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國家防疫政策轉向

博客文章

國家防疫政策轉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國家防疫政策轉向

2022年12月01日 18:23

近日國家防疫政策出現明顯轉向。本周三由廣東省開始多地已經停止封控,多個封控區域解封。周三晚上《新華社》發布消息,主管控疫的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於當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座談會。座談會有幾點內容值得關注:

一、新形勢新任務。孫春蘭表示,Omicron病毒的致病性減弱、疫苗接種率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累積,國家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以人民為中心,防控工作穩中求進,防控政策持續優化,走小步、不停步,不停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措施。孫春蘭的講話不再提到「動態清零」的要求。

二、二十條措施還會優化。在座談會上,張伯禮、梁萬年等8位專家也有發言,他們「對優化完善二十條措施提出建議」。要注意的是,二十條措施提出不久,而孫春蘭聽取的意見是「優化完善二十條措施」,意味仍有再放寛的空間。

看完孫春蘭在衛健委座談會的報道,可以得出中國防疫政策正在轉向的結論。

聽國內的朋友說,中國防疫政策的轉向,一定會有比較清楚的信號。之前已出現第一個信號,就是國務院於11月29日發出《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央大力動員加快疫苗接種,意味著開放為期不遠。《接種方案》裡提到完成接種滿3個月之後就可以打加強針,意味著由無打針到打完第3針最短只要3個半月,縮短打第3針加強針的接種時間,令到中國在短期內可以進一步加強老年人接種疫苗的比率。

第二個信號是對Omicron的致病力的表述。孫春蘭提到Omicron的致病性減弱。國內媒體周四引述消息,指香港大學研究團隊聯合海南醫學院研究團隊,在今年年初發表在知名科學雜誌《自然》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Omicron B.1.1.529變異株,在人體肺上皮細胞和腸上皮細胞中的複製能力明顯減弱。與原始毒株和其他變異株相比,Omicron變異株在小鼠體內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減弱,導致的死亡率也最低。

要知道,內地開始突出Omicron的致命性減少,亦是一個開放的前奏。

廣東等地疫情仍未完全受控,但已不再封區、「靜默管理」,可見到內地因應反對封控的民情,提早解除封控措施,這可以減少了對市民生活和經濟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卻令到清零更加困難。

在新形勢下,內地要盡量避免香港今年頭犯上的錯誤,香港當時面對的問題是老年人的打針比例太低,令到死亡人數很高。截至11月30日,香港第5波疫情至今的死亡人數是10534人,當中80歲或以上的死者有7443人,佔了總體死亡人數的70.7%。如果以60歲或以上死者計算,佔總死亡人數的比率更高遠95.7%。今年2月初,香港80歲以上人群一針接種率只有20%,3針接種率只有10%,打完3針比例太低,這就是香港老年染疫者大量死亡的原因。

現時內地的接種情況遠比香港2月時的情況較好,截至11月28日,內地80歲或以上人群,完成兩針接種的比率為65.8%,完成第3針接種的有40.4%,比香港2月時的10%高很多。如果內地能夠把80歲或以上人群的第3針接種比率提升到70%以上,就會大大減低死亡率。

正如我去年講過的,當無法制止新冠病毒流行時,即使病毒的殺傷力減弱,但對沒有接種疫苗的老人而言,仍然會像蒼蠅一樣死去。

香港80歲或以上的人口有39.8萬人,你可以很輕鬆地說,第5波疫情至今,80歲或以上染疫死亡的有7443人,這個人群的總體死亡率只是1.8%,即50個80歲或以上的老人家,就有1個死了,可能等如一幢大廈就有一個老人家去世,想起來都覺得十分恐怖。所以,內地的朋友,汲取了香港的經驗,記住要打針、打針、打針。

盧永雄

Tags:

新華社

往下看更多文章

這是中美軟實力的血拼

 

中國人爲特朗普改了一個混名,叫做「川建國」,實在難以想像特朗普執政才100天,就會對中國做出這麼大的貢獻。

加拿大選舉剛剛結束,本來執政自由黨在上任總理杜魯多領導下,向特朗普叩頭,搞到民望急滑,不過接任的卡尼「冷手執個熱煎堆」,乘着特朗普壓逼加拿大成爲美國第51個州的風頭火勢,強硬回擊。結果加拿大人同仇敵愾,重新支持自由黨,令卡尼勝選。

