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政府總部舉行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第一部分是企業簽署「一般意向書」,共80多間企業簽署。
特區政府在政府總部舉行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
多個發展商簽署「一般意向書」,包括恒基兆業地產、長江實業集團、新鴻基地產、信和集團、會德豐集團、鷹君集團、信德集團、太古地產、新世界發展、華潤置地、九龍建業、瑞安集團等。
特區政府在政府總部舉行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
參與簽署「一般意向書」的還有多家內地企業,包括中國中鐵國際集團、中國銀行(香港)、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國家開發銀行香港分行、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等、中國南方電網、中國海外發展。
第二部分是簽署「企業之間就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有關項目的參與書」,涉及32份協議,投資總額達1000億元。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土地整合,並改劃發展北都大學城。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24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最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內原本被劃為其他用途的土地,包括位於洪水橋南北面的部分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工業及物流用地,整合並改劃用作發展北都大學城,令區內發展「大學城」的土地由原本只有約5公頃,增加至24至48公頃。
劉國勳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洪水橋目前規劃是2018年的決定,他提倡「動態規劃」,政府重新檢視洪水橋/厦村的規劃,因應本地及外地學院都對「大學城」的反應積極,建議整合土地並更新土地用途,用作發展「大學城」,配合北都其他科研創新園區,培育及培訓本地人才。
他指出,目前政府規劃的「大學城」分散於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洪水橋/厦村三個地段,當中洪水橋於去年已啟動收地並已基本完成,相信會比未啟動收地的牛尾潭,更快能提供土地,發展「大學城」。港鐵洪水橋站預計於2030年落成,在毗鄰建設「大學城」,將能充分利用一帶地段周邊交通配套。他認為考慮到整體發展時機、土地準備情況及交通配套等,洪水橋是三個選址中,最有優勢發展「大學城」的地方。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又建議政府考慮教育用地重新規劃時,應融合「產學研居」的社群概念,包括引入與重點課程相關的企業、研究所及學生宿舍及人才公寓等,從而更大程度發揮各設施間的協同作用,而洪水橋規劃本身有住宅及產業,可與大學城產生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