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打關稅戰時,不少美媒就把他和第31任美國總統胡佛相提並論。
央視新聞注意到,當年美國人如此「紀念」胡佛:他們把破紙板搭的棚戶區叫「胡佛屋」,把流浪漢裹身的舊報紙叫「胡佛氈」,把抓來充飢的野兔叫「胡佛豬」。說來諷刺,這位總統的大名,就這樣成了大蕭條時期美國民眾所有苦難的代名詞。
第31任美國總統胡佛
歷史正在重演。當特朗普再次祭出關稅武器時,可曾想過:明日的街頭巷尾,「特朗普」會變成哪種美國苦難的代名詞?
1929年,美國的夏天充滿焦慮。股市崩盤餘波未平,農場主眼睜睜看著糧食爛在倉庫,農民高喊「外國競爭毀了我們的市場」。參議員斯姆特和眾議員霍利站在國會慷慨陳詞,給出的解決方案簡單粗暴:「提高關稅,擋住外國貨,讓美國產業復興!拯救美國經濟!」
1929年4月,《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通過前不久的霍利(左)和斯姆特。
這口號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1930年4月,二人聯手推動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在美國國會兩院通過,並被送到胡佛的辦公桌上。當特朗普的這位共和黨前輩簽署法案時,有1028名美國經濟學家聯名簽署請願書,呼籲法案不能簽。但因胡佛本人競選時提出了「保護農民」的承諾,加上國會推動,他最終落筆簽字。
1930年5月5日,《紐約時報》報道稱,1028名美國經濟學家聯名反對《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
就這樣,2萬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被提升至歷史最高水準。從雞蛋、芝士到鋼鐵、汽車零件,甚至墓碑石,通通被課以重稅。
大蕭條時期的芝加哥,失業人群在救濟餐廳外排起長龍。
那次故事的結局是——
失業率暴增:1930年至1933年,美國失業率從8.7%飆升至24.9%,每四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失業。
製造業崩盤:1929年至1932年,美國汽車銷量從530萬輛暴跌至130萬輛,福特汽車公司裁員近70%。這造成汽車製造陷入停滯,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腰斬式」下滑。
金融系統崩潰:1930年至1933年,全美20%的銀行倒閉,引發金融危機。高關稅導致國際貿易癱瘓,美國工農業產出暴跌,銀行壞賬激增,將大蕭條推向深淵。
史詩級的貿易戰爆發:全球各國紛紛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這場沒有贏家的貿易戰,最終導致1929至1934年間全球貿易規模萎縮約66%。
那次關稅戰最大的輸家是美國。1929到1933年,美國出口額縮水約69%,進口跌幅更超過72%。同時期,美國佔世界貿易總量的比重從13.8%下降到9.9%。這些數字像一記記耳光,把深陷大蕭條的美國經濟抽得暈頭轉向。
美國民眾對胡佛痛恨至極,以至於「胡佛」成了一切糟糕之事的代名詞,連任自然成了天方夜譚。胡佛被民主黨總統羅斯福取代,提出法案的斯姆特和霍利兩位議員甚至被逐出「兩院」。
數十年後,第40任美國總統列根也忍不住公開批評這個法案。就連同為共和黨的列根都看不下去,這政策得糟糕到什麼程度?
