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現時居屋認購超額回落至十八、九倍是較為健康,但仍然反映供不應求;對於政黨建議的青年置業儲蓄計劃,政府須時思考。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10年時間把公屋與其他資助房屋供應比例,由現時7:3提高至6:4。資料圖片
何永賢早上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以往將資源集中照顧社會最弱勢社群,因此建造很多公屋。隨著其後土地供應充足,便可照顧青年置業的需要,所以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計劃將公屋與其他資助房屋供應比例,由現時7:3,以10年時間邁向 6:4。
何永賢認為現時居屋認購超額回落至十八、九倍是較健康,但仍然供不應求。資料圖片
她說,由於早年曾經因經濟環境轉變,決定暫時停建居屋,其後重推居屋,曾出現超額認購60倍的現象,證明市民置業需求很大,供應不足。何永賢認為現時超額回落至十八、九倍是較為健康,但仍然反映供不應求,而青年置業願望亦強。
青年置業需求殷切。資料圖片
對於有政黨建議政府推出青年置業儲蓄計劃,何永賢說感謝提出意見,但由建議計劃書變成一個政策,需要多重考慮,例如當年輕人在參加儲蓄後,到中段時想取回儲蓄作創業用途,政府如何處理等,需要時間思考。
何永賢。資料圖片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社交網站撰文表示,18日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其中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季下跌0.2年至5.3年,讓年終數字回落至6年內的最低位,對比2022年3月底的6.1年,更是下跌了0.8年,整整9個半月,能更快幫助到有需要的市民,整個團隊都相當鼓舞。
何永賢fb圖片
何永賢指,另一方面一般申請者的數據也顯著下降,對比最高位的2020年9月底數據,整體一般申請由156,400宗下跌24%至118,600宗。非長者一人申請也由2015年12月底的143,700宗下跌40%至86,200宗;若細看有關青年申請者的數據,會發現30歲以下一般申請者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數目均錄得明顯跌幅,兩者分別由15,600宗下跌52%至7,600宗,以及由74,500宗下跌58%至31,700宗。可見越來越多青年對自己的期許更高、目標也更高。
不少人都會好奇輪候時間下跌的原因,何永賢指,一方面是有1,300宗新公屋單位的編配,包括顯發邨和業旺邨;另一方面則是編配了3,700宗翻新單位,這受益於打擊濫用公屋的成果,及資助出售房屋落成入伙的實效。為此,何永賢特別感謝房署不同團隊,不論是建屋、打濫、編配的同事都全力以赴,為市民更好的生活努力。
何永賢fb圖片
何永賢fb圖片
何永賢fb圖片
何永賢指,回顧2024年全年的「成績表」,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21,100宗,遠高於同年新登記的14,200宗49%,她表示,只要能保持這個勢頭,有信心可以追落後,連同簡約公屋的陸續落成入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和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將逐漸回落。當局也會努力構建房屋階梯,讓不同需要的市民有更多選擇。
何永賢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