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資料顯示,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患者高達100,000人,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其中阿兹海默症為最常見認知障礙症的病因,佔香港長者病例約超過六成。科技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狀,有潛力發展成新型長效治療手段。

科大。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領導,他們以在小鼠作為實驗模型,研發出一種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技術可以有效破壞基因突變,並在全腦範圍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狀,為開發新型治療方法打下基礎。

患病小鼠大腦中有大量被認為是引發阿兹海默症元兇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綠色虛線區域中的白色陰影),治療後白色陰影明顯下降(右圖)。科大圖片
研究同時發現,小鼠在接受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的6個月後,即小鼠平均壽命的1/3時間,其大腦中被認為引發阿兹海默症神經退行病變的澱粉樣蛋白斑塊,仍然保持較低水平,證明該基因編輯技術的單次治療可以維持長期療效,亦未在小鼠身上發現任何明顯的副作用。

資料圖片
目前研究結果已獲國際權威科學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刊載。葉玉如認為,有關研究結果是一項令人振奮的進展,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遺傳性腦疾病治療領域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有助推動相關疾病的精準醫療發展。

研究團隊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領導。科大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