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氣候變遷衝擊!2030年13種日常用品恐成「奢侈品」

大視野

氣候變遷衝擊!2030年13種日常用品恐成「奢侈品」
大視野

大視野

氣候變遷衝擊!2030年13種日常用品恐成「奢侈品」

2025年03月14日 15:20 最後更新:17:16

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不僅導致極端天氣頻發,更影響了全球供應鏈與商品價格。外媒《Invested Wallet》預測若氣候持續惡化,到2030年13種日常商品將因成本上升與供應短缺。

牛肉與豬肉價格飆升

更多相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

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木材 木廠(示意圖)

木材 木廠(示意圖)

全球極端氣候擾亂飼料供應,影響牲畜生長。玉米與大豆等關鍵作物因乾旱減產,使養殖成本大幅上漲。加上政府加強對肉類產業的環保稅收,牛肉與豬肉價格將持續攀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氦氣短缺影響醫療與科技

醫療機構與科技產業對氦氣的需求不斷增長,但供應日益緊張。核磁共振成像(MRI)設備、科研儀器與半導體製造業都依賴氦氣,供應減少導致價格飆升。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2023年全球氦氣消耗量達61億立方英尺,醫療和科技領域佔總用量的62%。

 咖啡供應短缺

巴西與哥倫比亞的極端氣候衝擊咖啡種植業。小型農戶因病害與乾旱放棄種植,阿拉比卡咖啡豆產量逐年下降,而全球咖啡消費量卻持續增長。大型連鎖咖啡店囤積供應,使市場進一步緊張,小型咖啡館被迫使用混合豆降低成本。

示意圖

示意圖

一次性塑膠即將消失

石油價格上漲使傳統塑膠製造成本提高,加上各國對一次性塑膠的限制愈加嚴格,企業被迫尋找環保替代材質,但成本更高,導致產品價格上升。

鋰礦供應瓶頸

電動車市場爆發導致鋰礦需求飆升。電池製造商與車企競爭有限的資源,消費電子產業難以獲取穩定供應。澳洲與智利的鋰礦因環境法規與開採限制面臨產能瓶頸,市場價格持續上漲。

野生吞拿魚漁獲量大減

全球吞拿魚存量驟降,政府加強捕撈管制配額,漁船需航行更遠海域,增加成本。藍鰭吞拿魚漁獲量自1963年至2004年間下降93%,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存量更剩6%至12%。高級壽司市場開始囤積吞拿魚,價格進一步飆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加州杏仁業受水資源危機影響

加州水資源短缺,地下水枯竭,農民需投入高昂成本維持杏仁種植。地方政府加強用水管制,部分農場轉向種植耐旱作物,導致杏仁產量下降,價格大幅上升。

處方藥價格飆升

全球供應鏈中斷暴露出製藥業的關鍵弱點。主要製藥商掌控原材料來源,仿製藥製造商需支付高額成本。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常見藥物價格上漲,藥房難以維持低價處方藥計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打印機與墨水匣價格高漲

企業與學校逐步數位化,印表機需求下降,製造商透過提高墨水價格維持利潤。小型印刷業者因市場萎縮關閉,專業印刷價格上升,日常列印成為昂貴服務。

天然軟木供應不足

葡萄酒瓶塞、建材與裝飾品大量使用天然軟木,但軟木橡樹生長需數十年,全球需求遠超供應。葡萄牙與西班牙的軟木產業面臨原料短缺問題,傳統軟木產品價格大幅上升。

木材 木廠(示意圖)

木材 木廠(示意圖)

楓糖漿受氣候變遷影響

全球暖化改變冬季氣候,使楓樹產液量下降。傳統楓糖漿產業因氣候變遷面臨挑戰,農民導入新技術仍無法逆轉樹液減少趨勢。加拿大與美國東北部的原住民社群已回報傳統採集模式受嚴重影響,純楓糖漿可能成為稀有的季節性產品。

河砂短缺影響建築業

建築業依賴河砂製作混凝土與玻璃,但各國環保法規限制河床開採,導致供應短缺。亞洲與非洲部分地區非法砂礦開採問題嚴重,政府加強打擊行動,使市場供應進一步萎縮,建築成本上升。

氣候變遷不僅影響環境,更直接衝擊全球經濟與日常生活。若不及時採取行動,這些日常用品將成為未來的高價奢侈品,進一步加劇社會不平等。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計劃逐步淘汰食品供應中的石油基合成色素,預料將對數千種針對兒童設計的產品帶來深遠影響。

美國擬全面禁用「石油色素」

拜登政府早在今年1月就宣布禁止使用廣泛應用的「紅色3號」(Red 3)色素。FDA指出,研究表明該成分可能導致實驗鼠罹患癌症,相關禁令預計將於2027年正式生效。美國衛生部長甘迺迪對此表示支持,並進一步承諾將針對其他仍被允許使用於穀類、糖果和飲料中的人工色素採取行動。

目前FDA核准的36種色素添加劑中,有9種屬於石油基合成色素,包括常見於糖果和烘焙食品的「藍色1號」、應用於汽水和寵物食品的「紅色40號」,以及廣泛使用於飲料和糕點的「黃色6號」。

專家:色素對人體健康並無實質益處

專家指出,這些色素雖然使超加工食品更具吸引力,但對人體健康並無實質益處。哈佛大學營養學教授曼德(Jerold Mande)指出,色素會促使人過度食用,進而加劇肥胖問題。紐約大學營養學榮譽教授內斯特爾(Marion Nestle)則明言,這些色素「除了美觀外,毫無必要」。她舉例說,加拿大家樂氏(Kellogg)使用天然胡蘿蔔和西瓜汁為其「水果圈圈」穀物上色,相較之下美國版本仍使用人工色素。

研究:部分人工色素可能與兒童行為問題有關

多項研究還指出,部分人工色素可能與兒童行為問題有關,尤其對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風險的兒童影響較大。歐盟、澳洲和日本等國早已禁止或限制某些染料的使用,美國一些州也開始採取行動,例如西維吉尼亞州上月禁用七種染料,加州去年也禁止在公立學校餐點中使用六種染料。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新規定可能導致食品雜貨價格上升

然而,業界對這一舉措表示反對。代表糖果和口香糖製造商的美國糖果協會(National Confectioners Association)警告說,新規定可能導致食品雜貨價格上升,並導致商品選擇減少。

前FDA官員、現任公共利益科學中心主席盧里(Peter Lurie)則反駁道,人工色素僅是讓食品公司獲利的手段。他強調,「食品供應中根本不需要合成染料,去除它們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