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長者社區支援及護理服務」去年一月起為照顧者推行星期日休息服務,計劃並與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發現使用「休息日」的照顧者一個月間的照顧壓力顯著下降;在三個月間的抑鬱症狀亦顯著減輕。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FB圖片
研究於2021年11月至2024年6月舉行,合共有278名照顧者參與,實驗組及對照組各佔約五成。
結果顯示,使用「照顧者休息日」的高壓照顧者人數在一個月內由72.7%下降至36.4%;而高抑鬱徵狀照顧者群組的人數在三個月間由42.2%,下降至15.6%。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FB圖片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建議,為正照顧輪候正規資助服務的照顧者提供休息日,包括中心及家居暫託服務; 針對在職照顧者提供假日暫託服務,以減輕照顧壓力。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FB圖片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今年第二季將關愛隊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社署預計下月開始提供服務,各關愛隊預料在12個月的計劃期內,接觸超過6萬個有需要住戶,署方會向關愛隊提供培訓,以掌握基本溝通技巧和相關地區福利服務資訊。
關愛隊。資料圖片
A4聯盟議員林素蔚表示,關愛隊兩年服務年期9月後屆滿,如果到時換人,關注有關計劃的銜接問題。
工聯會議員鄧家彪說,關愛隊未必能進入私人屋苑「洗樓」,關注如何能找出「隱蔽長者」,建議政府用好現時社署的資料庫,改善服務申請的表格,以知悉長者是否「雙老」或「獨老」,向他們提供支援。
鄧家彪。鄧家彪FB
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陳偉偉表示,相關部門正研究關愛隊兩年服務期屆滿後的發展,又指接受培訓的都屬於有心人,相信他們仍會繼續服務社區。他又說,現時社福服務的申請,政府都會利用有關資料去推介其他社會服務,但認同可「行多幾步」,可考慮蒐集長者住戶資料狀態。
另外,政府會利用現有數據及關愛隊在計劃下進行家訪時收集的資料,研究建立照顧者資料庫。社福界議員狄志遠關注後續跟進配套,如何支援高危照顧者。
資料圖片
陳偉偉說,政府會先檢視需求,要按個別情況需要提供配套支援,例如關愛隊發現高危隱蔽家庭,可將個案轉介社署,如是長者家庭,亦可轉介安裝平安鐘或到長者日間中心,當局會在掌握高危個案情況後,針對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