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與6名男子被控2019年7月21日在元朗參與暴動,7人不認罪受審,案件審訊逾50日,去年12月在區域法院裁決,7人全部暴動罪成,上月求情後,今日(27日)判刑。

區域法院。資料圖片
法庭在判刑前,先讀出判刑理由書,並再展示涉案相關相片,以助理解法庭判刑理由。法官陳廣池指由於開庭較遲,估計下午一時前未能完全讀出判刑理由書,但由於不想「腰斬式」讀出個別被告判刑,因此會在下午兩時半開庭後一併宣讀所有被告判刑。
陳廣池讀出案情簡要指,721元朗站發生由白衣人策動和進行的暴動,期間一群非白衣人在收費區內聚集和非法集結,繼而和閘外白衣人對峙、互相指罵甚至相互擲水樽,某時段達到 100 人之多,「閘內有人使用消防水喉、滅火器射向閘外人士,繼而構成另一暴動」,他相信「因有一塊鐵質的東西,由上層月台擲向下層樓梯,把情況激化」,釀成月台車廂發生的暴動「下集」事件。
陳官又逐一讀出7名被告的涉案過程及求情,然後再指721 事件「難免因『下集』襲擊事件,致使有人把 721 定性,以為閘內非白衣人都是『受害者』」。他強調再次把 100 多張相片放在判刑理由書的附錄,是為讓各方容易掌握事件和細處點滴,不被「下集」襲擊事件所掩蓋。他強調法庭要切合本案的特殊性質和各被告的角色,「判刑不能輕輕放下,但亦不能沒有基礎,任意重判」。

民主黨中委會委員莊榮輝(紅衣)和林卓廷家人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林卓廷與6名男子庾家豪、陳永晞、葉鑫昇、鄺浩林、尹仲明及楊朗,被控2019年7月21日在元朗參與暴動,早前全部被裁定罪名成立。

區域法院。資料圖片
法官陳廣池早前裁決時表示,不能將案發事件單獨抽離政治環境,當日港島區先有合法遊行,後來在中聯辦外出現暴亂,當晚白衣人自行組成武裝力量,於月台車廂中打人片段廣為流傳,令人譁然,結果混淆了誰是誰非。法官認為,元朗站大堂衝突為「7.21」事件上集,白衣人於月台車廂中打人為下集,人群聚集為事件之偶然,卻是歷史之必然。

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法官又形容案發現場猶如同一個空域有兩個颱風,互相影響,令不少人感到混淆,案發當日林卓廷過分高估自己,其政治立場廣為人知,打算以立法會議員角色緩和衝突,令人講道理而不再挑釁,想法值得商榷,事件更向相反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