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放軍近距離展示神秘電子戰飛機 美媒猜測「針對南海」

博客文章

解放軍近距離展示神秘電子戰飛機 美媒猜測「針對南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解放軍近距離展示神秘電子戰飛機 美媒猜測「針對南海」

2024年09月04日 11:45 最後更新:12:14

在最近舉行的中泰「鷹擊2024」聯合空中演習,解放軍不單是出動了空警-500預警機、殲-10C和殲-11B戰鬥機、殲轟-7A戰鬥轟炸機,而且還有一種之前罕有亮相的特種飛機首次參加——運-9LG電子戰飛機。

初看上去,這種背扛平衡木的四發特種飛機,與之前亮相的空警-200預警機頗為相似,但美國「動力」網站認為,它很可能是解放軍在未來戰爭中獲取主動的關鍵武器。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

報道稱,以前很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的中國運-9LG電子戰機在泰國參加「鷹擊2024」聯合演習時,讓西方觀察家可以更好地瞭解這種新型飛機。「運-9LG是中國不斷壯大的特種任務機隊的最新成員之一,基於運-8/運-9四發渦輪螺旋槳運輸機發展而來」。儘管早在2017年底就有衛星照片拍攝並識別出來,但此後外界很少見到它的身影。

從外觀上看,運-9LG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安裝在機身上方的「平衡木」雷達天綫,與空警-200預警機上的天綫非常相似。但空警-200上安裝的是相控陣雷達是探測附近的空中目標,而運-9LG的雷達天綫主要用於干擾敵方雷達信號,先進的電掃模式使運-9LG能對遠距離的多個目標實施複雜的精確電子攻擊。

此外,運-9LG機身上還裝有其他電子戰設備:膨大的機鼻部分可能裝有電子戰天綫;機身後部的整流罩可能是側向電子情報或電子支援天綫;機身下方還安裝了多種天綫,主要對射頻信號進行被動監控,這意味著運-9LG除了主動電子干擾外,還可以作為情報、監視和偵察平台,收集並定位對手的飛機和艦船雷達信號,以及遠距離的陸基電子設施。

美媒認為,與美國空軍EC-130H以及最新服役的EC-37B「羅盤呼叫」電子戰飛機相似,預計運-9LG也將在防區外飛行,利用强大的雷達干擾敵方通信系統,或實施其他類型的電子攻擊。憑藉其强大的機載傳感器,該機能收集對手目標釋放的大量電子情報,並進行檢測、分類、跟踪和定位。如果需要的話,這些被定位的目標可能還會遭到中國空軍高速發展的反輻射武器的攻擊。

該報道猜測,這種神秘的特種作戰飛機主要針對負責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南海等地區,以及針對台灣方向的重大行動。

眾所周知,在密布傳感器的現代戰場上,電子對抗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傳統的單一先進武器。因此中國在發展先進電子對抗設備方面的努力已經持續了多年。「動力」網站稱,中國空軍此前裝備了在早期運-8運輸機平台上發展而來的運-8G遠程電子對抗飛機,該機於2005年左右首次被發現,它的機身兩側有突出的「倉鼠臉頰」式整流罩,「可能裝有具備防區外干擾能力的天綫」。

中國空軍早期的兩種電子戰飛機

中國空軍早期的兩種電子戰飛機

此後中國空軍又推出了運-9G電子戰飛機,它是在更先進的運-9運輸機平台改裝而來,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以干擾敵方雷達工作和通信,天綫陣列安裝在機身兩側的大型橢圓形和矩形整流罩內。其他天綫安裝在垂尾和獨特的下頜天綫罩內,同時機身下方還布置了各種刀片天綫。

報道稱,這些先進的電子戰飛機經常出現在台灣海峽以及日本附近,「並已部署到南海的南沙群島」。「尤其是在台灣海峽附近,提供空中(以及地面和海上)電子戰支援將是解放軍在海峽兩岸任何重大軍事行動的關鍵任務」。報道還宣稱,在與更廣闊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其他潜在對手(比如印度或美國)發生更大規模的衝突時,也能看到中國為獲取戰場電磁控制權而做出的努力。

運-9LG機身後部的大型天綫整流罩是其明顯標誌

運-9LG機身後部的大型天綫整流罩是其明顯標誌

對於美國媒體介紹的中國新裝備具體性能,內地軍事博主「空天力量」認為,不能胡亂解讀或證實,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媒對於中國發展電子戰裝備的趨勢,倒是看得很清楚。

