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上海經驗不易學

博客文章

上海經驗不易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上海經驗不易學

2022年01月17日 19:28 最後更新:20:21

銅鑼灣寵物店一名23歲女職員初步確診,懷疑感染Delta變種病毒,感染路徑不明;早前58歲超市女理貨員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個案也未找到源頭;不同的隱型傳播鏈繼續在社會中散發,本地疫情仍未受控。

本地抗疫只是中等強度的措施,要加相當的運氣,才可以成功抗疫。

另一種可能是時運較低,當隱型傳播鏈踫上一個超級傳播者,這個人如果1.無打針、2.到處去、3.有低免疫力慢性病,就會變成超級傳播者,帶來大爆發。早前的空姐媽媽只是無打針加到處去,已惹出一大波疫情,遇上免疫力更差者就會出大事。這種狀況已不算是黑天鵝事件,頂多可以叫灰犀牛事件,這是一種相當常見以至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

香港賭運氣,內地並非如此。內地已經有多層次、多選擇的精準防控的A、B、C、D、E方案在手,因時因地制宜出手。

當外媒集中講西安封城出現這樣或那樣問題時,就沒有多少講上海控疫。

上周末,上海「最小中風險區」上了內地多個熱搜榜。當時上海公布新增一個疫情中風險地區是「靜安寺街道愚園路228號」,實際上是一家奶茶店,面積200多呎,是迄今最小的一個風險區。隔壁美髮店仍正常營業,這算是精准施政的一個典型。

上海疫情的源頭是一個由美國歸來的留學生,於去年12月21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境後即進行14日集中隔離加7日家居醫學監測,期間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是陰性,到最後一天家居監測核酸檢測卻呈陽性,確認是無症狀感染者。這個留學生涉嫌在家居醫學監測期間違規外出用餐,結果感染了5人,當中3人是上述愚園路奶茶店的服務員,第4人是其中一個服務員的妹妹,第5人是留學生的一個密切接觸者。

上海雖然啟動市、區級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機制,但5名感染者都和美國留學生在同一條傳播鏈上,而且都在隔離管控期間的篩查檢測中確診。同時,由於檢測2830個密接者全部陰性,他們均已被隔離管控。上海方面認為這5名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其風險大致可控。結果上海當然沒有封城,也暫未展開全員檢測。

上海和香港都不做全民檢測,也不用封區封城。但兩地疫情有大差異:

1. 上海確診者傳播鏈條清晰,未出現不明傳播來源本土確診者,目前未有迹象有隱形傳播鏈。香港有隱形傳播鏈。

2. 上海暫時只發現2代傳播,香港已有5代以上傳播,意味著病毒已在社會多點擴散。

3. 兩地的差異背後包括追踪工具的不同。內地有實名制的健康碼,有定位功能,一發現確診者,可以快速把所有密接者找出來,以Omicron 3日傳一代計,在1、2日內找到所有密接者,在他們發病前隔離管控,就可以追截傳播鏈。香港安心出行不是實名制也沒有定位功能,在牛氣餐廳個案就有食客用太空咭登記安心出行,而未能聯絡,政府想追也追不到,漏網之魚太多。國泰空少去了屯門的東亞大藥房買洗頭水時播了毒,據說他記不起曾去過那裏,若有定位一早就查了出來,染疫的藥房東主未必會傳給3個家人,若他的兒子一早隔離,就不會感染診所女護士。

內地前年1月在湖北封城後,深明封城對人民生活和經濟都有重大影響,所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一線大城市,盡量不封城,甚至不一定做全城檢測,之後逐漸發展出一套快速追踪、精準防控的常態化抗疫方案。至於西安這等二線城市,過去未出過事,防疫意識較弱,到發現時疫情已經擴散,唯有用嚴厲的封城手法。上海和西安相比,有很大差別。

現實點講,香港的控疫能力可能比西安也不如(至少缺乏健康碼等功具),但只會做上海那種不封區不全民檢測的精準防控,卻又未有精準追踪的能力,結果只能希望「成功靠運氣」了。

盧永雄

Tags:

