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校長與校委會爭議越演越烈,雙方各執一詞,爭拗不休。
整件事的緣起是去年有疑似港大校內「吹哨人」,發出多封電郵投訴校長行為不當,包括違反程序購買貴價寶馬車等等。後來校委會委任調查小組研究事件,到今年4月12日港大校委會公開發布決議,除了指出調查小組可掌握的證據,不足以確立吹哨者電郵中對校長行為不當的指控,還指出了學校管治存在問題,明確要「交由轄下的人力資源政策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及其他委員會檢視報告的調查結果,就已採取和/或將採取的措施向校委會報告」。
由於校長張翔在整個事件中反應強烈,和校委會主席王沛詩發生齟齬,令外界有一個印象,覺得這是張翔和王沛詩的糾紛。及後港大校委會在5月28日暫委5名副校長,又再觸發和張翔的爭議。張翔聲稱對委任副校長事件毫不知情。校委會就表示早在4月22號一個本應由張翔出席、其後他委派了代表出席的人力資源政策委員會會議上,已經討論過臨時委任副校長事宜。雙方各執一詞,事件變成了羅生門。
或許不少人抱著剝花生的心態,認為這是港大校長和校委會主席的宮鬥。但是想深一層,香港大學使用大量公帑,港大2022至2023財政年度總開支達到122億,在爭議聲中暴露出來的港大管治問題,的確惹人關注,令人懷疑港大現任管理層,是否可以有效地管理好巨額公帑的運用。
現在暴露出來的管理問題,除過去電郵指控的事件,還包括多個事項。第一,多個副校長職位懸空多年,沒有完整的管理團隊,令管理問題頻出,都很難想像在最近這次委任之前,港大7個副校長有三個懸空,有一個職位「副校長(環球事務)」 更懸空了5.5年。副校長職位懸空,令決策權進一步聚焦在校長身上。
第二,校長長期缺席會議。校長顯然忙不過來,本應一年要主持3至4次的學術委員會會議,但校長多年以來只開過一次, 即是等於長期缺席會議。即使財務委會會議亦只是開了三分之一,令人很懷疑校長究竟有多少精力去處理大學的管理。大學不單是一個學術機構,還是一個龐大的組織,需要強健的管理,才能避免資源濫用,以及規劃出良好的發展方向,否則即使短期排名上升,但結構上的問題叢生,在5年10年之後,這些病情爆發出來,下一手校長就只能接一個爛攤子了。
特首是大學的監督,絕對有權直接參與大學的管治。在一般情況之下,政府會放手給大學的最高機構校委會,以及負責日常行政的校長來處理。在過去一年多在港大的風波當中,政府頂多只是擔任一個和事老的角色,搞搞勸和促談的工作,特首李家超亦曾經約見過校委會主席王沛詩和校長張翔,希望他們可以化解分歧。
特首周二評論港大事件時說,「港大是屬於香港的,不是屬於任何一個個人,不是屬於校長個人,亦不屬於校委會,香港人愛惜它…任何事情,必須以大學的利益為首位。」特首提到大學要不斷自我完善,如果港大行政有不當的就要改善,重要崗位長期懸空要填補,程序上不清楚的要寫清楚,大學的財務要清晰問責。政府對大學撥款每年以百億元計,公帑必須用得其所,大學的行政和管治必須符合撥款要求,大學必須遵守。大學亦簽署了有關資助的問責協議,內容對管治和發展是有要求的。他曾經會見校委會主席和校長,協調溝通,提醒良好溝通和互相配合的重要性,提醒政府的資助是有要求的,必須以大學的利益為首要考慮。
特首講得對,「港大是屬於香港的」。港大事件表面看來是個人意氣之爭,但背後潛藏了大學管治問題。估計政府由做一個和事老,變成落場的球證,促進港大,重新走上一條健康的治理軌道。
盧永雄
美國放開手腳打壓新疆,借謠傳新疆強逼動和逼童工工作為由,對新疆40間以上企業實施制裁。當還有些人對美國抱持幻想,甚至聽信美國一面之詞的時候,可以認真思考一下美國對華制裁的本質。
第一,動機。美國制裁中國,其動機究竟是想中國好,還是想中國死呢?看美國的表面說詞,制裁新疆棉的目的悲天憫人,是為了拯救新疆被逼害的維吾爾族人,特別是那些一天18個小時在天昏地暗、髒水橫流的工廠工作的兒童(事實上並不存在),但美國真的是這樣慈悲嗎?
