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法國士兵跑步令國家機密「出走」 健身APP洩核潜艇基地行動軌跡

博客文章

法國士兵跑步令國家機密「出走」 健身APP洩核潜艇基地行動軌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法國士兵跑步令國家機密「出走」 健身APP洩核潜艇基地行動軌跡

2025年01月23日 14:38 最後更新:14:44

手機要上鎖,但運動不能停!法國核潜艇基地的士兵爲了記錄運動成績,戴著智能手錶跑步,豈料這些「運動達人」們的軌跡,連核潜艇的行踪都曝光了。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位於法國布列塔尼半島西端的長島核潜艇基地,也是法國四艘「凱旋」級戰略核潜艇的母港。人員進入這裡,隨身携帶的手機都需要被鎖起來。然而,儘管保密措施嚴格,但一款健身APP還是洩露了這裡的機密。

上鎖的手機。央視新聞截圖

上鎖的手機。央視新聞截圖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16日報道,法國《世界報》發現,法國海軍的水兵無意中洩露了核動力潜艇艦隊巡邏的機密細節。洩密的源頭是頗受歡迎的Strava健身應用程序。

Strava健身APP。

Strava健身APP。

首艘「凱旋」級核潜艇於1989年開工建造,1994年下水,1997年開始服役。這種潜艇每艘最多可携帶16枚核導彈,有包括軍官和水兵在內的111名艇員。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長島海軍基地要求其2000多名工作人員接受嚴密的安全檢查。據歐洲新聞電視台報道,這包括「在特定檢查站進行面部掃描並上交手機」。但在此過程中,「智能手錶據稱被忽視了」。

基地工作人員可能使用的智能手錶本身沒有問題。然而,這款健身應用程序與蘋果、三星和Google等品牌的智能手錶兼容。用戶可以直接把應用程序下載到這些設備上,這意味著甚至不需要與智能手機連接。這一事實顯然被法國軍方忽視了。因此,當艇員離開基地時,Strava可以繼續跟踪他們的行動。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考慮到Strava自稱在全球190多個國家有超過1.2億注册用戶,它在法國核動力潜艇艇員中有一些用戶並不奇怪。這款應用程序可以追踪跑步、騎車和徒步等多項運動情况,用戶數據可以上傳並在全球分享。
《世界報》報道說,許多水兵在Strava應用程序上使用真實姓名,甚至發布個人簡介。《世界報》的調查記者能够基於相關數據確定核潜艇的巡邏任務。訓練之間的空檔期表明潜艇何時可能出海。超過450名Strava用戶被懷疑在基地使用這款應用程序,其中可能不僅僅包括「凱旋」級潜艇的水兵。

報道稱,這並非Strava等健身應用程序第一次提供這樣的機密細節。2018年傳出的消息顯示,借助軍事人員使用的健身應用程序,可以確定阿富汗前綫作戰基地的位置。此外,美國空軍「51區」基地的細節也被披露,因爲一名空軍人員或文職雇員在騎車時使用了這款應用程序。

雷肯分析公司的技術行業分析師羅傑•恩特納警告說:「以前,美軍就發生過這種事。他們在一些國家的秘密基地服役,而公衆不知道我們的軍人圍著他們的基地跑圈,恰好劃出安全區域的範圍。」

這種過度分享並不局限於美國士兵或法國水兵。以色列國防軍成員也在不經意間通過健身應用程序透露自己的行動。

恩特納說:「教訓就是,執行秘密任務的時候,如果放任不管,你的個人設備可能出賣你。」

在最近這次洩密事件之前,《紐約時報》去年曾報道,Strava還洩露了法國總統、美國總統和俄羅斯總統保鏢的行動。

過去,情報機構千方百計追踪潜在敵軍戰艦的動向,確定外國基地的數據,收集可能收集到的一切有關先進飛機和坦克的零星數據。這需要複雜的間諜網、付出長期努力招募有價值人員,以及建立解讀大量數據的分析團隊。

如今,這些信息正以驚人的速度通過應用程序和論壇在網上公開分享。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美國總統

美軍近期密集升級聯合軍演模式,加速整合海陸空及太空、網絡等新興作戰域協同能力,聚焦未來對華軍事準備。此舉雖宣稱強化「跨域整合」,卻折射其印太戰略構想與實戰能力間的現實落差。

據美國《戰區》網站(the War Zone)8日報道,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參謀部主任邁克爾·博伊爾中將本週在馬里蘭州「海-空-天」研討會上披露,五角大樓正全面改革聯合部隊訓練體系,旨在應對「未來對華軍事衝突」。其核心在於改變各軍種「獨立訓練相同場景」的傳統模式,轉向「跨大規模戰場的深度協同作戰演練」。

訓練體系深度重構?

