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去年全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2023年全年下跌7.3%,情況並不理想,但屬於預估之內,自去年3、4月後,市況於谷底一度徘徊數個月,相信主要受港元強勁,變相鼓勵港人外遊消費、遊客消費模式大轉變有關。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對於本港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328億元,按年跌近一成,謝邱安儀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節日旺季正值長假期,更鼓勵外遊;恢復深圳一簽多行後,能為本港帶來人流,相信要些時間才看到有關措施帶來的得益。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謝邱安儀表示,擴大深圳一簽多行後,低價貨品銷情較好,會員調查結果顯示,售賣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能夠受惠。她又說若零售商有推廣優惠,生意可持平,甚至有單位數升幅,又希望本港可吸引更多大灣區及東南亞旅客來港。
標普全球1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跌至51,是去年10月以來最低,較12月下跌0.1。不過,指數連續4個月高於50,顯示私營企業連續第4個月擴張經營活動,當中以批發及零售業表現最突出;製造業及建造業則大幅減產。
資料圖片
報告指出,企業1月新接訂單量略多過去年12月,受訪企業大多提及業務及客戶消費減弱。來自內地的訂單縮減至2022年5月以來最低,出口銷售亦連跌3個月,減幅是去年10月以來最大。
企業上月增聘員工,扭轉12月精簡人手的情況,主要由服務業與批發及零售業帶動。企業整體採購量增幅放緩至去年10月以來最小,採購庫存更是5個月以來首次下跌,反映企業以更審慎態度部署庫存。投入成本通脹升至3個月最高,反映原材料價格上升。
維港 金融中心
業界對未來一年經營前景維持看淡,但整體信心從11月的13個月低位逐步回升。受訪者說,競爭壓力、需求疲弱、美國經濟政策不明朗等因素,都對業務前景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