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上海正在將小塊、利用不足的區域改造成居民的綠色空間。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其中一個重新構想的空間是位於上海市普陀區的百禧公園,它曾經是一條鐵路支線、一個露天市場,現在是一個獨特的三級社區公園。

影片截圖
前身是一條鐵路
百禧公園總長度約1千米,周邊有11個居住社區、2所學校、數個機構,服務近3萬居民。它的故事,要從一條鐵路說起。曾經,上海有一條「真西支線」,由北向南貫通真如站和上海西站。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隨著城市發展,真如貨運鐵路支線退出了歷史舞台,留下了一段接近800米、平均寬度15米的線形空間。就在這個溝壑之處,1999年11月,曹楊鐵路綜合市場開張,內部包含了百貨、服飾、珠寶、南北貨、飲食等各類商鋪,為當時的曹楊居民提供便利。

影片截圖
最長菜市場變身首座高線公園
時過境遷,曹楊新村及周邊其他商業網點不斷豐富,這個市場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高品質要求。2019年,曹楊鐵路綜合市場正式關停。由於該地區人口密集且休閒空間有限,地方政府決定將這片狹窄的土地改造成公共公園。

影片截圖
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輝表示,當時居民在社區內可供休閒活動的空間非常有限。「市場撤除後,居民要求有一個老少皆宜的公共空間,可以聚集和鍛煉。我們必須在尋找空間方面發揮創意,因此才開發了這個三級公園。」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了使該項目得以實施,該街道聘請了專業的社區規劃團隊,根據居民的需求量身定制公園的設計。公園分為了上、中、下三層:負一層是空間開闊的展廳,地面一層則設置了籃球場、休閒驛站等活動場所,頂層是錯落有致的高線步道。百禧公園也是上海第一座「高線公園」。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三層立體空間賦予三倍空間延展效果
百禧公園總設計師劉宇揚表示,為了打造三層空間,設計、施工團隊首先在南北兩端各開挖了將近1000平米半地下空間,並且設置了很多天井,以便市民們在半地下空間,也能感受到光線、自然通風跟綠植帶來的愉悅感。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地面一層相應抬高了1.4米,不會讓市民產生「爬樓」的壓力感。頂層步道的高度同樣經過精密測算,基本上維持在不超過居民樓2樓的層高,避免遊客在高線步道漫步時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狹窄的場地通過立體的設計手段,被賦予3倍的空間延展效果。
「千園之城」計劃的一部分
百禧公園是上海打造「千園之城」宏偉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確保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輕鬆到達綠地,透過創造性地利用被忽視的城市空間,上海正不斷提高其宜居性和環境品質。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