美媒承認,解放軍對於電子戰裝備的重視,五角大樓高層也看在眼裏、急在心裏。2021年,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就警告說,電子戰能力是解放軍最關注的領域之一。他認為,中國一直在「增加庫存水平和武器的先進性,並在整個支持其武器的殺傷鏈中,對冗餘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這名美國空軍的最高負責人表示,「中國通過對空中偵察以及預警機方面的巨額投資,形成了我們過去所介紹的多樣化和不斷增加的機隊規模。」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魔法」打破美軍「神話」! 中國雷達用「星鏈」讓隱形戰鬥機無處遁形

2024年09月16日 12:42 最後更新:12:59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進行的一次空前的雷達實驗,或許能改變未來戰爭的遊戲規則。

隱形戰鬥機是美軍最近20年維持軍事技術優勢的核心裝備,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衛星通信系統在俄烏衝突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也是有目眾睹。按理說,同時得到隱形戰鬥機和「星鏈」加成的美軍戰力應該所向披靡,但最近中國科學家卻成功利用「星鏈」的通信信號找到了發現隱形戰鬥機的新方法,當真是用美國「魔法」打破美軍「神話」。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南華早報》13日報道稱,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易建新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的論文透露,該團隊在廣東海岸發射了一架大小約與鳥相當、雷達反射面積與隱形戰機相當的大疆無人機,雖然附近的地面雷達並未發送任何無線電波,但目標的回波卻出現在雷達屏幕上。中國科學家說,這是因為「星鏈」衛星飛越菲律賓上空時發出的電磁輻射暴露了這種模擬隱形戰鬥機的無人機行蹤,「其他國家先前從未展示過這種能力」。

眾所周知,隱形戰機是通過外形設計以及可以吸收雷達波的隱形塗層以減少電磁波反射,從而起到雷達隱形效果。但中國科學家發現,隨著美國「星鏈」系統已經發射了超過4000顆近地軌道衛星,它們持續通過無線電波為全球各地提供上網服務,中國能夠從中發現隱形戰鬥機的行蹤,並不受目標外形和吸波材料的影響。報道稱,利用這種技術,在偵測小型和隱形目標方面將提供重大優勢。此外,常規雷達在工作時會暴露自身位置,可能成為敵人反輻射導彈的目標,而利用第三方輻射源,雷達系統可以加強隱蔽性和抗干擾能力。

內地軍事博主「空天力量」認為,如果《南華早報》的相關報道屬實,這種利用「星鏈」電磁波的手法應該屬於探測隱形戰鬥機技術路徑之一的「無源探測」。據介紹,目前針對隱形戰鬥機的探測手段包括幾大類,在相關領域,中國都走在世界前列。

首先是能量反隱身。隱形戰鬥機的原理是盡量減少反射的雷達回波,因此如果大幅增加發射的雷達能量,雷達回波也會相應增加,從而可以被雷達分辨出來。但增加雷達發射功率時,在雷達的尺寸、功率、耗電量和機動性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在此方面,中國研制的YLC-2E型反隱形雷達使用先進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實現了極高的能量應用效率,再加上先進算法加持,使隱身目標的雷達回波能被精准地識別出來。

其次是外界更熟悉的頻段反隱身,也就是利用隱形戰鬥機對不同雷達頻段的反射截面積不一樣的特點,通常而言,頻率越低,雷達反射截面積越大,因此使用低頻段的米波雷達對於隱身目標就有很好的探測能力,中國多次在各種防務展上公開亮相的YLC-8E、JY-27A等都採用這種原理。

此外還有雙址/多址反隱形雷達,也就是將雷達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分開放置,這樣有機會截獲被隱形戰鬥機反射到其他地方的雷達波,從而破除其隱身效果。

最後就是無源探測,也就是所謂的暗哨雷達。本質上講,隱形戰鬥機在飛行時會影響附近空域的民用調頻廣播信號,通過監測相關信號的微弱變化,就可以實現對隱形戰鬥機的探測、定位、跟蹤。

這次《南華早報》提到的中國科學家利用「星鏈」系統的無線電波,通過監視其微弱變化進而發現模擬隱形戰鬥機的空中目標,顯然就是無源探測手段的一種。正如中國科學家所說,這種方法採用完全的被動監聽模式,不需要主動釋放電磁信號,因此隱形戰鬥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行蹤已經被暴露了,更不要說針對性的防禦或者打擊。

不過,利用無源探測技術對抗隱形目標也存在不足,它只能粗略提供隱形戰鬥機的行蹤,但無法作為火控雷達為攔截導彈提供指引,因此需要和其他雷達以及防空系統、戰鬥機協同配合。當然了,本來對抗隱形目標時也是講究體系化作戰,結合中國眾多反隱形技術,破除美軍隱形戰鬥機的神話並非天方夜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