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有傳媒披露本地體育團體的帳目,發現貧富懸殊相當極端,大部份體育會倚賴政府資助,部份則是富貴體育會,助擁大筆資產。窮與富的分別,在於有否大眾關注以至參與的項目,藉以獲取可觀的收入。
依照報導,富貴體育會之首是欖球總會,欖總坐擁9位數字的資產,遠超其他運動。在香港,欖球是知名度遠超公眾參與度的運動,甚至平時觀看欖球比賽的觀眾也不多,但由於七欖球經過多年發展,變成類似新加坡搞F1賽車的商業味濃活動,贊助收入異常豐富,令欖總累積了大量盈餘。
體育盛事成為生金蛋的商業項目,外國的超級碗以至歐洲足球聯賽、網球賽、高球賽,都是涉及鉅額廣告投入的項目。然而,近年出現情況是鉅量資金主要流入舉辦者口袋,媒體甚至廣告業界能分享的很少,就以剛舉辦全球投入的法國奧運,轉播的電視台要打平也不易,廣告界分沾到的利益同樣有限。
贊助機構把錢交予主辦體育機構,一般體育會宗旨是籌辦運動項目,資源少的把宣傳放在次要,商業味濃的還會把項目視為節目,出售門票和轉播權。在商業社會這是正常的運作,在這個機制慢慢形成廣告界和媒體對轉播賽事的興趣下降,連續兩屆奧運沒有電視台競投,是這個趨勢的反映。
同樣,帶來鉅額盈餘的國際7人欖球賽去年也沒有商業電視台轉播,轉而由港台播放,據聞原因是除了港台有公帑可用外,其他電視台受制於商業環境惡化無力競投,港台在取得轉播權時不知是有意抑或無意,「漏雞」沒有取得轉授播放權的條款,形成賽事無法如奧運可以由各台聯播,有建議日後可加入轉播條款,以利增加賽事的曝光。
體育運動的播放安排隨著「行業」生態改變,出現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格局。一些有社會影響力的比賽,慢慢變成生金蛋的鵝,當中的利益分配日益複雜,適宜早日作出規範,以免積重難返。
對當局而言,這些賽事有普及及廣泛宣傳的需要,適度介入無可避免,譬如每年的馬拉松、欖球賽,至於明年重中之中的全運會,都具有這個性質。早前的杭州亞運說明,單純靠商業性的競投,或符合個別機構的商業考慮,但安排對引起公眾關注和欣賞賽事未必最好,如何協調這些利益,商業機構間很難達成協議,當中正需要官員盡早作出檢視。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