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勳銜「點止荷蘭水蓋咁簡單」!

博客文章

勳銜「點止荷蘭水蓋咁簡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勳銜「點止荷蘭水蓋咁簡單」!

2020年10月10日 07:00

早前遇上一位90多歲的長者,他也是太平紳士,已屆高齡,仍一如以往,繼續在公務方面回報社會,看見他的經歷,我深受感動,明白到政府頒發勳銜,或委任太平紳士,不單是獎勵他們過去作出的貢獻,更是鼓勵他們終身繼續貢獻。

以往政府會在7月1日回歸日公布授勳名單,10月1日頒授。今年因疫情,延至10月1日才公布。在今年授勳名單中,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有1名會董及3名常務會員再次榮獲勳銜,包括常務會員江達可博士獲銀紫荊星章; 會董彭韻僖律師、常務會員劉智鵬教授、常務會員廖漢輝博士獲銅紫荊星章。他們獲得此殊榮,實在值得恭賀。

看授勳名單,有些朋友是我熟悉的,他們過去確實對社會貢獻良多,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獲得大紫荊勳章。梁兄2016年出任立法會主席以來,一直以嚴謹方式主持會議。眾所周知,去年香港社會持續動盪,7 月1日更有示威者闖入立法會。在風雨飄搖的時刻,主持立法會會議,真是勞心勞力。梁兄獲此殊榮,也表明政府嘉許他的貢獻。

德國寶的陳國民(左)獲榮譽勳章(MH),而吳宏斌(右)獲銀紫荊星章(SBS)。

德國寶的陳國民(左)獲榮譽勳章(MH),而吳宏斌(右)獲銀紫荊星章(SBS)。

另一位老友是吳宏斌博士,獲頒授銀紫荊星章。吳兄積極推動香港工業的發展,熱心服務多個與工商事務有關的委員會,又領導中華廠商聯合會,協助本地企業建立和推廣品牌,開拓內地市場。這些推動工商的工作並不高調,也不定有很多外行人知道,但對經濟發展有實質貢獻。

每年授勳名單公布,總會有人在雞蛋裏挑骨頭。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一名獲授勳人士,總可以找到一點毛病去講。很多默默耕耘的人,他們作了貢獻,但不為外界所知,到了他獲得勳銜時,就有人就謾罵批評。我自己就覺得,批評謾罵的人,許多並未了解獲授勳者付出大量私人時間,盡心竭力,服務社會。

總體而言,我覺得香港的授勳制度由來已久,也非常重要。關鍵不是出任公職後一定要拿「荷蘭水蓋」,而是政府對服務社會人士的肯定,其中千多名太平紳士,更是特別的群體,他們被委任為太平紳士,不但是嘉許他們的貢獻,更是賦予他們新的職責,要他們繼續服務,真是「點止荷蘭水蓋咁簡單」!

一般人都知道,太平紳士會巡視監獄、監督六合彩搞珠。我就認為太平紳士可發揮的地方還有很多,政府也可多加留意,例如太平紳士可以用一個較中立的身份,監督政府的工作。我自己就曾巡視廉政公署的拘留室,看「飲咖啡的人」是否獲得合理待遇。如果一些政府設施惹起爭議,也可以叫太平紳士去了解情況,作出客觀評估。

總的而言,希望香港社會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諒解,各界人士多作一點貢獻,社會可以變得更好。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嚴玉麟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疫情

最近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亞洲大學排名,本港共有6所大學躋身50強。香港浸會大學由2023年的第105名躍升至第50名,科技大學、城市大學及理工大學均取得亮眼成績,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續位列前十名,香港家長喜歡把子女送到歐美讀大學,但事實上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一點不輸蝕,香港絕對有條件打造成學術之都。

香港的優勢,是國際化程度高,兼具兩文三語,教授也來自世界各地,在華人世界內屬少見,香港的高等學府,一直以來的強項是金融、經濟和語文,但近年也積極發展醫藥、數據分析等,例如浸會大學,開拓四大重點研究領域,包括創意媒體、健康與藥物研發、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和人文及文化。

醫學是香港高等學府的重要學科,本港正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培養目前極度缺乏的醫療人才,多家大學包括浸會大學也提交了建議書申辦,在多家大學中,浸會大學是最早開辦中醫學科的高等學府,設有中醫門診,更是本港首間中醫醫院承辦機構,中醫醫院預料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香港中西匯聚,中醫藥服務及科研帶到國際舞台、促進中醫藥標準化和全球化的理想平台。

生物醫學和醫療科技是近年積極發展的範疇,浸會大學成立「前沿轉化醫學研究院」,由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霍頓爵士、劉耀南教授和霍文遜教授共同領導,以推動未來的醫療創新和技術轉化。在創新科技領域,醫療器械是香港相對較強的範疇,相信醫療科技可成為創新科技發展的突破點,浸大研發的前沿運動科學項目──即時人體數據監測,將於今年稍後舉行的全運會中應用。

浸會大學推動研究成果轉化

浸會大學推動研究成果轉化

浸大傳統明星學科是傳理系,創意媒體也自然成為重點研究領域,推動創意教育與研究,把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創意藝術人才。

正如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講,本港多所大學在國際排名中名列前茅,反映香港高等教育質素獲國際高度認可。兩文三語的教學環境、英語教學,香港社會對海外、非本地生都很有吸引力。加上現在美國在學生簽證、學科施加多項限制,令更多海外學生考慮到香港升學。

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向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隨着國家教育高速發展,香港教育將會迎來黃金十年。

不少人提及,「留學香港」的最大困難是居住問題,推動大規模招生前,須先解決這問題,例如鼓勵市場以自資和私營方式改裝酒店和其他商廈,增加學生宿舍供應,甚至提供地皮讓市場興建新宿舍,先安居才可以集中精力學習和從事研究。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嚴玉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