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進入尾聲,聖誕、元旦接踵而至,全城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香港今年的年度關鍵詞一定離不開就是「盛事經濟」,而政府早前亦公布2025年上半年香港盛事年表,最少有93項盛事將在港舉行,平均下來不到2日便有一次盛事。但盛事是否真能轉化為盛事經濟,谷起市道呢?
據香港貿發局估計,香港每多150萬旅客,本地生產總值便增加0.1%。新上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今年首11個月的訪港旅客量已突破4千萬,接近4100萬人次,估計全年訪港旅客量可達到4500萬。按照這個數據,整體訪港旅客人次已恢復至疫情前約7成水平。
不過就筆者觀察,雖然來港旅客多了,但真正留港過夜旅客似乎並不多。筆者前幾日夜晚約11時去接看完演唱會的家人,見到過百台中港牌七座位車亦在附近排隊接人。筆者詢問後得知,原來好多內地觀眾選擇幾個人合包一輛車,看完演唱會便返回深圳。筆者有代理商朋友早期來港時會留港住一到兩晚,不過現在亦選擇辦完事便直接北上。的確,隨著兩地交通及通關越發便利,香港消費高這個硬傷便愈發突出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更加需要政府有配套的政策,以配合各種盛事,將盛事真正轉化為經濟成果。
首先,香港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筆者可以看到,政府已經努力在向著這個方向前進了,例如借《九龍城寨》電影大爆之機,推出主題電影展覽,帶給觀眾沉浸式體驗;又例如大力推廣熊貓經濟,包括推出大型熊貓展覽「PANDA GO!香港遊」、熊貓煙火無人機、熊貓主題嘉年華等打卡位,供遊客及本港市民欣賞。不過,有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熊貓吸引的旅客,大部分來自內地,但是相比起熊貓之鄉四川,香港憑何吸引廣大遊客呢?早前博物館蓋章蔚然成風,吸引大批遊客打卡,筆者以為熊貓經濟可借鑑此做法,和內地及澳門大熊貓繁育基地聯動,推出熊貓基地蓋章打卡的活動,成本低廉又可吸引內地熊貓迷。而配套的措施則是需要擴大一簽多行範圍,為內地更多居民提供來港便利的雛形和交流渠道,亦有助於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此外,政府亦應仔細研究盛事的連續性,可以通過一個盛事惠及多方。例如大型演唱會或者大型盛事可以隨票附送其他活動如故宮展覽、昂坪360、迪士尼、海洋公園的門票優惠,甚至可以再配合一些額外的長者優惠,吸引遊客留港過夜。筆者有親友早前到了新加坡觀看Taylor Swift的演唱會,購買門票時還附贈了許多新加坡景點的優惠,例如主題公園等,各方配合努力吸引旅客,筆者的親友也因此在新加坡玩多了幾天。如果香港能借鑒類似做法,相信成果不俗。
筆者執筆時正值平安夜,藉此機會祝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聖誕及元旦假期,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幸福平安!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劉興華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