初步確診

往下看更多文章

過去港人移英  如今英人移港

2024年11月01日 18:32

世界輪流轉,看看香港和英國兩地的移民情況,只能驚嘆事情變化得這麼快。

2019年黑暴事件後,大量香港人移居英國,因為當時英國保守黨首相約翰遜推出一個BNO「5+1」計劃,讓香港人先移居、後申請國籍。其實約翰遜打的小算盤,是看著香港移民的資產。當時英國在他一手推動之下脫歐,大量歐洲公司總部撤出英國,因為英已經不再享有歐盟內的關稅和移居便利,約翰遜就藉著吸引港人移英帶來的資產,來填補這個窟窿。他還可以厚著面皮,聲稱自己在支持香港的民主。

香港人移居英國,如果是已經賺夠退休的一族,生活倒還可以,但如果要在當地搵工,就我所知,只有少數能夠找到與本來類似的工作,很多人就要降級打折。有朋友在香港做行政人員或中層主管,到英國就要做工廠工人或是通宵的倉庫看更。這讓我想起上世紀80年代大陸同胞移居香港的情況,那時在國內的專業資格在香港不被承認,他們只能夠做看更或地盤工,那種辛酸又有誰能明白。

不過,現在最有趣的發展,是英國人開始移居香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七屆世界桌球冠軍奧蘇利雲,他通過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奧蘇利雲十分喜歡香港,他接受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訪問時,被問及為何選擇香港作為居住地,奧蘇利雲說香港有良好的稅制,桌球在香港很受歡迎,加上美食和文化,令香港成為一個理想居住地,「如果想擁有美好的生活,那一定要來香港」。

後來奧蘇利雲在澳門接受訪問的時候就提到,他一年有幾個月在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打球,取得香港身份證,讓生活和出行更方便,預料4至6年後或會搬來香港長住。

奧蘇利雲的例子,至少可以看到三個事情。

第一,新通行證安排有效。內地最近改變港澳通行證(俗稱回鄉證)的安排,容許香港永久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士,申請通行證返回內地。他們本來回內地要申請簽證,工作的話更需要申請工作簽證,但是在新安排之下就可以拿通行證過境,不用簽證,非常方便。奧蘇利雲提到的出行方便,主要就是指這一項。

第二,香港低稅率吸引。香港有低稅制,入息稅最高只是收15%,遠較英國為低,英國是累進制,最高即15萬鎊(150萬港元)以上收入稅率是45%,相當驚人。

過去沙特主權基金贊助的LIV 高球職業巡迴賽在港舉辦時,有獲獎的球手事後發現香港只是需要交15%的入息稅,有點不太相信,反覆追問是否只交這個稅率就足夠嗎?在外國動輒起碼要交20幾至40幾%的入息稅,香港只交最高15%,可以說是稅務天堂。而明年「LIV 高球2025 香港站」獎金高達2,500萬美元,獲獎球手少交30%稅等如節省750萬美元,即是5836萬港元,你話球手喜歡在香港還是在英國比賽?

另外英國有資本增值稅,越富有的人交稅越高,買股票買樓賺了的錢都要減一截。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剛公布的預算案,就提到高稅率的納稅人,資本增值率會由20%加至24%,低稅率的納稅人增值稅亦都由10%加至18%,而住宅物業的稅率就維持在低收入的收18%、高收入的收24%,而香港就並無資產增值稅,物業稅收15%亦較英國低。

但有一樣更要命的是,非以英國為永久居住地的英國居民稅務優惠將會在明年4月取消,這個叫做「非定居者身份」(Non-Domiciled)豁免稅制,規定在英國居住的外國人,如果海外收入不匯入英國,就無需要繳納當地稅,但英國將會把非定居者免稅待遇豁免取消,明年4月起必須將海外資產向英國繳稅。奧蘇利雲是英國人,如果一年在英國逗留183天以下,在英國沒有全職工作,本來可被視為非英國稅務居民,海外收入免稅,未來應要交稅。另外有大量在英國居住的外國富豪亦受此影響,計劃離開英國。

第三,非政治化角度。很多香港人移居外地,主要從政治角度出發,覺得香港實施《國安法》之後生活不下去。但是奧蘇利雲這個正宗英國人的看法,卻剛好相反,說「如果想擁有美好生活,一定要來香港」。由此可見,只要你撇除泛政治化的眼光,香港其實樣樣都好。

過去香港人移民英國,現在英國人移居香港,都可說是世界輪流轉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