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發展系列|港鐵收入多元化現金流穩定 有利新項目融資

錢財事

香港發展系列|港鐵收入多元化現金流穩定   有利新項目融資
錢財事

錢財事

香港發展系列|港鐵收入多元化現金流穩定 有利新項目融資

2025年03月26日 08:30 最後更新:04月16日 17:05

物業發展收益一直佔港鐵(00066)盈利相當比例,也一直是港鐵發展鐵路基建的主要財政資源,物業發展收益未來數年預期大為減少,加上票價受制票價調整機制,今年票價將會凍結。面對北部都會區投資期開始,如何籌措資金作前期發展,是港鐵現階段要解決的問題。

港鐵2025年度有5樓盤可入帳,往後2026年至2031年一共只有7個樓盤。未來的物業發展利潤,估計與2024年度的102.35億元(佔股東應佔淨利潤的64.89%)相差甚大。而資本投資方面,鐵路項目包括東涌綫延綫及小蠔灣站(預算造價307億)、屯門南延線(預算造價182億)、北部都會區範圍内已動工的古洞站(預算造價108億元)、洪水橋站(預算造價83億元)及未動工的北環綫,再計及 2023 至 2027年間更新及保養維修現有鐵路設備的650億元,港鐵估計未來須投入的資本投資超過1650億元,投資銀行高盛稱,北環綫早前預計的造價為585億元,是根據2015年價格水平估計,因此實際投入可能更大。

如何集資成為市場焦點,行政總裁金澤培在記者會上表示暫不考慮出售資產(例如商場),或股東注資。對於未來龐大投資的具體方案,管理層當然留有一手,但發債一途亦是非常合理的選項。

看剛公布的2024年度業績,物業發展以外其他多項收益也有增長,包括香港客運服務(包括車務和車站商務)、物業租賃及管理、應佔聯營公司(中國鐵路業務及八達通)均有增加,增幅最顯著的是中國內地與國際業務、物業租賃及管理附屬公司一項。

不計物業發展利潤 總經常EBIT升逾24%

事實上,不計物業發展利潤,2024年度總經常EBIT息稅前盈利100.78億元,按年升24.1%,其中中國內地及國際鐵路業務EBIT為12.23億元,按年升133.4%,佔總經常EBIT息稅前盈利12.14%。 

港鐵參與營運的深圳地鐵13號綫一期首通段於2024年年底通車

港鐵參與營運的深圳地鐵13號綫一期首通段於2024年年底通車

內地和國際業務增長頗為可觀,2024年深圳地鐵13號綫一期首通段開通,北京地鐵17號綫餘下路段施工之中,天津北運河站商場結構建造工程2024年12月竣工。港鐵已跟成都軌道交通集團附屬公司成立合營公司,研究發展車站商務和相關業務。

國際方面,澳洲悉尼地鐵M1地鐵西北及班克斯敦綫跨越悉尼港的城市段開通,墨爾本都市鐵路服務(MTM)經營權延長至2027年11月。投資銀行高盛稱,內地及國際業務EBIT大升,主要由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鐵路虧損減少,及英國業務表現改善。

港鐵在澳洲悉尼及墨爾本均經營鐵路。港鐵官網

港鐵在澳洲悉尼及墨爾本均經營鐵路。港鐵官網

金澤培在月初業績記者會上說,內地和國際業務穩步增長,公司繼續推展成都的車站商務,並將車站商務業務拓展至鄭州,集團將探索中國內地、海外鐵路,以及鐵路交通為導向發展(TOD) 的項目機會。

香港方面,車務營運由於票價加幅受限,難以大賺,車站商務保持平穩,零售租金收入36.16億元,按年增加5.5%,廣告收入10.21億元,按年增4.1%,2024年度續租及新訂租金跌幅9.8%,高於2023年度的6.9%跌幅,反映香港地產及零售市道的低迷。不過2024年港鐵物業平均出租率約為99%,高於2023年度的97.3%,可部份抵銷新訂租金的跌幅。

內地及海外業務、車站商務甚至車務營運的收益,雖然難以抵銷物業發展業務收益的減少,卻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有利港鐵日後為北都項目發債融資。

