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發展系列|學者分析不論樓市升跌 「鐵路加物業」神話不滅

錢財事

香港發展系列|學者分析不論樓市升跌 「鐵路加物業」神話不滅
錢財事

錢財事

香港發展系列|學者分析不論樓市升跌 「鐵路加物業」神話不滅

2025年04月16日 07:00 最後更新:04月17日 15:10

遇跌市需考慮審時度勢靈活調整

港鐵(00066)一直實行「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以地產收益資助鐵路項目,即「以地養鐵」。然而適逢地產低潮,港鐵項目招標結果強差人意,「鐵路加物業」是否已神話破滅? 至少在地產低潮時難以實行?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表示,無論地產市道是升是跌,「鐵路加物業」都是拓展新市鎮的理想模式,地鐵可令該區土地和物業價值提升,因為地鐵載客量高及穩定,也可發展為商場,發揮土地最大價值。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巴士的報記者攝

換言之,即使在地產市場沒有大升,周邊土地和物業也會受惠於交通的改善而增值。

學者和測量師認為,「鐵路加物業」模式產生很大的協同效應,提高土地價值,其他交通工具做不到這效果,若把鐵路和物業發展分開,政府很可能要巨額補貼鐵路營運,土地也創造不到價值。此外新的補地價安排,也降低了港鐵在地產低潮時承受的市場風險。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及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董事總經理劉振江也認為,港鐵「鐵路加物業」的模式,創造了土地和物業的價值,港鐵站上蓋興建住宅,對整體社會而言可說「穩賺不賠」。而港鐵批出沿綫地產項目,收益支援鐵路發展,該模式無須改變。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劉振江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劉振江

近期項目曾流標,劉振江表示,不獨是港鐵,市區重建局、港府項目也出現流標,因地價下跌太快,發展商未能估計底價在甚麼水平,須待物業價格喘定,地價出現成交,發展商才會考慮入標。

鄒廣榮說,香港改其他發展模式,效果不會比現在好,例如鐵路由政府營運,效益會很低,九鐵就是例子,此外鐵路營運成本高,單靠車費難抵銷成本,若由政府營運,必須投入巨額補貼,政府同樣要面對融資問題,財政赤字。

反而批出土地發展權給港鐵,讓港鐵籌措資金,較有經濟效益,鄒廣榮說,擁有物業發展權,加上港府是大股東,港鐵向外融資並不困難,若分開鐵路和物業發展權,港鐵不擁有上蓋物業發展,則可能對港鐵融資造成障礙。

「鐵路物業」開闢多個新市鎮

「鐵路加物業」模式香港是先驅,劉振江說,如最早期的荃灣綠楊新邨,鐵路令該區人流增加,扭轉了工廠區的面貎,成為新界區中心城市一部份,他說,屯馬綫推動元朗、屯門發展,元朗站上蓋的物業發展,亦令元朗由新界墟市變為現代都市。

較近期的大圍,及以往的將軍澳,也因為「鐵路加物業」模式,令人流增加,形成新的市中心。

大圍站上蓋住宅是新近完成項目,圍方是該區首個大型商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大圍站上蓋住宅是新近完成項目,圍方是該區首個大型商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將軍澳區因鐵路到達和商場發展,拉近與九龍區樓價距離。巴士的報記者攝

將軍澳區因鐵路到達和商場發展,拉近與九龍區樓價距離。巴士的報記者攝

政府推新補地價機制  續以「鐵路加物業」發展新鐵路

然而,地產低潮遇上巨額資本開支,確實令港鐵面臨現金流問題,鄒廣榮和劉振江都認為,港府近年推出新補地價機制,雖然有機會使港鐵的物業收益減少,但同時增加預留資金的穩定性。資料顯示,新的機制改變以往「不計鐵路因素」補地價,改為「設有鐵路」市值補地價,新一輪鐵路項目批出的土地,都是採用這機制。

新的「設有鐵路」市值補地價安排,政府於十足市價中扣除一筆固定金額以作補貼鐵路興建費用,不論補地價金額升跌,此固定金額不變,地產低潮周期時亦有一筆固定資金支持鐵路興建開支。以最近期的洪水橋站項目為例,當局以發展權十足市值(按「設有鐵路」基礎評定)扣除一筆固定98.5億元款項(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作為資助。

雖然在新的補地價機制下,港鐵須承擔的商業風險相對增加,因爲若遇上大跌市,港鐵按十足市值評定的地價而補地價,未必可以填補資金差額。屆時,港鐵須承擔財務資助中不足的金額,及因市場波動和營運衍生的相關商業風險。然而,無論樓市好壞,透過興建新鐵路令沿綫土地升值的事實不變,「鐵路加物業」模式仍能有效地支持香港的鐵路持續發展。

北部都會區屬新開發區,開發成本可能較高昂,且建築成本近年飛升,港鐵批地項目的收益,或未能完全抵銷建造成本,鄒廣榮表示,政府值得增加補貼,因為這長遠而言對香港發展重要。除了現金補貼,多批土地予港鐵也是補貼方式之一,例如不止批出上蓋物業發展權,也批出附近土地。 

北都前景「不會差」   本港物業長遠需求大

歸根結底,北都是投資還是開支,視乎北都發展,及香港整體地產市道前景,鄒廣榮認為,北都前景不會差,香港地產市道亦然,大灣區融合令香港常住和流動人口愈來愈多,常住人口方面,高才通、來自其他地區的大學研究生、碩士生在港數目其實一點不少,此外北都開發後人流上落,對物業需求甚大。