聽其言、觀其行。美國民主黨白左式政府,是一種偽君子的形態,但特朗普掌權的共和黨政府,就絕對是真小人了。特朗普為了以民粹方式拉攏選民支持,他就會把其動機原原本本的那樣表述出來,特朗普要的是「美國優先」,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先,不是民主優先,他並不關心向全球推廣民主自由的價值。特朗普要的是讓「美國再次偉大」,並不是讓「中國偉大」、「香港偉大」、「新疆偉大」。
在「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些口號叫得震天價響的情況下,誰人可以天真到假設美國對中國制裁的動機,是想為中國好呢?美國對華制裁,其動機昭昭明甚,就是當中國經濟的規模增長至美國七成的時候,制裁中國,目標是阻止中國崛興,制止中國挑戰到美國全球霸主的地位。針對新疆棉、針對香港《國安法》,亦不過是打壓中國大計的其中兩隻棋子而已。
最近黎智英案續審,黎智英親自上庭作供,現在仍在辯方自我盤問的過程中,但內容已相當精彩,包括黎智英承認向美國政要表述贊成向中國和香港制裁的立場。例如在12月17日,辯方在庭上展示黎智英與助手 Mark Simon 於2020年7月15日的WhatsApp通訊對話,顯示 Mark Simon 告訴黎智英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助手 Mary Kissel,對有媒體指黎智英希望美國勿與香港完全切斷關係的立場感到困惑,美國想了解黎智英的想法。
黎智英回覆助手 Mark Simon 表示,「焦點應放在中國,應制裁中國以阻止其壓制香港,經細想後認為美國撤銷香港特殊地位做法是正確的,因一旦『中美脫勾』,香港將成為中國通向國際的出路,若把香港此出路封閉,將更容易逼使中國答應美國提出的要求」。黎的助手Mark Simon回應話,會將黎的意見轉達予卿蓬佩奧的助手Mary Kissel。
在法庭上,法官社麗冰亦曾問及,黎智英在訪談節目中曾呼籲國際社會應該改變中國。黎智英在庭上回應說他指的「改變中國」,意指中國的價值要「融入」世界的價值,並非指中國要完全放棄其價值。法官杜麗冰追問,說黎在節目中並非這樣說,指「黎智英要改變中國,否則中國會改變我們。」黎辯稱因訪問比較突然,所以沒法說明細節。
法官杜麗冰亦質問,黎智英所說的「融入」,應該是雙方「給予和接受」的情況,但黎智英想要改變中國。杜官以穆斯林宗教作比喻,黎智英是要改變穆斯林的宗教以融入。但黎辯稱融入和改變是一樣,融入即是改變。
這些要求制裁中國、改變中國的言論,很明顯符合美國的利益,至於是否符合香港的法律,就要由法庭來判定了。
第二,效果。有些人相信制裁中國就能達至民主自由的效果,有些人相信制裁新疆棉就能做到解放新疆童工的效果,但現實上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最近媒體就走訪了位於烏魯木齊的天山毛紡織公司,他們因為被美國制裁,生意急跌3成,員工由700人減至現在的約500人,即是說有約200名主要是維族的工人失業了。這個就是制裁的實際效果,美國的制裁沒有解放了子虛烏有的童工,只是令新疆人失業。
第三,逆向思維。我們的國家並不是坐以待斃,任由美國宰割。美國越對新疆作出制裁,國家支持新疆的力度就越大。可以看看國家支持新疆的效果,去年中國經濟整體增長5.2%,但單是新疆的經濟增長有6.8%; 今年頭3季中國經濟整體增長4.8%,新疆的增長有5.5%。新疆近年的增長優於全國平均,固然因為新疆人的不懈努力,亦因為有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如果美國一聲制裁,新疆的經濟就崩潰,美國就達成其制裁新疆以打擊中國的目的,但國家偏偏不讓這種情況發生。
特朗普快將上台,香港不少人都擔心特朗普會同樣制裁香港,我就有一個逆反思維,美國若對香港實施新的制裁,固然會讓香港的經濟和投資市場急跌,但是亦會激發阿爺大力支撐香港,急跌之後必有急升,危機和機會並存。最重要是要我們要對自己、對國家有信心,信心好像黃金一樣寶貴。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