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發展與招商蛇口共同發展的北部都會區商住項目星期五(3月21日)舉行動工儀式,項目總樓面面積逾110萬平方呎,將提供約2300個住宅單位,可與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揮協同效應。
招商蛇口董事長蔣鐵峰(右五)、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左五)、招商蛇口財務總監余志良(右四)、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兼物業發展主管薛南海(左四)、招商蛇口海外發展事業部總經理李堯(右三)、新世界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總監劉富强(左三)、招商蛇口海外發展事業部香港公司總經理黃競源(右二)、新世界發展項目管理部項目管理主管陳志偉(左二)。新世界發展圖片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黃少媚表示,集團目前在北部都會區有1400萬平方呎土地儲備,未來會繼續透過不同途徑,加快釋放農地價值。集團亦會積極引入戰略合作夥伴,進行前瞻性布局,實現優勢互補,加快資金回籠。
招商蛇口董事長蔣鐵峰表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舉措,亦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是香港探索發展新方向、尋找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的長遠之舉。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土地整合,並改劃發展北都大學城。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24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最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內原本被劃為其他用途的土地,包括位於洪水橋南北面的部分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工業及物流用地,整合並改劃用作發展北都大學城,令區內發展「大學城」的土地由原本只有約5公頃,增加至24至48公頃。
劉國勳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洪水橋目前規劃是2018年的決定,他提倡「動態規劃」,政府重新檢視洪水橋/厦村的規劃,因應本地及外地學院都對「大學城」的反應積極,建議整合土地並更新土地用途,用作發展「大學城」,配合北都其他科研創新園區,培育及培訓本地人才。
他指出,目前政府規劃的「大學城」分散於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洪水橋/厦村三個地段,當中洪水橋於去年已啟動收地並已基本完成,相信會比未啟動收地的牛尾潭,更快能提供土地,發展「大學城」。港鐵洪水橋站預計於2030年落成,在毗鄰建設「大學城」,將能充分利用一帶地段周邊交通配套。他認為考慮到整體發展時機、土地準備情況及交通配套等,洪水橋是三個選址中,最有優勢發展「大學城」的地方。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又建議政府考慮教育用地重新規劃時,應融合「產學研居」的社群概念,包括引入與重點課程相關的企業、研究所及學生宿舍及人才公寓等,從而更大程度發揮各設施間的協同作用,而洪水橋規劃本身有住宅及產業,可與大學城產生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