們來說是極大壓力的事。

警員與市民一樣,也有感受。他們原本去處理一宗日常協助市民的案件,誰知事情發展急轉直下,幾乎經歷生死邊緣,最後別無選擇下依照武力使用指引開槍,導致當事人過世。這對警員來說相信是既難受又無奈的結果,事後還要面對各種質疑,難怪有外國文獻報道警務人員於開槍事件後有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反應。

由於事件涉及嚴重精神病患者,並非十惡不赦的暴力罪犯,社會各界對警方的行動持有不同看法在所難免。與其爭論責任誰屬,或許我們更應從全方位的角度,檢視本地各相關界別對精神病患者的服務,例如精神科的醫療系統、社福界對病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援、警務人員對精神疾病患者於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方法、推廣精神健康教育等。只要大家正視精神健康問題,如患病要及早治療,定期跟進,盡量減少病發風險,或許可避免重演這一類不幸事件的發生。

當然,這過程涉及跨部門和不同界別人士的分工、合作和資源調配等複雜的問題,還需各相關方面去研究和探討整體長遠的有效改善方案。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李細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