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遇上一位90多歲的長者,他也是太平紳士,已屆高齡,仍一如以往,繼續在公務方面回報社會,看見他的經歷,我深受感動,明白到政府頒發勳銜,或委任太平紳士,不單是獎勵他們過去作出的貢獻,更是鼓勵他們終身繼續貢獻。
以往政府會在7月1日回歸日公布授勳名單,10月1日頒授。今年因疫情,延至10月1日才公布。在今年授勳名單中,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有1名會董及3名常務會員再次榮獲勳銜,包括常務會員江達可博士獲銀紫荊星章; 會董彭韻僖律師、常務會員劉智鵬教授、常務會員廖漢輝博士獲銅紫荊星章。他們獲得此殊榮,實在值得恭賀。
看授勳名單,有些朋友是我熟悉的,他們過去確實對社會貢獻良多,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獲得大紫荊勳章。梁兄2016年出任立法會主席以來,一直以嚴謹方式主持會議。眾所周知,去年香港社會持續動盪,7 月1日更有示威者闖入立法會。在風雨飄搖的時刻,主持立法會會議,真是勞心勞力。梁兄獲此殊榮,也表明政府嘉許他的貢獻。

德國寶的陳國民(左)獲榮譽勳章(MH),而吳宏斌(右)獲銀紫荊星章(SBS)。
另一位老友是吳宏斌博士,獲頒授銀紫荊星章。吳兄積極推動香港工業的發展,熱心服務多個與工商事務有關的委員會,又領導中華廠商聯合會,協助本地企業建立和推廣品牌,開拓內地市場。這些推動工商的工作並不高調,也不定有很多外行人知道,但對經濟發展有實質貢獻。
每年授勳名單公布,總會有人在雞蛋裏挑骨頭。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一名獲授勳人士,總可以找到一點毛病去講。很多默默耕耘的人,他們作了貢獻,但不為外界所知,到了他獲得勳銜時,就有人就謾罵批評。我自己就覺得,批評謾罵的人,許多並未了解獲授勳者付出大量私人時間,盡心竭力,服務社會。
總體而言,我覺得香港的授勳制度由來已久,也非常重要。關鍵不是出任公職後一定要拿「荷蘭水蓋」,而是政府對服務社會人士的肯定,其中千多名太平紳士,更是特別的群體,他們被委任為太平紳士,不但是嘉許他們的貢獻,更是賦予他們新的職責,要他們繼續服務,真是「點止荷蘭水蓋咁簡單」!
一般人都知道,太平紳士會巡視監獄、監督六合彩搞珠。我就認為太平紳士可發揮的地方還有很多,政府也可多加留意,例如太平紳士可以用一個較中立的身份,監督政府的工作。我自己就曾巡視廉政公署的拘留室,看「飲咖啡的人」是否獲得合理待遇。如果一些政府設施惹起爭議,也可以叫太平紳士去了解情況,作出客觀評估。
總的而言,希望香港社會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諒解,各界人士多作一點貢獻,社會可以變得更好。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嚴玉麟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