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討論2025/26年度公屋入息和資產限額平均上調1.7%的建議。多名議員不滿公屋入息和資產限額的升幅,比今年5月起最低工資上調幅度低,變相是鼓勵申請者「躺平」,要求房屋署檢視現有檢討機制。
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2人家庭入息限額調整後,不能超過20230元,但從勞工處網頁所見,保安員的最低工資已達13500元。如果兩夫婦都從事保安工作,入息已超出申請資格,反問當局是否要求夫婦兩人,其中1人不工作,他認為政府應該與時並進,如果機制不合理就要跟進。
另一名議員梁文廣表示,明白公屋供應緊絀,當局要作出平衡和取捨,但如果2人家庭的入息上限與最低工資合計金額只相差數百元,是否可將兩者看齊處理。
資料圖片
房屋署署長李佩詩回應說,檢討機制並非「鐵板一塊」,但現有機制已是相對客觀的準則,能夠幫助最有需要的家庭,又強調政府絕不鼓勵市民「躺平」,檢討機制的方程式已包括及反映法定最低工資升幅情況。而根據數字,自最低工資實施以來,即由2011/12年度至2025/26年度期間,公屋入息限額已累計增加76%,同期法定最低工資及名義工資指數則分別累計增加50%及55%。
團結香港基金報告指,公營房屋落成量正步入收成期,預計2025/26至2029/30年度期間,單靠傳統公營房屋年均3.21萬個單位,已超越《長遠房屋策略》的3.08萬個單位目標,為《長策》2014年公布以來首次出現。加上簡約公屋正在穩步推進,未來5年公營房屋年均落成量將達到3.77萬個。
團結香港基金報告指,公營房屋落成量正步入收成期。資料圖片
報告指,即使計及可能出現潛在延誤,預計未來10年傳統公營房屋落成量仍將超出《長策》目標約7%至31%,但要在2026/27年度前達成4.5年輪候時間目標,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的短期填補作用不可或缺。
報告又預計,未來4年房委會的年度建築開支將增加73%,考慮到未來有一定供應緩衝提供空間,建議當局應重新檢視「插針樓」和地形複雜的發展地盤的成本效益,以控制不斷膨脹的建築開支。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指出,房屋市場受到高利率、高建築成本和貨尾積壓等不利因素影響,市場更趨保守。她指,經濟波動下,土地房屋策略更要有前瞻性,讓市場與政策之間靈活配合應對挑戰。
團結香港基金報告指,公營房屋落成量正步入收成期。資料圖片
基金會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表示,私人住宅發展周期各階段都出現明顯放緩,預示未來落成量將逐步回落。發展周期延長及其他不利因素,導致近年賣地市場沉寂,減低發展商提交具競爭力標價的興趣和意願,建議當局繼續精簡審批程序,簡化地契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