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員今屆表現精采,令巴黎奧運受歡迎程度超過預期,有轉播的商場深宵仍見市民聚集欣賞,不說收入增減,至少贏了人氣。政府擲數億元公帑轉播奧運,為市民帶來接近3個星期的健康娛樂,效益相信比很多爭議性的資助活動好,現屆政府今次拍板時間快,令電視台有更多時間籌備。不過,在安排轉播的過程中似乎也有「漏招」的瑕疵,在檢討時值得留意。
今次政府免費交給4個電視台政府的轉播權,包括了網上直播,電視台「播得唔好嘥」盡量在不同頻道和平台播放。由於奧運同時有大量比賽同時舉行,多平台播放可以增加公眾選擇,加上數碼技術可以提供點對點重播,要欣賞節目大為方便,不再受時間地點限制。在播放範圍大躍進之際,有人就留意到有電視台把直播放到YouTube,這個做法變相打破了政府資助本地傳媒的原則,間接津貼了財雄勢大的跨國媒體。
體育直播是價值甚高的節目,電視台今次雖然無需付費可以直播,但理應放在自身平台做節目,以增加本身收視和賺取廣告收益,為何要把公帑的資助放到跨國網絡「肥水讓給別人田」呢?市場一個解釋是電視台本身頻道有限,過去一直又缺乏資源經營串流平台,既然缺乏流量入口,索性把節目放到開放平台,此舉一來可以營造數碼播放的數據,同時可以分取平台提供的流量分紅。
政府用公帑去資助轉播權,背後原則當然是想益市民和納稅人,這是派發福利的基本原則。電視台為政府提供渠道和製作內容,最直接回收投入資源是收取廣告和贊助,把節目放到網上直播,等如是放棄投放廣告的收益。雖然跨國平台會根據流量支付費用,但佔比非常之低,所以一般電視台只會把宣傳片段放上去用作引流,極其量是把重播節目放上去,把直播上格收取分帳就令人產生賤賣的懷疑。
由於本地電視台無法承擔巨大費用,主辦當局把轉播權賣給政府,當初有沒有想過會有直播登上跨國平台,相關安排會否影響日後談判,都值得當局和留意文體政策的議員關注。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