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3年疫情中港兩地社會或者營商環境出現巨大改變,譬如之前的內地人南下購物潮急轉為港人北上消費潮,猶幸本地的文化影視作品仍能保持一定的叫座力,打從《新聞女王》到《九龍城寨》,港式製作都分到了市場大餅的一杯羮,由現在到下個月的市場話題除了何生、何太外,還有就是月初就會登場的內地劇《繁花》在無綫播放。
《繁花》在內地爆紅,導演王家衛以電影製作的預算和水準拍電視劇,成功締造出內地資源,香港班底的創作路線,這點與去年無綫的《新聞女王》借助與內地平台合作取得突破的路徑有異曲同功的地方。說《繁花》是港風製作,不僅於導演來自香港,團隊中的美術等幕後策劃都源自香港,加上大量的香港舊歌,賣的是上海和香港共同的東西文化氛圍。
從經濟效益角度,《繁花》比《新聞女王》似乎還勝一籌,劇集播出後內地掀起一片遊上海的熱潮,繁花宴等相關消費名目紛紛出台。伴隨著這股氣勢,該劇下個月就正式南下,據說是導演的要求,或許也是電視台宣傳的考慮,首輪的宣傳重點除了放在王家衛10年磨一劍的精緻外,就落足會有上海話的原裝版本播出。在電視只提供兩個聲道的情況下,劇集會採用普通話和上海話兩種語言,一向是主流的廣東話版就欠奉。
本地最多人看的電視台黃金檔播劇集放棄播出廣東話版,外界普遍覺得是兵行險著。有人覺得大受中產與普羅階層接受的韓劇,很多時都是用原有聲道加字幕,沒有大不了,但有保守者會覺得無綫黃金檔是走普羅大眾路綫,就算打著王家衛作品原汁原味上演的宣傳重點,都是很大的冒險。從相反理論去思考,無綫這次承受收視風險放棄廣東話版,已經引起了市場的話題,同時稍增了該台願意嘗試的感覺。
電視台願意求變,不過最重要還是符合商業考慮,《繁花》今次的冠名贊助和第1季結束的《中年好聲音 2》是同一品牌。這次廣告行內收到開播通知的時間很短,然後冠名權已經迅速落實,加上劇集來頭,估計贊助費用不會低。冠名贊助主要打的是品牌效應,《繁花》有國際級大導演作為招徠,合作方早就預期條件會「辣」,必須要作出遷就,無綫拿到這樣的項目,宣傳會配合增加,冠名曝光隨之提高,大概基於這個考慮,所以也不能只計較於收視點的估算。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