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1月廣告旺季起步似較遲 網購平台谷雙11送驚喜

博客文章

11月廣告旺季起步似較遲  網購平台谷雙11送驚喜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11月廣告旺季起步似較遲 網購平台谷雙11送驚喜

2024年11月11日 17:57 最後更新:18:07

11月份踏入傳統廣告旺季,消費宣傳都會趁聖誕前加強推廣。近年內地有雙11的網上購物節,令商戶更加重視這段時期的銷售。今年廣告活動起步似乎比過去略遲,反映客戶都傾向謀定後動,小心下注。

10月份廣告市場一向較平淡,到了11月開始升溫,月中到下月中是高峰期,消費者都會部署長假節目,無論旅遊、餐飲,零售以至信用卡都會加強宣傳。從Admango的統計數據,上個星期新推出的宣傳項目開始有見底回升的跡象,比10月底增加,只是回升的步速似乎略遲,傳統媒體的廣告量是平平穩穩,數碼廣告以社交平台最熱鬧,其他如網站等都未見突出。有廣告業界指,客戶就算有宣傳計劃,都會把落實時間盡量推至最後一刻,以保留彈性,和過去做好預算就按計劃推行不同,令執行要多花精神心力。

今年消費行業吹淡風,餐飲在旺季不能不做推廣,但都傾向採用短打和促銷為主。另外,今年網上平台加強在雙11銷售的宣傳推廣,在電視和戶外媒體投放了一筆預算,成為了小小的驚喜。內地商戶偏向相信和使用數碼宣傳,這次內地網購平台來港推廣,用了不少電視廣告,或者是知道本地媒體生態,電視仍然是接觸面最廣泛的渠道,這種認知在來港準備出海的大陸企業中是較少見的。
說起內地企業來港或借路出海,宣傳手法和香港企業的差異之一,是多數傾向打價格戰。無論是否伴隨廣告宣傳,以平價或性價比高作為賣點幾乎是必備的攻堅武器,或者這和市場規模有關。由於策略不同,故此內企來港較少聘用代言人或打形象廣告。就算有廣告投放,多數都以抵買抵用作為賣點。

大陸市場畢竟比香港大得多,只要能夠搶到市場份額,薄利多銷都有可為。香港市場相對細小,經營成本又貴,若然打減價戰開闢市場,就算搶到市場份額,但減價容易加價難,回本就不容易,如果遇著有實力的對手,久攻難下就陷入消耗戰。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雙11

美國總統向全球發動貿易戰,重點攻擊目標是被視為勁敵的中國。中港關係日益緊密下,雖然香港一向擁有獨立關稅區地位,仍然無法避免捲入漩渦,4月關稅戰啟動,廣告市場即時罩上陰影,擔心本來已經放緩的市道會再受打擊。

美國向全球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估計是貿易盈餘作為基礎配合方程式計算出來。歷年港美貿易都是赤字,美國賺得大量盈餘,按理不應被納入。然而,美國當前政策懶理,把香港當成中國一部份,直接徵稅。當眼見緊貼美國的台灣都一樣被美國要求交稅兼設廠,香港試圖講情求免,相信都是浪費氣力。

港美貿易美國能夠多年得益,部份因為香港是自由港,營商自由度高,美商活躍,同時也因為美資跨國媒體發達,賺取的利潤豐厚,反之美國商品在香港的廣告投放甚為有限。

美國是商業大國,跨國機構眾多,過去在廣告業非常活躍,大樹好遮蔭下,美資廣告公司影響力很大。近年,美資不少直接轉戰內地,加上投放策略有變,活躍程度似有減退,像可樂、手機等大戶不是減錢就是退下火線,新興的品牌如Tesla、蘋果都是生意做得多、廣告投得少。

另一方面,美資在網絡媒體有很強的競爭力,Meta屬下的FB、IG,Google和YouTube,這些公司憑著科技和美國軟實力,在香港生意都做得很大,而且是投入少,收入多,其他像蘋果手機的程式應用,同樣帶來可觀的網媒收入。隨著中國企業強大和國際化,美資媒體在香港同樣面對日益強烈的競爭,正如WeChat、小紅書挑戰FB、IG一樣。

作為市場經濟主導的縮影,在香港可以見到美資受到大陸企業冒起的競爭,然而,當中看不到有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現時特朗普因為貿易赤字為理由開徵高關稅,計算的標準主要是有型貿易的數字,沒有計算服務收算在內。這是美國多年前開始放棄低增值的製造業,集中利潤豐厚的科技業的結果,正如現在沒有人會買美國的冷氣機、雪櫃,但美國科技7雄、迪士尼這些跨國公司都在各國賺取了龐大利潤,造就了他們10萬億級的市值。

中國企業在多方面追近美企,的確形成巨大壓逼感,然而,商業競爭要鬥智鬥力,不能一味恃強橫行,捨軟實力不用而靠蠻幹。美國現時與各國為敵,香港要避險必需要開發其他市場。

特朗普打關稅戰,看不到中美企業會即時大削廣告預算,但政策的反覆性肯定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令行業產生不穩定。在媒體行業數碼化下,美資媒體極可能是本地市場份額最大的經營者,美國打殘香港廣告行業,商業聯繫不免削弱,加上國家形象受損,美媒利益必然受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