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立陶宛窮於應付白俄羅斯湧入難民潮 盧卡申科出招玩鄰國

博客文章

立陶宛窮於應付白俄羅斯湧入難民潮 盧卡申科出招玩鄰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立陶宛窮於應付白俄羅斯湧入難民潮 盧卡申科出招玩鄰國

2021年08月12日 12:08 最後更新:12:13

立陶宛最近好出位,先指控白俄羅斯逼降客機拘捕異見份子,搞到白俄被西方制裁。立陶宛跟著又打算設台灣辦事處,中國一怒之下撒回駐立陶宛大使,雙方關係降級。

不過立陶苑很快就受到難民潮教訓了。立陶宛今年已截獲4110名來自白俄的非法入境者,是去年全年74人的55倍,大部分來自伊拉克、阿富汗等中東及南亞非洲國家。

在距離立陶宛維爾紐斯以南約145公里的Verebiejai村的難民營裡,難民們站在柵欄後面等待購買一些東西。AP 圖片

在距離立陶宛維爾紐斯以南約145公里的Verebiejai村的難民營裡,難民們站在柵欄後面等待購買一些東西。AP 圖片

在距離立陶宛維爾紐斯以南約145公里的Verebiejai村的難民營裡,這是由學校改建的臨時收容中心。伊拉克難民哈馬德(Mustafa Hussein Hamad)在學校操場的兩個舊輪胎之間踢了一個髒球,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渡過。他和其他幾十名難民在夜間穿過茂密的樹林從鄰國白俄羅斯進入立陶宛後,被禁閉在一所舊學校裡。

伊拉克難民哈馬德。AP圖片

伊拉克難民哈馬德。AP圖片

這位來自巴格達的20歲年輕人,在可以容納160人的破舊的兩層樓學校裏,講述他的故事。「有一位朋友介紹有這條通往歐洲的新路後,我付了1400美元。他們說乘飛機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是一條不錯的捷徑。」

這座建築是立陶宛迅速改建為難民營的許多設施之一,以容納數百名來自中東和非洲的人。立陶宛官員說,這些難民是白俄羅斯在反對歐盟的「混合戰爭」中,發動起來湧入立陶宛的。

每天到達的人數有時達到三位數,因為移民越過邊境,出現在立陶宛邊防軍面前的樹林裡,遇到採摘蘑菇的當地人,或者乾脆走入城鎮。最近幾周有超過1700個難民抵達,而2020年全年只有80人。

立陶宛表示,這種難民湧入行動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報復行為。自從盧卡申科在2020年8月被西方譴責為操縱的投票中第6次當選以來,他被西方指為鎮壓了國內反對派抗議活動。

今年5月,白俄羅斯讓一架客機改道飛往明斯克,以逮捕一名持不同政見的記者,歐盟做出了嚴厲制裁。而盧卡申科則下令停止與歐盟在阻止非法移民方面的合作。

歐盟接壤白俄羅斯的3個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波蘭,近期面對由白俄湧入的偷渡潮困擾,部分國家截獲難民數目是去年的數十倍,拉脫維亞在8月10日宣布邊境進入緊急狀態,立陶宛國會同日更通過議案,將在白俄邊境興建500公里長的圍欄以阻截偷渡者。3國譴責白俄協助偷渡者湧入,以報復3國協助白俄反對派,並施壓歐盟放寬制裁。拉脫維亞表明會趕走偷渡者,立陶宛亦採銀彈攻勢鼓勵他們離開,但白俄表明不會接收,並已下令加強邊境防衛。

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波蘭接壤。

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波蘭接壤。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上周說:「如果有人認為我們將關閉與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烏克蘭的邊界,把白俄羅斯變成為逃離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和突尼斯的人的營地,他們就錯了。我們不會扣留任何人。他們不是來找我們,而是來找開明、溫暖和舒適的歐洲。」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P圖片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P圖片

與此同時,明斯克當局已經禁止大多數白俄羅斯公民離開該國。

與其他伊拉克人一樣,伊拉克難民哈馬德選中了一班直飛明斯克航班的伊拉克航空公司航班。「飛機已經滿了。」

伊航每週有兩個飛往明斯克的航班,採用波音747飛機,可容納500名乘客。其網站顯示,週三的航班已滿,接下來的兩個航班也是如此。

哈馬德說,一到明斯克,他和其他人就被帶到一家酒店,他們的護照被扣押。四天後,汽車將他們分成三組接走。

「司機講庫爾德語。他在黃昏時分將我們扔在森林中間,並指著歐洲聯盟的方向,叫我們自己走去。」哈馬德說。

另一名伊拉克人加勞格(Haidar al-Garawg)說,他為到達明斯克支付了1500美元,並與其他人一起徒步穿過一片森林,甚至是一片沼澤,「但我們一直在水中行走。我們面對的是野生動物和所有其他東西。我以為我們會死在那片森林裡。但是,感謝上帝!他拯救了我們,使我們有可能在那片森林中生活。他拯救了我們,使我們有可能到達這裡。」加勞格說。