世人都知道特朗普對「關稅之王」麥金萊總統的崇拜,但在麥金萊執政後期,他已重新審視貿易理念。就在遇刺的前一天,他在演講中表示,「排他性的時代已經過去。互惠條約符合時代精神,報復措施不符合時代精神。」
中國人講:「以史為鑒」。胡佛沒能讀懂麥金萊理念的轉變,最終讓「胡佛」成了苦難的代名詞;如今特朗普執意重走關稅戰這條老路,可曾想過,歷史這面鏡子中映照的,究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還是又一個將被民眾唾棄的經濟災難?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今年初DeepSeek橫空降臨,震驚全球,美國就一直設法打壓DeepSeek,以遏制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發展超越美國。美媒《紐約時報》4月16日報道,華盛頓正瞄準DeepSeek及其美國芯片供應商英偉達(Nvidia),考慮多管齊下,制定法規並展開調查,以禁止DeepSeek購買美國技術、禁止美國人使用其技術,同時切斷英偉達對DeepSeek供應芯片。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發布報告,聲稱DeepSeek審查和操縱信息,向中國泄露數據,給用戶帶來安全漏洞,對美國安全構成安全威脅。
美媒報道指,華府針對DeepSeek和英偉達的打壓,源於華盛頓擔憂中國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
報告宣稱,DeepSeek是通過竊取美國技術產生的,使用了被禁止出口到中國的美國芯片,故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當天就對英偉達在亞洲的芯片銷售展開調查,試圖評估英偉達是否違反美國規定,故意向DeepSeek提供開發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
該委員會要求英偉達提供自2020年以來購買了500塊或更多AI芯片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11個亞洲國家的每個客戶的詳細資料,還要求提供預計將使用這些芯片的公司的詳細資訊。
據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委員會委員稱,英偉達需要在兩周內對調查做出回應,委員會通常需要4個月進行調查,之後才會就問題撰寫報告並召開聽證會。
《紐時》稱,特朗普政府也計劃在本周採取行動,進一步限制英偉達向中國和其他國家銷售人工智能芯片,還將執行前總統拜登離任前公布的廣泛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措施。
報道指,對DeepSeek和英偉達的打壓源於華盛頓的擔憂,即中國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這不利於美國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因若中國佔據領先地位,可更快地利用人工智能系統設計下一代武器,如自主飛彈和無人機;還可說服其他國家在其人工智能系統和基礎設施網絡中使用其技術,從而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報道引述美國企業研究所專注於國家安全和技術的高級研究員克龍基欽(Klon Kitchen)分析稱,美國現在採取的人工智能戰略是利用其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和系統構建上的領先優勢,來「說服」各國與之結盟。
3間半導體公司股價齊跌
由於美國政府上周開始限制英偉達向中國出口特供版H20芯片,英偉達15日已警告稱,他們將面臨55億美元的損失。另一家美國芯片制造商超微半導體公司(AMD)也表示,他們的銷售額將損失數十億美元。荷蘭半導體設備制造商ASML Holding於16日也承認,其設備訂單未達預期。16日,Nvidia、AMD 和 ASML 股價跌幅均超過6%。
英偉達發言人表示,公司嚴格遵守美國政府關於銷售哪些產品以及在何處銷售這些產品的指示,指英偉達通過創造美國就業機會和基礎設施、提升美國技術領先地位、為美國國庫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稅收收入以及緩解美國巨額貿易逆差來保護和增強國家安全。
自2022年以來,美國政府步步收緊對華芯片出口。拜登政府離任前宣布了史上最嚴格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特朗普新今年1月上任後也宣稱,將進一步限制美國對華芯片出口。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曾稱,美國應停止允許中國公司使用包括英偉達在內的美國技術。今年3月,盧特尼克在行業高管會議上進一步警告,特朗普政府將大幅加強美國對中國技術的限制力度,包括對企業處以罰款。
4月9日,美國商務部通知英偉達,他們為中國市場開發的定制芯片H20,需要獲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才能銷售;至14日商務部再指,此規定將無限期實施。此前,英偉達透過修改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 H100 的功能來開發H20,以符合當日寺拜登政府對向中國銷售的性能門檻。
英偉達CEO黃仁勳曾表示,英偉達將繼續盡最大努力為中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
英偉達CEO黃仁勳一直反對限制對華出口。去年5月,他曾表示,英偉達將繼續盡最大努力為中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上月,黃仁勳被問及對華出口管制時指,全球約有一半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來自中國,不少人在美國實驗室工作。
美媒:打擊英偉達將令芯片銷售業務將拱手讓予華為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也指,美國對英偉達H20芯片的最新出口限制,帶來的戰略打擊遠大於財務打擊。英偉達向中國銷售芯片對其未來至關重要。英偉達認為,如退出中國市場,其芯片銷售業務將拱手讓予華為,而華為將開始挑戰其全球銷售份額。
美國科技諮詢分析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師穆爾黑德表示,扼殺英偉達進入一個關鍵市場的渠道,最終中國企業會轉向華為。
對美方計劃進一步限制芯片出口,外交部早前回應稱,中方已多次就美國惡意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表明嚴正立場,指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斷加碼對華芯片出口管制,脅迫別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行徑阻礙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終將反噬自身,損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