黃國英資產管理創辦人黃國英認為,港鐵來自鐵路和售樓以外的收入,與環球其他鐵路公司比較已不算低,若發債,現在美國10年長債息率4 厘多,港鐵發債息率須高於這水平,發債增加,利息支出會增加,投資現金流減少,若港鐵經常性業務維持穩定,影響就不大,派息也可維持,以港鐵的背景和情況,負債比率50%仍然可接受。 

核心業務收益穩定抵銷新訂租金下跌

投資銀行料港鐵核心業務維持穩定,滙豐證券認為,港鐵主要業務 – 車務及租賃有改善迹象,過境乘客增加,及本地交通流量持續復甦,將抵銷即將到來的站內商務和商場新訂租金減少的影響。股評人胡孟青表示,物業發展以外,港鐵核心業務表現穩定,車站內的商店「做到生意」,商務可維持穩定收入。

在港鐵商場開店已接近 20 年的太興集團(06811),認為在港鐵商場經營店鋪較容易,集團現時在港鐵商場共有27家鋪,分別是不同品牌,旗下的敏華冰廳,大圍站上蓋的圍方開幕時,已在商場內開店。

太興集團物業拓展及項目統籌高級總監葉志輝。巴士的報記者攝

太興集團物業拓展及項目統籌高級總監葉志輝。巴士的報記者攝

太興物業拓展及項目統籌部高級總監葉志輝接受本網訪問時表示,圍方的敏華生意非常好,在各敏華分店的前列,圍方在港鐵站上蓋,在兩條鐵路線交匯,除吸引上班族外,也吸引其他類別顧客。

與街鋪比較,在港鐵商場開店,不確定因素少,街鋪受周圍環境影響大,例如難以控制旁邊是甚麼店,是否同類業務以至競爭激烈,但港鐵商場有規劃,設計商戶組合,有不同類型的零售和餐飲店鋪,建構整全的消費空間,此外商場由有經驗的團隊營運,有物業管理團隊幫助商戶有效營商,也經常在商場內辦活動,刺激人流。另一方面港鐵也利用手機應用程式,推動電子消費等,方便顧客,也幫助商戶。

他說,疫情期間,商場也嚴格執行衛生防疫措施,控制人流,讓市民安心逛商場,令租戶營運更有效率。

租戶認為港鐵商場租戶組合經過規劃,設計不同店鋪組合,避免惡性競爭,圖為圍方。巴士的報記者攝

租戶認為港鐵商場租戶組合經過規劃,設計不同店鋪組合,避免惡性競爭,圖為圍方。巴士的報記者攝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港鐵有一項優勢,就是有很強勁的現金流,因為集團旗下有很多貴重物業,每月有穩定租金收入,成為集團很好的支撐,即使借貸,利息會比沒有穩定現金流的公司低,穩定租金收入最低限度可支持償還利息,讓集團有能力支持到新項目完成,有回報的時候,就可償還本金。

香港以往也曾出現過地產低潮,如97、98年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當時地產市道遠較現在差,新冠疫情期間樓市也低迷,只是資本開支或不如現在大,而港鐵最後也渡過低潮,現時的情況,麥萃才表示,挑戰一定有,但北部都會區是新區,政府提出將有250萬人居住,所以將來是有收益的,問題是前期投入要處理,而港鐵有穩定現金流,應付現在的挑戰就有優勢。

股評人胡孟青認為,現在利率已停止向上,有回落可能,樓市也離底不遠。樓市回穩,有助舒緩港鐵資金壓力。

遇跌市需考慮審時度勢靈活調整

港鐵(00066)一直實行「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以地產收益資助鐵路項目,即「以地養鐵」。然而適逢地產低潮,港鐵項目招標結果強差人意,「鐵路加物業」是否已神話破滅? 至少在地產低潮時難以實行?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表示,無論地產市道是升是跌,「鐵路加物業」都是拓展新市鎮的理想模式,地鐵可令該區土地和物業價值提升,因為地鐵載客量高及穩定,也可發展為商場,發揮土地最大價值。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巴士的報記者攝

換言之,即使在地產市場沒有大升,周邊土地和物業也會受惠於交通的改善而增值。

學者和測量師認為,「鐵路加物業」模式產生很大的協同效應,提高土地價值,其他交通工具做不到這效果,若把鐵路和物業發展分開,政府很可能要巨額補貼鐵路營運,土地也創造不到價值。此外新的補地價安排,也降低了港鐵在地產低潮時承受的市場風險。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及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董事總經理劉振江也認為,港鐵「鐵路加物業」的模式,創造了土地和物業的價值,港鐵站上蓋興建住宅,對整體社會而言可說「穩賺不賠」。而港鐵批出沿綫地產項目,收益支援鐵路發展,該模式無須改變。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劉振江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劉振江

