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吃貝類海產品3部位恐將毒素食落肚 烹煮進食需留意4件事

生活事

吃貝類海產品3部位恐將毒素食落肚 烹煮進食需留意4件事
生活事

生活事

吃貝類海產品3部位恐將毒素食落肚 烹煮進食需留意4件事

2022年12月23日 07:00

切記要避開三個部位

打邊爐、燒烤吃扇貝、帶子等貝類海產,要避開3個部位,以免中毒!食安中心指,貝類海產或含毒素,烹煮前、進食時要留意4件事,否則會把微生物或貝類毒素吃進肚子裡,嚴重可致癱瘓、喪命。中心列出12種較常含貝類毒素的海鮮,並教安全食用貼士。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貝類海產常見5種毒素

食安中心表示,在受感染的貝類海產中,有5種毒素是世界各地的貝類業界、科學界和規管機構所熟知的,包括:麻痺性貝類毒素、痢性貝類毒素、失憶性貝類毒素、神經性貝類毒素和原多甲藻酸貝類毒素。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以麻痺性貝類毒素為例,在有利的氣候和水質環境下,產生麻痺性貝類毒素的藻類會迅速繁殖,以濾食為生的貝類吃下這些藻類後,毒素積聚體內。人類吃了這些受污染的貝類可能會中毒。

吃貝類3部位恐中毒

食安中心指,貝類海產3個部位易含毒素,食用時要避免,以減低食物中毒風險。食安列出高危部位,並解釋原因:

1.煮前先洗擦外殼

到可靠店鋪選購貝類後,用清水將外殼洗擦乾淨,如發現貝類外殼有破損或已被打開,就應立即丟棄。

2.去除貝類內臟、生殖腺

當貝類在生長過程中受污染,貝類毒素就可能積聚在貝類體內,尤其內臟。

貝類毒素較耐熱,即使高溫烹煮都不能消除,因此應在烹煮前將貝類內臟及生殖腺清除。

3.避免連汁吃

某些貝類毒素可溶於水,所以烹煮貝類後應避免連汁吃。

4.適量進食

即使貝類已煮熟,但仍要按均衡飲食原則,適量進食。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12款高危海產+中毒症狀

食安中心指,如進食受污染的海產例如蜆、蠔、扇貝、帶子等有機會中毒。中心列出5種貝類毒素、12種易含毒素的海產,並講解致病毒素特性、中毒症狀:

易含毒素海產及中毒症狀

1.麻痹性貝類中毒

中毒症狀

初期症狀包括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腸胃不適如區吐及肚鴻。症狀一般會在數小時至數日內完全消退。

嚴重者會出現吞嚥及發音困難、瘫痪、呼吸系統停頓的情況,甚至可能引致死亡。

現時並無解毒劑可消解麻痹性貝類毒素,因此對中毒者的療法均屬支援性質。

受影響的海產:蜆、青口、蠔、扇貝、帶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2.下痢性貝類毒素

中毒症狀

出現腹鴻、腹痛、嘔吐、噁心等症狀。

一般會在半小時至數小時內完全消退。

受影響的海產:青口、帶子、蠔、蜆、鱈魚

3.失憶性貝類中毒

中毒症狀

出現腹鴻、頭痛、嘔吐、腹部痉攀、短暫喪失記憶力等症狀。

一般維持15分鐘至38小時中位數為5.5小時。

受影響的海產:青口、蜆、蟶子、帶子、腹足類動物(螺)、、蟹、龍蝦、鱈魚

4. 神經性貝類中毒

中毒症狀

與麻痹性貝類中毒相似,頭部和手腳感覺異常、頭量、動作機能不協調肌肉痛及腸胃不適等。

一般持續半小時至3小時

受影響的海產:蠔、蜆、青口、司蚶、魚類

5.原多甲藻酸貝類中毒

中毒症狀

與下痢性貝類中毒相似,嚴重腹鴻、區吐、腹痛、間歇性噁心及發冷等。

一般持續12至24小時

受影響的海產:青口、蠔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常留意8大有害習慣 研究揭:恐在悄無聲息縮短壽命

2025年01月23日 07:00

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這8大有害習慣可能正在悄無聲息減削壽命,建議及時改善保障身體健康。

8大壞習慣悄無聲息削短壽命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在日常忙碌中常常忽略健康警訊,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些對健康有極大隱患的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可能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削減壽命。《健康時報》報導指出,以下8個生活習慣是削減壽命的元兇。

1. 吸煙

眾所週知,長期吸煙對健康極為不利。據2024年12月在《成癮》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長期吸煙的人群,即使僅抽一根煙,也會使壽命減少大約20分鐘。具體來說,長期吸煙的男性,抽一根煙會讓他們的預期壽命縮短17分鐘,而女性則會縮短22分鐘。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2. 熬夜晚睡

經常捱夜晚睡對健康的影響同樣不容小覷。2023年《BMC Medicine》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睡眠質量不佳會顯著縮短無心血管疾病的預期壽命,其中男性最多減少6.73年,女性則減少7.32年。

3. 經常食用超加工食品

2024年12月,發表在《年齡與老齡化》的研究,超加工食品諸如,甜味零食、咸味零食、糖果、雪糕以及含糖飲料等攝入每增加10%,生物學年齡將增加0.21歲,與攝入量最低的人相比,攝入量最高的人生物學年齡增加0.86歲。

4. 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壞習慣之一。根據阜外醫院202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每天久坐時間超過10小時的人群,其患癌的時間提前4.09年,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5. 飲酒過量

過量飲酒亦是削短壽命的常見因素。據《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飲得越多,壽命可能就越短,能短到6個月到5個月不等。每周酒精攝入量超過350克的人,預期壽命可能會縮短4至5年。

6. 吃得太胖

肥胖問題不容忽視!肥胖會通過縮短端粒長度、加速肝臟老化、損害免疫系統等,給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研究顯示,40歲以上的肥胖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會縮短5.8年和7.1年。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7. 血糖高不控制

血糖高亦是一大健康隱患。2024年9月發表在《糖尿病護理》的一項研究指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與預期壽命降低和死亡風險增加顯著相關。具體而言,40歲時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相較血糖正常的人而言,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縮短了4.2年和0.7年。

8. 總是負能量滿滿

持續的負面情緒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一項刊登在《科學報告》的研究發現,相較對未來不悲觀的人群而言,對未來極度悲觀的人群早逝的風險往往較高。

專家建議重新審視和改善生活習慣

為了身體健康著想,人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以此保障健康,延長生命。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