他表示,相較北京、上海以至深圳,香港人口有增長空間,以往土地不足,人口難大幅增加,北部都會區開發後,可容納更多人口,也增加對物業的需求。

公共交通導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是有效的城市發展模式,香港數十年前已開始推行,也有多個成功例子,內地改革開放後,也是推行「交通基建先行」模式,把鐵路網和公路網不斷擴展,推動較偏遠地區或新發展區的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接受本網訪問時解釋,香港70年代開始建地下鐵路,80年代開始鐵路上蓋發展物業的模式,90年代中期才有美國學者提出TOD這名詞,主要基於他對亞洲城市發展的研究,當時美國所有城市交通運輸都是以私家車為主,霸佔路面甚多,學者認為這種方式難以持續,必須想辦法解決,因而提出TOD這概念,而香港此時已實行了多年。後來有澳洲學者提出,城市發展似一串葡萄,以枝幹串連果子,枝幹就是鐵路,香港可以說是TOD的先驅。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巴士的報攝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巴士的報攝

鐵路基建造價昂貴,要令票價有競爭力公司又不虧本,不能單靠乘客車費收入,王緝憲表示,香港的方式是給港鐵批出上蓋物業發展權,賺取的收益再投入鐵路基建費用,上蓋物業也促進了城市的發展,這是TOD其中一部份。

青衣、將軍澳由偏僻地區變市區

由鐵路引導城市向計劃中的方向發展,這涉及人口密度問題,歐美難以複製這模式,因為乘客量未必足夠。鐵路上蓋發展住宅和商場,可提高人口密度,無須擔憂鐵路乘客量不夠,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王緝憲以青衣為例,該區以往交通不便,但有港鐵東涌綫到達後,可到達性大為提高,面貎頓時改變,土地價值提高,形成良性循環。

將軍澳是另一個典型例子,上世紀將軍澳沒有地鐵到達,只有巴士,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表示,當時的坑口、康城等,屬邊遠地區,樓價對比市區有折讓,但港鐵將軍澳綫通車後,這些地區都興旺起來,形成新的市區。沙士過後樓價拾級而上,這些地區的樓價也隨之上揚,特別是地鐵上蓋的物業,因為與車站無縫連接。當初批出將軍澳項目時,並不是地產高峰期,但完成後所創造的價值,遠超過當初的投資,鐵路基建提高了土地的價值,帶動城市發展。

最早期的德福,荃灣,後來的將軍澳,以至近期的大圍,都是鐵路令整個區旺起來,成為新市鎮,令香港城市範圍不侷限在香港九龍市中心。屯門、將軍澳、都是因鐵路而形成市鎮。

德福是港鐵首個「鐵路加物業」發展項目。巴士的報攝

德福是港鐵首個「鐵路加物業」發展項目。巴士的報攝

內地亦是「交通基建先行」模式,今年兩會,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全力以鐵路交通建設加強地區間聯系,以核心城區為中心,向外擴展,形成半小時、一小時生活圈,帶動偏遠地區或新區的發展,其中廣東就是一個好例子。

內地開展「四網融合」   城際鐵路推動城市發展

廣東省大力推動交通基建發展,在今年廣東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開展鐵路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試點,「四網融合」指的是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和城市地鐵的融合。另外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開通運營,與佛肇、莞惠城際鐵路「四線貫通」,實現城際廣佛南環好像公交巴士化運營。

王緝憲表示,廣東省是全國最早建設城際網絡的省份,近年城際鐵路統一由廣州鐵路相關機構統一籌劃經營,從營運及市場角度設計車站及路線。

內地也致力以鐵路推動城市發展。資料圖片

內地也致力以鐵路推動城市發展。資料圖片

王緝憲表示,相信未來北部都會區都是採用公共交通導向這種模式,該區域多年來沒有發展,因為沒有鐵路,一旦有鐵路連接,這區的價值也將提高。

北部都會區因多年來沒有鐵路,該區發展並不理想。資料圖片

北部都會區因多年來沒有鐵路,該區發展並不理想。資料圖片

北都鐵路項目預計造價超過1000億元,有評論指香港建築費昂貴,王緝憲認為,其中部份「貴得有道理」,部份則不然,香港鐵路設備選用高質素的部件和材料,因為預期營運數十年,需確保日後可妥善保養及維修設備 ; 但另一方面,香港建築工程進展速度慢,成本也因而大幅上升,因工程要經過各方通過審批,若簡化此程序,相信可節省不少成本。

「鐵路加物業」香港優勢  未來理想發展選項

鐵路加物業是香港的優勢,分析認為未來應繼續沿用,團結香港基金梁躍昊認為,以鐵路帶動香港未來城市發展,包括北都,實爲一個理想的選項,不但改善現有鐵路網絡的連接,更可釋放沿綫一帶土地的潛力,帶動有關地區的發展。他說,東涌綫及屯馬綫均成功打造了新的社區,並同時增加鐵路客流量,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個經驗對北都也有參考價值。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巴士的報攝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巴士的報攝

他表示,考慮到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模,全面發展後,整個北部都會區預計可容納250萬人口,約佔香港現有人口的三分之一。大規模的集體運輸系統才能有效應付相關的出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