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靠打拼提升競爭力

博客文章

香港靠打拼提升競爭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靠打拼提升競爭力

2024年06月18日 20:24 最後更新:21:28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5位,繼續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在報告中指出,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不能只歸結為GDP和生產力;政治、社會和文化層面也是企業面臨的現實。政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供以高效基礎設施、機構和政策為特徵的環境,鼓勵企業永續價值創造。而今期年報,涵蓋了全球67個經濟體,是全球經濟體競爭力的參考。

在今期的《世界競爭力年報》的4個競爭力因素中,香港在「營商效率」和「基礎建設」的排名明顯上升,躋身在全球前10名之內,「營商效率」由上年的第11位升至第7位,「基礎建設」由第13升至第9位;「政府效率」雖然微跌1位,排名仍高踞全球第3名。而「經濟表現」的排名亦大幅改善,由第36位急升到第11位,反映在特區政府推動下,2023年本地經濟開始復蘇。「子因素」方面,香港在「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排名全球第一,在「稅務政策」、「國際投資」、「基本基礎設施」、「金融」以及「教育」亦位列全球前5名。

我看這些國際排名榜,從來有些戒心。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身在瑞士,雖然已比較中立,但評分者難免用西方角度去評價香港,會放大香港的政治負面因素。

所以我會認為,香港今期在相關全球競爭力排名榜升兩級到全球第5,是一個回復到較正常狀態的現象。

以「營商效率」一項為例,香港排名由2020年的全球第2位,逐年下跌到2023年的第11位,到今年才反彈回第7位。2020年正好是《港區國安法》的年份,現實上不見到香港之後幾年的「營商效率」有多大轉變,但香港的排名卻跌跌不休,令人難免懷疑,外國評判不喜歡香港的國安立法,所以拉低香港「營商效率」評級。但時間是療傷的良藥,這些對香港不公正的負評,就如一場熱浪一樣,洶湧而來,但總有慢慢消退的時候。

香港擁有世界其他地區少有的優勢,包括: 1.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既背靠祖國,食盡國家帶來的商機;又聯通世界,是全球唯一匯聚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的城市。2. 真正的自由港,進出口關稅接近全免,本地稅率也極低。3. 港元在聯繫匯率下,匯價穩定,近日在美元強勢下,很多亞洲貨幣匯價急挫,香港優勢突出。4. 政治穩定。在完善政制後,香港政治180度改變,消除政治障礙,特區政府可以聚精會神拼經濟。這些因素構成香港競爭力的基礎,對外國商界有獨特吸引力。

對香港來說,國際排名榜上升是錦上添花。香港的未來,還是要靠自己咬緊牙關,打拼出來,要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推動香港發展走上新的台階。

盧永雄

Tags:

瑞士

往下看更多文章

凡是過去 皆為序章        

2024年06月28日 18:30 最後更新:19:19

香港回歸27年,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談到香港浴火重生,他指香港最大變化是,由受外人凌辱的殖民地,變成了中央的掌上明珠。香港亦變為由港人當家作主,實現優質民主。

鄭主任幾句總結,令人感受殊深。香港遭受英國殖民統治的百年恥辱,一朝昭雪。但英國人不懷善心,不願見到香港回歸祖國,港人治港成功,就在移交治權前的十多年,急急開放政制,在港引入對抗式民主,把香港這列回歸快車,引向出軌之路。誓要把香港由一個經濟城市,變成一個政治城市。

比較香港和新加坡發展,就可以看到香港曾經出軌之路。過去香港人均產值長期高於新加坡。不過,兩地的人均GDP從2003年開始分道揚鑣,那一年香港對抗式政治初露頭角,反對派搞出大遊行反對23條立法。香港的人均GDP也在那一年開始被新加坡超越,獅城從此一騎絕塵。到2023年新加坡的人均GDP是84714美元,香港是50030美元,兩者差距巨大。

去年5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文章,指雙城之爭新加坡贏了香港,除了列舉兩地的GDP數字,更加將話題扯到香港的《國安法》上。《經濟學人》將香港的經濟問題歸咎為政治不夠民主,其實新加坡的國安法比香港更嚴苛,文中的評論充滿了西方的偏見。現實剛好和《經濟學人》的分析相反,回歸頭25年,香港和新加坡相比,政治過度民主,或者嚴謹點說,是走上了對抗式民主的歪路,令香港從一個經濟城市,變成了一個政治城市,結果GDP被新加坡拋離。

香港對抗式政治的毒素,從方方面面沁透出來。

第一,耗盡政府的精力。或許《經濟學人》當日有一點是說得對,是指香港和新加坡兩地最大的分歧是在於「治理」,報道引述學者指,治理的定義為「預測、規劃和為未來做準備的能力」。特區政府在回歸頭25年,逐步失去在經濟方面預測、規劃和為未來做準備的能力,因為首先政府的關注點是在政治而非經濟 ,其次即使政府還有一點餘力去搞經濟,亦都是被反對派打壓得體無完膚,談何規劃能力。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反對派天天喊著要官員下台,官員最佳的回應方式有兩種,一是投降,完全向對方的價值趨同,二是龜縮,基本是不幹事不作為。這兩種反應都嚴重影響了 特區政府的治理能力,香港經濟大多數是放任式的發展,這完全是一個政治城市衍生出來的劣質管治現實。

第二,反對派直接干政。反對派為了達到上台執政的目標,採取極端的干政手法,其中最突出的行為是在立法會拉布。一開始的時候仍然有泛民的議員覺得這樣阻礙政府的運作,對香港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激進的對抗式政治出現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愈激進愈有市場,首先是泛民當道,接著就是出現激進的長毛和黃毓民,再接著就是更加激進的港獨小將。傳統泛民為了保住選票,亦都要向激進政治靠攏。結果立法會就由小吵小鬧,變成財委會全面拉布。政府連工程款都支出不,因為拖數而要打電話向工程顧問公司道歉。正常一年1000億的財委會撥款,結果到後期只撥出了100億左右,撥款機制失靈,就好像人的血管阻塞一樣,隨時中風,香港經濟,陷於停滯。

第三,地產愈搞愈貴。在香港政治全面激進化的同時,既得利益集團都看到政治空檔,暗中大量支持反對派,結果就出現一些環保政客,口說得漂亮,實際上是反對填海和任何開發土地的方案,令香港的土地和房屋供應大減,樓價飛速上漲。大家齊來分食地產泡沫的大餅,香港開始竭澤而漁。

結果2019年來一個總爆發,阿爺出手,一下子就是將香港這列脫軌火車,重新拉回協商式民主的軌道上。

正如鄭主任所言,香港變為由港人當家作主,實現優質民主,長治久安可感可期,雖然有一些外人對此大為不爽,出言不遜,但他們唯恐香港不亂的陰謀不可能得逞。

新一屆政府感覺煥然一新,務實高效,帶領香港從新變作經濟城市,未來發展可期。新加坡有先發之優勢,香港有背靠祖國這個龐大經濟火車頭之利,在迎接回歸27周年之際,中央再宣布惠港政策,內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現時人民幣5,000元,大幅提升一倍多至人民幣12,000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人民幣3,000元免稅商品政策,即額度合計人民幣15,000元,有助提升香港作為旅遊首選目的地的地位。所以說,在這場發展經濟的長途賽中,鹿死誰手,未可逆料。

正如莎士比亞筆下《暴風雨》的名句:「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在國家扶持下,香港的新一頁,才剛剛打開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