這個戲劇性的轉折,或許從加拿大人買咖啡的習慣已經可以看到。加拿大人最近痛恨美國,將「美式咖啡」改名爲「加式咖啡」,抵制美國的Netflix和迪士尼,取消到美國旅遊的計劃,甚至沽售在美國擁有的渡假房產。相信加拿大人現在也開始明白,當日緊跟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實施100%的進口關稅,是傻得很徹底的行爲。

特朗普的殺傷力,從一個民調已經看到。據調查公司IPSOS最近公布對29個國家共2萬名成年人的調查顯示,環球受訪者認爲「美國對世界事務總體上有積極作用」的人數比例,從半年前的59%急降13個百分點到46%;相比之下,中國就在同一份報告中首次超越美國,從半年前有39%受訪者認為中國對世界的總體事務有積極作用,急升到49%。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調查在3月21日至4月4日進行,特朗普在4月2日開始向全世界徵收極其離譜的超額關稅,但調查未能反映之後環球洶湧的民情。如果現在再進行同樣調查,恐怕中國領先美國的百分比將會更高。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提出的一個「軟實力」的概念,奈伊曾任美國負責國際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深明美國操控全球之術。他認為自冷戰以來,美國除了靠軍事和經濟的「硬實力」領導全球之外,還懂得用「軟實力」讓全世界折服。美國有讓世界艷羨的科研能力,長期標榜自由多元的生活方式,向世界輸出美式流行文化,這就是美國真正的實力泉源。

不過特朗普上任100天,就完全摧毀美國的「軟實力」。在世人的眼中,美國不僅沒有變得更加偉大,她的商品服務以至於文化,就成爲過街老鼠,特別是在盟友中的厭惡感尤大。由於美國對親密的朋友也肆意霸凌,在上述民調的29個受訪國家之中,對美國印象較好的反而是南美洲或者亞洲的發展中國家,那些認爲美國對世界總體事務擁有積極作用的人數少於40%門檻的國家,反而是美國的緊密盟友,包括英國、意大利、愛爾蘭、澳洲、西班牙、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荷蘭和加拿大。

特朗普在這場關稅當中,叫全世界的國家來跟美國談判,去「親吻我的屁股」。當世界各國面對霸凌顯得又怕又怒、彷徨無助之際,中國就選擇和美國硬扛,反加美國關稅。中國外交部4月29日在公衆號發布中英文的重磅視頻,題爲《不跪!》,強調面對美國關稅打壓中國不跪,「因爲我們深知中國不退,弱國的聲音就有人傾聽,霸權的欺凌就有人阻擋,世界的公理就有人守護」。

外長王毅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議的時候,狠批美國拿關稅作籌碼,向國家漫天要價,如果選擇默不作聲、妥協退出,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王毅呼籲金磚國家共同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

中國已經成爲全球反抗美國關稅霸權的先行者,發動全球南方國家和美國抗爭。有歐洲外交官私底下也表示,對中國強烈反抗美國的關稅霸凌十分讚賞,認爲只有中國才夠膽這樣做。其他國家在中國起來反抗之後,就採取觀望態度,和美國的談判時也採取拖字訣,不談怕惹怒美國,但是談的時候也不具體還價,談完和沒有談一樣。

國際社會就很像一個森林,不但比拼硬實力,還在比拼軟實力,不但比拼國家的力量,還比拼國家領袖的領導力,以及國民的堅韌性。

如今在中美第一回合的比拼中,美國這個惡霸就顯得相當無助,遇上中國的強硬反擊,遇到中國外交部發布《不跪!》的影片,連特朗普都選擇避而不戰,改爲由財長貝森特出來為特朗普執政100日總結,聲稱他得的數字是貿易戰會令中國1000萬人失業。不過,這一套靠嚇的話術,現在已經顯得蒼白無力,中國有意和美國硬扛下去。在這場軟實力的血拼中,中國已佔盡上風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