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經常掛在口邊的「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笑傲江湖》,甚至《他來自江湖》。我們也會就黑幫人物為「江湖」人物。江湖這一個字,總會因武俠小說及影視名稱,令社會都將「江湖」與那些俠義、黑社會掛在一起。「江」及「湖」,不是指江河湖泊嗎?

將「江湖」這一個字變成打鬥比武的地方,普及於元末明初的經典章回小說《水滸傳》,將人們心中的「江湖」定位在「黑道」與「俠道」等概念上。此一概念沿用發展至近現代,融入流行文化中,江湖被用來指武俠們的活動圈子。

《水滸傳》劇照 (網上圖片)

《水滸傳》劇照 (網上圖片)

在史實上,在不少古籍中提及到的「江湖」,大多表示漂泊於政府或朝廷之外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最能表達到「江湖」一詞的,取了北宋范仲淹曾在《岳陽樓記》,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當中的「處江湖之遠」:指遠離朝廷,退居江湖。由於朝廷是皇帝辦事的地方,皇宮、官府等地都是按照律例典章行事。所以有官場不得志的士大夫,會用身處江湖、漂泊江湖等詞,形容自己還離官場政場的流離處境。

《笑傲江湖》電影劇照 (網上圖片)

《笑傲江湖》電影劇照 (網上圖片)

由於武俠及黑道都有另一套獨立於政府的「遊戲規則」,再加上必定遠離官府政權,為「江湖」演變成「黑道」與「俠道」的活動圈子的說法有了依據。近代武俠小說家古龍寫有名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正正體驗了甚麼是江湖;而我們經常聽到「江湖事江湖了」的說法,這也反映「黑道」與「俠道」的圈子一般與官府對立。

電視劇笑傲江湖(2013)劇照(網上圖片)

電視劇笑傲江湖(2013)劇照(網上圖片)

至於與江湖、河泊有直接的關係的「江湖」,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有載:《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泉個;魚相與處於陸,相呴吁以濕,相瀉儒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指兩條魚因未能在泉水乾涸時離開,受困於地面。牠們互相用口沫滋潤對方,懷緬昔日在江河上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識的生活。這亦是成語「相儒以沫」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