近期項目曾流標,劉振江表示,不獨是港鐵,市區重建局、港府項目也出現流標,因地價下跌太快,發展商未能估計底價在甚麼水平,須待物業價格喘定,地價出現成交,發展商才會考慮入標。

鄒廣榮說,香港改其他發展模式,效果不會比現在好,例如鐵路由政府營運,效益會很低,九鐵就是例子,此外鐵路營運成本高,單靠車費難抵銷成本,若由政府營運,必須投入巨額補貼,政府同樣要面對融資問題,財政赤字。

反而批出土地發展權給港鐵,讓港鐵籌措資金,較有經濟效益,鄒廣榮說,擁有物業發展權,加上港府是大股東,港鐵向外融資並不困難,若分開鐵路和物業發展權,港鐵不擁有上蓋物業發展,則可能對港鐵融資造成障礙。

「鐵路物業」開闢多個新市鎮

「鐵路加物業」模式香港是先驅,劉振江說,如最早期的荃灣綠楊新邨,鐵路令該區人流增加,扭轉了工廠區的面貎,成為新界區中心城市一部份,他說,屯馬綫推動元朗、屯門發展,元朗站上蓋的物業發展,亦令元朗由新界墟市變為現代都市。

較近期的大圍,及以往的將軍澳,也因為「鐵路加物業」模式,令人流增加,形成新的市中心。

大圍站上蓋住宅是新近完成項目,圍方是該區首個大型商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大圍站上蓋住宅是新近完成項目,圍方是該區首個大型商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將軍澳區因鐵路到達和商場發展,拉近與九龍區樓價距離。巴士的報記者攝

將軍澳區因鐵路到達和商場發展,拉近與九龍區樓價距離。巴士的報記者攝

政府推新補地價機制  續以「鐵路加物業」發展新鐵路

然而,地產低潮遇上巨額資本開支,確實令港鐵面臨現金流問題,鄒廣榮和劉振江都認為,港府近年推出新補地價機制,雖然有機會使港鐵的物業收益減少,但同時增加預留資金的穩定性。資料顯示,新的機制改變以往「不計鐵路因素」補地價,改為「設有鐵路」市值補地價,新一輪鐵路項目批出的土地,都是採用這機制。

新的「設有鐵路」市值補地價安排,政府於十足市價中扣除一筆固定金額以作補貼鐵路興建費用,不論補地價金額升跌,此固定金額不變,地產低潮周期時亦有一筆固定資金支持鐵路興建開支。以最近期的洪水橋站項目為例,當局以發展權十足市值(按「設有鐵路」基礎評定)扣除一筆固定98.5億元款項(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作為資助。

雖然在新的補地價機制下,港鐵須承擔的商業風險相對增加,因爲若遇上大跌市,港鐵按十足市值評定的地價而補地價,未必可以填補資金差額。屆時,港鐵須承擔財務資助中不足的金額,及因市場波動和營運衍生的相關商業風險。然而,無論樓市好壞,透過興建新鐵路令沿綫土地升值的事實不變,「鐵路加物業」模式仍能有效地支持香港的鐵路持續發展。

北部都會區屬新開發區,開發成本可能較高昂,且建築成本近年飛升,港鐵批地項目的收益,或未能完全抵銷建造成本,鄒廣榮表示,政府值得增加補貼,因為這長遠而言對香港發展重要。除了現金補貼,多批土地予港鐵也是補貼方式之一,例如不止批出上蓋物業發展權,也批出附近土地。 

北都前景「不會差」   本港物業長遠需求大

歸根結底,北都是投資還是開支,視乎北都發展,及香港整體地產市道前景,鄒廣榮認為,北都前景不會差,香港地產市道亦然,大灣區融合令香港常住和流動人口愈來愈多,常住人口方面,高才通、來自其他地區的大學研究生、碩士生在港數目其實一點不少,此外北都開發後人流上落,對物業需求甚大。

他表示,相較北京、上海以至深圳,香港人口有增長空間,以往土地不足,人口難大幅增加,北部都會區開發後,可容納更多人口,也增加對物業的需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