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顛覆案各被告今日(6月25日)開始分批求情,其中一個關注點,是如何裁定某些被告是「首要分子」,這對判刑極其重要,因據《香港國安法》,「首要分子須判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究竟被指為計劃「大腦及主要推手」的戴耀廷是否「首要分子」?法官稍後量刑時將有定論,最後結果如何,目前看來似沒什麼懸念。政圈朋友多年來一直觀察戴耀廷所言所為,認為他今日有這下場,原因之一,是他的兩個性格缺憾造成判斷盲點,以至在錯路上愈走愈遠,終於墮下懸崖。

法庭今天開始處理戴耀廷等的求情,稍後將判刑。政圈朋友指,他兩個性格缺憾造成判斷上的盲點,以至一路錯下去,終於墮崖。
政圈朋友憶述,戴耀廷於港大法律學院畢業後,雖熱衷政治,並曾任李柱銘的法案助理,但沒走上從政之路,在政圈中無甚角色,直至2013年他提出「佔領中環」構想,竟一舉成為了民主派爭取民主的「火車頭」,而且因為是佔中領導者,可以與時任律政司司長的同班同學袁國強平起平坐,就政改交鋒,自我大大提升,其操控大局的性格傾向亦愈來愈強烈。
「佔中」曾經轟轟烈烈,最後卻以散檔收場,政圈朋友說,他事後以「就義」姿態前往自首,但公眾反應冷淡,難免感到失落。到2016年他操控大局的雄心又再現,帶頭推出「雷動計劃」立法會選舉策略投票機制,促使所有候選人跟隨他的「遊戲規則」玩,自己就成為背後的扯綫人,但卻引來傳統泛民候選人一片駡聲。雖然計劃弄至一團糟,他反而越玩越high,於翌年再接再厲,用同一套套路,推行特首選舉的「民間公投」。
政圈朋友說,當年特首舉行換屆選舉,戴耀廷提出在特首選舉投票前,搞一場「民間公投」,目標是一百萬市民參與,而選委會部分委員承諾跟隨「公投」結果投票,選那個候選人做特首。如果這套新的「遊戲規則」得以落失,戴耀廷就可影響特首寶座誰屬,成為「造王者」。
然而他今次又再甩轆,300名傾向泛民的選委中,只有27人承諾跟「民間公投」結果投票,而參加公投的市民更不足6萬人,距離一百萬的目標甚遠。

他一直有操控大局的強烈性格,2017年就推出有百萬市民參與的「民間公投」,以影響選委投票選特首,結果只有6萬市民參加,令他的「造王夢」再破滅。
政圈朋友說,雖然「民間公投」慘淡收場,但他在連場大龍鳳中成為焦點人物,令他操控大局之心更紅,終於在2020年再搞出「致命」的立會選舉初選,並且發表「攬炒十步」路綫圖,確定自己的「舵手」角色。
當時《香港國安法》已殺到埋身,戴耀廷為免成台戲冧檔,在內部和對外都振振有詞說,作為研究普通法法制30多年的學者,他認為初選既不違《基本法》,也不觸犯《香港國安法》,照搞也不會有事,無需擔心。
政圈朋友指,這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憑學者的執着,去判斷初選是否犯法,實在天真得可笑,可見其性格令他瞎了眼,看不清楚當時真實的政治形勢。
他另一性格缺憾,是「救世主上身」,典倒事例之一,是他於2020年9月底,明知情況越來越險惡,仍提出搞「拉撒路計劃」,希望糾合4千人,擬出香港未來的藍圖,「讓香港重生」。拉撒路是《新約聖經》中一個人物,他死後埋在墓中4天,最後獲耶穌打救,奇跡復活。很明顯,戴耀廷自比為耶穌,要救活香港,特別是「已變成喪屍」的法治制度。
究竟戴耀廷最後下場如何,仍待法官判刑時才有分曉,但他的兩個性格缺憾既害了他、害了泛民,更害了香港,則已可以肯定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