這些被安置在立陶宛Verebiejai學校的160個難民,沒有一個有護照。一些人說他們在跋涉中丟失了證件,而另一些人說他們在白俄羅斯被沒收了。

沒有護照,想把這些難民遣返也不知遣返到那個國家,那些國家也不會收。立陶宛當局正在使用移民的電話來確認他們的身份,同時不堪重負的地區法院正在處理他們的庇護申請。

立陶宛議會近日通過了加快驅逐非法越境者的立法。批評者說,這可能會侵犯他們的人權,但立陶宛政府和立法者否定了這一點。

立陶宛內政部長阿格妮·比洛泰特(Agne Bilotaite)說:「這是一種極端情況。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移民,不是一個正常的移民途徑。這是一場針對我們的混合戰爭,所以應對措施必須充分。」

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本周將訪問土耳其和伊拉克,試圖為那些在立陶宛被拒絕庇護的人打開遣返管道。

歐盟的邊境機構Frontex已經承諾,「由於與白俄羅斯邊境的移民壓力越來越大,將加強其支持。本月架設了新的有刺鐵絲網,並計畫投資4800萬美元,以重新安置被拒絕的移民。」

立陶宛總理西蒙尼特說,通過鼓勵移民的流動,盧卡申科正試圖對她的國家的基礎設施和政治施加壓力。

西蒙尼特指,有組織的大規模移民是一種報復,移民不僅被犯罪分子利用,也被政權利用,這讓我對他們感到非常遺憾,因為他們被那些不關心人民的人利用了。

西蒙尼特說,移民潮在歐洲很容易引發一些人、特別是那些極右派反對。即使立陶宛沒有強大的這類政黨,也有右派運動,而且其中一些人與來自同一政權(暗示是白俄羅斯)的來源有經濟聯繫。」她說。

立陶宛的難民噩夢,看來遠遠未完。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阿富汗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聯社拒改「美國灣」遭白宮封殺 Google蘋果跪低更名 BBC:古稱「中國海」

2025年02月13日 15:00 最後更新:15:13

因拒絕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美聯社記者遭白宮禁止參與總統特朗普的行政令簽署儀式及記者會。美聯社高級副總裁兼執行主編朱莉·佩斯(Julie Pace)12日致信白宮幕僚長,以「最強烈措辭」譴責此舉違反新聞自由,並強調此舉開創「令人擔憂的先例」。

事源特朗普1月20日簽署《恢復紀念美國偉大的命名》行政令,要求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並將阿拉斯加「迪納利峰」重新命名為「麥金利山」。3天后,美聯社表示,將繼續使用「墨西哥灣」的名稱,作為向世界各地傳播新聞的全球性通訊社,必須確保所有受眾都能輕鬆識別地名和地理位置。

美聯社記者被拒絕進入橢圓辦公室採訪。AP圖片

美聯社記者被拒絕進入橢圓辦公室採訪。AP圖片

美聯社2月12日報道稱,特朗普於11日下午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署行政令,之後又與「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接受記者問答。然而,美聯社記者在活動開始前就已經被工作人員拒之門外。事後美聯社稱,他們在11日當天接到了白宮方面的通知,稱如不能依照特朗普下達的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美聯社將不得參與橢圓辦公室的活動。美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引發該國新聞業的強烈不滿。

Google官網截圖

Google官網截圖

與美聯社的強硬立場不同的是,Google與蘋果就選擇跪底,迅速配合白宮指令。Google地圖於2月10日率先將「墨西哥灣」改為「美國灣」,並稱此舉是基於美國地理名稱系統(GNIS)的更新。聲明指出,美國用戶將看到「美國灣」,墨西哥用戶仍顯示「墨西哥灣」,其他地區則標註「墨西哥灣(美洲灣)」。蘋果緊隨其後,11日宣布對美國用戶更新名稱,並計劃擴展至全球市場。

對此,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強烈抗議,並曾經回擊諷刺稱「北美應更名為墨西哥美洲」,並強調「墨西哥灣」為聯合國公認名稱,美國單方面更名不具法律效力。

她援引《聯合海洋法公約》指出,國家主權僅延伸至海岸線12海里,無權獨占海域命名。墨西哥政府更要求Google重新考慮更名決定,但尚未獲回應。

特朗普於2月9日飛越該海域時簽署宣言,將當日定為首個「美國灣日」,聲稱此區域「始終是美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NIS網站隨後更新描述,稱該水域「東、北、西岸屬美國,西南及南岸屬墨西哥」,但以「美國灣(原墨西哥灣)」為主要名稱。

美聯社1月23日則曾經明確表態,指特朗普的行政令僅在美國境內有效,國際社會無需承認更名。該社強調,「墨西哥灣」沿用400餘年,作為全球通訊社,必須確保地名能被各國讀者識別,因此堅持使用原名,僅在必要時標註「美國灣」。

美聯社被白宮封殺風波,令美式新聞自由再次淪為笑話,而地名變更亦引發爭議。英國廣播公司(BBC)更趁機「考古」食花生,引述海洋歷史學家指,其實在16世紀,墨西哥灣被稱為「中國海」(the Chinese Sea),「特朗普大概不會喜歡這個歷史名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