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內地宣布恢復深圳一簽多行批注政策。自2019年動亂事件和疫情後,內地遊客來港減少,購物消費急降,旅遊零售業叫苦連天,特區政府提出多個方案,期望可以幫到手,恢復深圳一簽多行是當中一項。雖說內地消費降級,大陸旅客來港不再狂掃包包,有人氣始絡比無人氣好,中央在聖誕節前促成政策落實,送了港府一件禮物,及時為商戶報佳音。
一簽多行是否救市靈丹,零售業不敢奢望,畢竟有機會好過無機會,當中商機仍然吸引市場注意力。廣告界今年苦於市道呆滯,有了新題材,至少和客戶見面有個機會。恰恰在這個時候,無綫就大力宣傳在大灣區的廣告方案,而且在上個星期完結的2025年廣告套餐優惠期試推了在大灣區投放的產品。
無綫兩條頻道翡翠、明珠台近年一直落地大灣區,在最近官宣的節目巡禮中,高層向客戶介紹,新服務特點是在明年1月1日起,可以直接在香港排播內容和廣告,造成一條訊號北上,透過有綫電視網絡入屋。這個安排好處有2個,一是直接排播杜絕被插廣告的漏洞;二是整個投放安排,包括不少廣告代理和客戶不熟悉的合規審查,無綫都可以代為處理,所以新出的廣告套餐,據聞有部份客戶已經抱著初試水溫的態度落單購買。
內地近年的媒體生態改變很大,電視不再成為主流,廣告大餅最多的份額已被社媒吃掉,當中抖音成為食量最大的暴龍,小紅書興起後也做到轉身靈活的速度,佔領市場一角。相對上,傳統電視在定位上就甚有挑戰。無綫在大灣區想打開缺口,倚恃本身是最大的廣東話內容供應商,廣告與內容較易結合,加上港式風格吸引了一定數量的觀眾。2015年起再針對港商在內地投放廣告提供便利,期望分一杯羹。
內地市場廣闊,縱然增長放緩,到底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進取心的港企仍然會積極北上。同樣,深圳恢復一簽多行相信只是整個大灣區發展的其中一著,未來區內的人流、物流以至商業訊息交流都會日益暢順,香港廣告北上應該符合中央政策,成為大勢所趨,本地廣告業界如何採取主動,先下手為強,相信是12月旺季過後要快速處理的要務。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向全球發動貿易戰,重點攻擊目標是被視為勁敵的中國。中港關係日益緊密下,雖然香港一向擁有獨立關稅區地位,仍然無法避免捲入漩渦,4月關稅戰啟動,廣告市場即時罩上陰影,擔心本來已經放緩的市道會再受打擊。
美國向全球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估計是貿易盈餘作為基礎配合方程式計算出來。歷年港美貿易都是赤字,美國賺得大量盈餘,按理不應被納入。然而,美國當前政策懶理,把香港當成中國一部份,直接徵稅。當眼見緊貼美國的台灣都一樣被美國要求交稅兼設廠,香港試圖講情求免,相信都是浪費氣力。
港美貿易美國能夠多年得益,部份因為香港是自由港,營商自由度高,美商活躍,同時也因為美資跨國媒體發達,賺取的利潤豐厚,反之美國商品在香港的廣告投放甚為有限。
美國是商業大國,跨國機構眾多,過去在廣告業非常活躍,大樹好遮蔭下,美資廣告公司影響力很大。近年,美資不少直接轉戰內地,加上投放策略有變,活躍程度似有減退,像可樂、手機等大戶不是減錢就是退下火線,新興的品牌如Tesla、蘋果都是生意做得多、廣告投得少。
另一方面,美資在網絡媒體有很強的競爭力,Meta屬下的FB、IG,Google和YouTube,這些公司憑著科技和美國軟實力,在香港生意都做得很大,而且是投入少,收入多,其他像蘋果手機的程式應用,同樣帶來可觀的網媒收入。隨著中國企業強大和國際化,美資媒體在香港同樣面對日益強烈的競爭,正如WeChat、小紅書挑戰FB、IG一樣。
作為市場經濟主導的縮影,在香港可以見到美資受到大陸企業冒起的競爭,然而,當中看不到有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現時特朗普因為貿易赤字為理由開徵高關稅,計算的標準主要是有型貿易的數字,沒有計算服務收算在內。這是美國多年前開始放棄低增值的製造業,集中利潤豐厚的科技業的結果,正如現在沒有人會買美國的冷氣機、雪櫃,但美國科技7雄、迪士尼這些跨國公司都在各國賺取了龐大利潤,造就了他們10萬億級的市值。
中國企業在多方面追近美企,的確形成巨大壓逼感,然而,商業競爭要鬥智鬥力,不能一味恃強橫行,捨軟實力不用而靠蠻幹。美國現時與各國為敵,香港要避險必需要開發其他市場。
特朗普打關稅戰,看不到中美企業會即時大削廣告預算,但政策的反覆性肯定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令行業產生不穩定。在媒體行業數碼化下,美資媒體極可能是本地市場份額最大的經營者,美國打殘香港廣告行業,商業聯繫不免削弱,加上國家形象受損,美媒利益必然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