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表示,2023至24年度全港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人次近158萬,較對上兩個年度有下降趨勢,但當中只有大約四成三為首三類危殆、危急和緊急類別。
資料圖片
局方指,各醫院急症室中,廣華醫院緊急類別患者平均輪候時間達53分鐘,遠超30分鐘內處理目標,時間屬多間公立醫院中最長,亦是過去三個年度最長,另外威爾斯醫院、瑪麗醫院和瑪嘉烈醫院急症室,亦略超出目標時間。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醫衞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有關財政預算案提問,指上年度急症室次緊急和非緊急平均輪候時間,為過去三個年度中最高,分別達181分鐘和209分鐘,北區醫院非緊急就診病人只有1453人次,低於其餘多間醫院急症室,但輪候時間最長,達311分鐘。
資料圖片
醫衞局說,由於急症室是為病情危急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如果急症室接收病情危急患者,將要調動醫護人員搶救,被分類為次緊急或非緊急的病人將需要等候較長時間。
資料圖片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現時9成醫院服務都在公立醫院,作為安全網服務全港市民,包括中產。他說,當局期望能夠將有關安全網「織得更寬更厚」,收費不一定只是加,有機會減。他舉例說,急症室的第1及第2類危急病人是政府的責任,收費有可能減免,第4及第5類輕症病人的政府補貼做得更精準,由於仍在檢討中,未能透露細節,適當時候會公布。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盧寵茂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檢討公立醫院的收費並非簡單根據通脹,需要看數據。他指出,領取綜援及高齡長者津貼人士肯定是弱勢社群,另一類弱勢是因為重病而導致很大醫療支出的中產人士,需要有機制協助他們。
盧寵茂。資料圖片
盧寵茂提到,政府正在重整公營醫療「三頭馬車」的工作。其中醫管局會負責第三及第四層的複雜醫療服務,例如需要做手術或器官移植的人士;衞生署處理傳染病、藥物審批、藥械管理、學童健康及監督不同醫療專業;基層醫療署則負責慢病管理及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做好預防疾病等工作,促進市民健康。
盧寵茂。資料圖片
他說,過往的公營醫療88%資源用於醫院服務,其餘12%資源放在基層服務,以致很多輕症都走到公立醫院,做成惡性循環,令公立醫院承受很大壓力。盧寵茂透露,慢病治理計劃推出不足一年,有9萬名市民參與篩查,近4成人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由於男性的參與率較低,當局會鼓勵更多男性篩查。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