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仕敦 香港政府前總新聞主任
美國對我們步步緊逼,似乎沒有明天。美國眾議院近日宣佈過去幾周為“對華周”,致力於在國際舞台上盡可能抹黑香港和中國,表現出明顯的恐慌跡象。
僅在上周,其國會通過了一項為期五年的基金,總金額高達16億美元,專門用於反華宣傳。早些時候,美國政府啟動機制,準備關閉設在美國的所有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而再早一周,美國政府發佈了兩項警告:一則勸阻美國遊客前往香港旅遊,另一則勸阻企業在香港設立業務。
這些反制措施的理由毫無根據。香港究竟做了什麼,竟遭如此對待?答案是:什麼也沒有!香港不過是中國的一小部分,安分守己,從未打破任何貿易規則。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美國因感受到香港和中國對其霸權的潛在威脅而陷入恐慌,然而這並非中國的本意。美國通過戰爭威脅主宰世界,而中國則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平台,通過和平手段幫助各國脫貧致富。美國追求全球霸權,而中國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二者立場截然不同。
美國巨額投資於反華宣傳的事實,未出現在由國務院控制的美國主流媒體(MSM)上,而只會在諸如《負責任的治國方略》等小型專業刊物中有所提及。《HR1157號法案:打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意影響基金》可以在互聯網上輕鬆找到。該法案授權國務院及國際開發署(USAID)在未來五年內撥款超過16億美元,資助全球媒體和民間社會組織,反擊所謂中國的“惡意影響”。換言之,美國國務院正通過付款給媒體為其發聲。
國務院的全球參與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re)已投入巨資資助媒體和非政府組織(NGO),以抹黑香港和中國。這筆新資金的注入必將加劇這一行動。
然而,在宣傳戰中,美國政客實際上是他們自己最大的敵人。例如,眾議院中國共產黨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莫倫納爾(John Moolenaar)在《擺脫對外國敵對電池依賴法案》的辯論中宣稱,有“無可爭辯的證據”表明,兩家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的電池製造商與中國的強迫勞動和種族滅絕存在緊密聯繫。而所謂的“無可爭辯的證據”來自備受質疑的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該研究所已成為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情報組織的澳大利亞代言人。ASPI聲稱,澳大利亞的電池項目是通過中國維吾爾族和其他突厥民族的強迫勞動完成的。
他們依然喋喋不休地提及新疆的維吾爾族強迫勞動問題,這是西方根深蒂固的謊言,聯合國難民署(UNHCR)也未能證實這一說法。這種論調已變得相當乏味,但對美國人而言,謊言重復得足夠多,便會相信是事實。
不久前,國會投票決定關閉設在紐約、華盛頓和舊金山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ETO)。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警告投資者不要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展業務,理由是香港的國家安全法過於嚴格。然而,香港的法律並不比美國的法律更為嚴苛。事實上,美國正在對在香港運營的美國企業施加其自身的法律,提醒它們在遵守美國制裁時可能面臨司法管轄的衝突和責任。國務院聲明稱:“如果不遵守美國制裁,可能會面臨美國法律規定的民事和刑事處罰。”
此外,美國政府還發佈了另一份警告,稱根據香港的國家安全法,遊客可能因輕微罪行而被判入獄。但旅遊數據表明,這純屬無稽之談。今年上半年,香港接待了50萬美國遊客,同比增加86.2%。
這場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宣傳拉鋸戰由美國發起,而中國僅處於防守姿態,反駁美國的指責;保持沈默只會被視為默許。
彭仕敦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大學生中心的計劃,今年他兌現了承諾。
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李家超表示,政府致力於將香港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他指出,這將通過一系列措施,完成一個全面計劃,吸引更多人才來港。
李家超發表此言論之際,正值《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城市大學被評為全球最國際化的大學。香港大學排名全球第六,香港科技大學第九,香港理工大學第十。這些排名無疑又一次反駁了所謂的「香港末日論」。
其他香港大學還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第十三)、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這些院校均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此外,香港還有三所自資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恆生大學和聖方濟各大學。
為保持這一發展勢頭,政府斥資3,000萬美元推出了「留學香港」品牌,供本地大學用於吸引外國學生來港。該網站
(https://www.studyinhongkong.edu.hk/en/hong-kong-education)涵蓋了有關香港和大學生活的所有信息,包括資金、住宿以及各大學的詳細介紹。
網站甚至邀請國際學生畢業後留在香港工作,並提供了鏈接和建議,幫助他們找到各大獵頭公司發佈的頂尖人才職位。
這與香港作為科技中心的快速發展相契合。北部都會區的開發以教育和科技為重點,必將大幅增加對學生人才的需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超過80公頃土地,用於建設北部都會大學城,並將鼓勵本地專上院校與內地及海外知名院校靈活創新地推出更多品牌課程、研究合作及交流項目。我們將在規劃過程中保持彈性,促進學生宿舍的發展。我們計劃在2026年上半年公佈《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
根據教資會的數據,2023/24學年,約有100,786名學生就讀於教資會資助的課程,其中約23,097名為非本地學生;其中17,822名來自內地,4,410名來自亞洲其他地區,823名來自其他國家。最受非本地學生歡迎的學科是理科(6,368人)以及工程及科技(5,802人)。
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表示,作為吸引專業人才和鼓勵更多人才留港的措施之一,政府將取消對非本地學生的兼職限制。他還宣佈了與內地跨境大學合作的幾個長期項目,其中包括成立一個研究第三代半導體的微電子學院,以及推動香港與鄰近深圳的研究項目。
目前,香港大學的海外畢業生中只有1%選擇留下,而香港正與其他亞洲國家競爭吸引頂尖畢業生。取消兼職工作限制的措施將試行兩年,預計將惠及超過35,000名學生。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計劃。他表示,政府在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過程中,將努力舉辦國際教育會議和展覽,並鼓勵本地專上院校加強與全球院校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港學」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通過提供獎學金和其他獎勵措施,政府將吸引更多海外學生,特別是來自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就讀。
畢業生住宿問題一直是政府和大學關注的重點。房地產中介聲稱,目前私人學生公寓市場僅能容納0.4%的在校生。他們預計,在未來四年內,香港專上院校的學生宿舍不足,將導致額外22,300個床位需求轉移至私人住宿市場。
李家超在報告中提到,政府將推出一項試點計劃,簡化規劃、土地和建築申請的審批流程,鼓勵市場以自資形式將酒店或其他商業建築改造為學生宿舍,從而增加宿舍供應。他補充道:「政府亦將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合適地塊,供私人機構興建新宿舍。發展局下設的項目發展促進辦公室將為這些項目提供一站式咨詢和協調服務。」
總的來說,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充滿信心,提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計劃,以配合香港向世界領先的高科技中心轉型。外國學生從香港大學畢業後,不僅能在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及內地獲得工作經驗,還可在返回原籍國前積累寶貴的職業履歷。擁有世界知名大學的學歷以及在全球最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之一的工作經驗,香港畢業生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