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大醫學院研藉光照觸發釋藥系統 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

社會事

港大醫學院研藉光照觸發釋藥系統 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
社會事

社會事

港大醫學院研藉光照觸發釋藥系統 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

2021年08月30日 19:08 最後更新:19:19

香港大學醫學院與上海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合作研發「靜脈注射加光照觸發眼部釋藥」策略,成功將藥物結集於眼部視網膜母細胞瘤,為治療眼部腫瘤提供有效的非侵入性藥物遞送途徑。今次是團隊首次將光響應釋藥的納米藥物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研究團隊設計可被光分解的三枝狀小分子。港大圖片

研究團隊設計可被光分解的三枝狀小分子。港大圖片

研究團隊發現,靜脈注射光響應納米藥物後,用光照觸發眼內藥物釋放,可以使藥物在眼內結集並抑制腫瘤的生長。該策略主要基於疏水性藥物在視網膜血管中釋放後,能夠滲入腫瘤組織的特性,克服納米載體於藥物遞送過程中所遭遇的血液—視網膜屏障。

港大醫學院藉光照觸發釋藥系統,取得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新突破。港大圖片

港大醫學院藉光照觸發釋藥系統,取得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新突破。港大圖片

研究團隊設計簡單且可被光分解的三枝狀小分子,該分子可以與疏水性藥物在水溶液中自發組裝形成納米顆粒,並能在綠光照射下分解及釋放藥物。在患有原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鼠身上,透過靜脈注射納米顆粒並以綠光照射其眼部,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且未見毒副作用。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是項研究通過光照觸發釋藥系統,使透過靜脈注射的藥物能在視網膜母細胞瘤中結集,為該腫瘤的治療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法。這項新技術也有助進一步發展精準藥物遞送,以便日後用於治療其他眼部疾病。 有關研究成果已在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發表,並已申請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港大預測,本港第2季經濟增速,將由首季預估的1.6%,加快至2.5%,或創1年以來高位,受惠通脹溫和,私人消費、出口及投資都預料按季有所改善。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港大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亞太經濟合作研究項目預測,本港首季經濟按年增長1.6%,重返2023年第2季的水平,反映中美貿易不確定性進一步升溫帶來的負面影響。

港大提到,美國向多國開徵關稅將拖累環球經濟增長,令香港外部需求面臨嚴峻挑戰,本港今年增長主要來自本地需求。

港大預測,第2季本港的私人消費開支,由首季預測按年上升0.3%加快至1.9%,貨品出口由跌轉升0.5%,進口亦由跌逾1%轉升逾1%。至於投資由預測上升0.7%,改善至1.7%。

港大預測,本港第2季經濟增速,將由首季預估的1.6%。 發展局圖片

港大預測,本港第2季經濟增速,將由首季預估的1.6%。 發展局圖片

另外,第2季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預期升至2%,失業率維持在3.2%。港大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介乎2.5%至3%的看法。政府預測全年增長介乎2%至3%。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