邁克爾·博伊爾透露,美國國防部正在著手調整美軍聯合部隊在「未來對華戰爭」中的訓練模式,要摒棄以往各軍種「各自為戰、分頭訓練同一類場景」的傳統做法,轉而要開展「跨大規模戰場空間的一體化協同作戰演習」,旨在通過實踐「更清晰地」掌握實施此類複雜聯合作戰所需的各種能力要求。博伊爾表示,在這一「重大轉變」之前,軍種間關鍵能力需求的生成機制低效並存在缺陷。

報道認為,博伊爾所透露的這些訓練內容變化,凸顯了美國軍方正試圖努力應對「在太平洋戰區大規模對抗中國」的前景,而想要在這種預想場景中取得優勢,美軍僅僅實現「各軍種間近乎無縫的全面整合」仍然是不夠的,還必須要與其「盟友和夥伴國家」實現密切協同作戰才行。當被問及太平洋戰區面臨的「特定挑戰」時,博伊爾表示,他曾反復思考,聯合部隊的需求如何界定,而現狀是各軍種仍然各自提出需求,這種「碎片化的模式」是必須要改變的,因此只有實兵的跨軍種聯合訓練才能探索和驗證聯合部隊的需求。博伊爾稱,據他調查,美軍現有體系下的所謂聯合演習大多是概念性的兵棋推演、能力驗證性的軍事實驗,或是驗證計劃的常規演習,即便是在投入實兵的野戰訓練演習中,也只是驗證戰術配合,並未驗證過應該在戰鬥中優先投入哪些戰力。

由於傳統演習訓練模式在未來「印太地區」預想衝突中的局限性,五角大樓方面也試圖在過去幾年中改變演習訓練方式。起初美國海軍、美國空軍合作進行重點面向太平洋區域的大規模演習,後續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和太空部隊加入進來,在太平洋進行一系列演習。

博伊爾稱,這些訓練將由實戰指揮團隊和相關專家自主策劃執行,探索如何配備能力和作戰,而不是此前的由高層決定為部隊配備何種能力,這不僅是單一軍種的重構變化,也是整個聯合部隊轉型的方向。關於演習的戰術專家團隊構成方面,博伊爾表示,將會有來自加州彭德爾頓軍營的海軍陸戰隊遠徵部隊、美國空軍武器學校和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即大名鼎鼎的「Top Gun」),此外還將有太空部隊和網絡司令部作為新型作戰力量配合這些軍種的演練,這些單位將聚集在一處進行實戰戰術訓練,以解決如何有效偵察、解讀情報等問題。這種新的演練方式除了涉及整個聯合部隊之外,還將具備「明顯的前瞻性」,以研究如何整合「在2040和2050年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為目的。博伊爾表示,此前五角大樓內部針對太平洋方向的演習開展方式及其體制「並不好」,而現在的演習方式則將對此進行優化。

盟軍協同面臨考驗

「戰區」網站在報道中表示,儘管博伊爾沒有透露任何具體的行動和演習名稱,但規模更大、聯合程度更高的演習重要程度確實在與日俱增,特別是美軍在演練應對所謂「印太地區」的「突發事件」時。在很大程度上,美國空軍主導的演習走在了前面,比如預定在今年舉行的「部隊重返太平洋」(REFORPAC)演習,這一將於今年夏天在所謂「印太地區」舉行的演習為期兩周,被視為訓練活動的核心,目的則自然是為針對中國的戰爭行動做準備。

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提供的一張「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的說明圖片。

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提供的一張「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的說明圖片。

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W·阿爾文上將在概述這一演習時表示,目前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多大程度上做好了戰時的任務準備,比如在複雜環境中部署和維持行動、在受到攻擊時維持後勤保障、在戰場環境中存在和機動、確保彈藥、燃料等正確運送至所需之處。據稱最近在加州海岸舉行的一次以空中力量作為中心的「竹鷹」大規模演習中,顯示出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此外,一些「盟國和夥伴國」也將參與今年夏天的REFORPAC演習行動中。

一架參加「竹鷹25-1」演習的F-35A戰機美國空軍。

一架參加「竹鷹25-1」演習的F-35A戰機美國空軍。

對於部分國家而言,它們對「印太地區」的興趣也並不在美國之下,比如去年德、法、西班牙等國空軍舉行了「太平洋天空-24」演習,並在這期間的多場演習中與包括印度、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航空兵力量進行了聯合演習和訓練活動,這些以所謂「印太地區」為重點的演習都試圖努力應對該地區未來可能的衝突中的「固有挑戰」。

戰略構想落地存疑

儘管美軍高層頻繁強調「顛覆性協同」的必要性,實際推進仍面臨各軍種作戰條令與數據標準尚未完全統一、盟友間指揮權限劃分存在制度性障礙、新型作戰域(太空、網絡)尚未形成成熟協同模式等多重挑戰。博伊爾的發言折射出美軍深層憂慮——在預設的「印太衝突劇本」中,要求多國部隊在「從海底到近地軌道的立體戰場」實現無縫協同,這種理想化構想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實戰能力,仍需持續觀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