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府擴展課後託管減輕家長壓力 致力增強地區治理支援弱勢社群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政府擴展課後託管減輕家長壓力 致力增強地區治理支援弱勢社群

      2024年12月01日 11:34 最後更新:18:13

      做功課有時難免令學生困擾,監督子女做功課,對家長而言可能同樣苦惱。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與19間小學合作提供約650個課後託管服務名額。劉冼靜儀指合作學校對計劃反應正面,認為可為有需要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減輕家長管教壓力。政府新聞網圖片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與19間小學合作提供約650個課後託管服務名額。劉冼靜儀指合作學校對計劃反應正面,認為可為有需要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減輕家長管教壓力。政府新聞網圖片

      陳太有三個小孩,除了已升讀中學的大兒子之外,她仍須監督就讀小學的女兒和小兒子做功課。

      「教孩子做功課,我有時會動氣。」

      陳太說:「而且我也希望有時間外出工作,幫補家計。」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正好照顧到陳太的種種需要。

      陳璧瑩(左)參加課後託管之後,陳太與子女因功課問題產生的摩擦減少,親子關係改善,陳太更成功找到工作。政府新聞網圖片

      陳璧瑩(左)參加課後託管之後,陳太與子女因功課問題產生的摩擦減少,親子關係改善,陳太更成功找到工作。政府新聞網圖片

      政府致力增強地區治理效能,積極跟進各項地區議題落實進度,包括加強對家長的支援。

      在2023至24學年,政府通過關愛基金撥款推出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讓有需要的小學生可在課後留校接受託管及學習支援,方便家長外出工作,聚焦支援弱勢社群家庭。

      計劃推出後反應良好,政府遂於2024至25學年加推為期一年的擴展計劃,涵蓋全港18區逾110間小學,受惠學童超過5,000人。

      功課輔導: 陳太(右)表示,璧瑩接受託管之後成績有進步。政府新聞網圖片

      功課輔導: 陳太(右)表示,璧瑩接受託管之後成績有進步。政府新聞網圖片

      其中,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與19間小學合作,提供約650個課後託管服務名額。陳太的女兒璧瑩就讀的聖公會聖十架小學,正是其中一間參與學校。

      璧瑩以往英文成績較差。她說︰「參加課後託管以前,通常要到晚上10時許才完成功課。」

      「英文功課不會做,媽媽有時也不懂,往往要等到很晚,待爸爸下班回家再問他。」

      當時,璧瑩的功課錯題多,有時更會欠交功課。參加課後託管之後,情況明顯改善。

      在校課後託管為學生安排功課輔導,現時璧瑩每天回家前,都已在監督下完成功課,晚上有閒暇,也可花更多時間溫習。

      女兒成績有進步,陳太自是高興,親子間因功課問題產生的摩擦也隨之減少。同樣重要的,是陳太能夠趁女兒接受託管之際外出工作,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現時,陳太已成功找到一份美甲師工作。

      面面俱到: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除為學生安排功課輔導,也為完成功課的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包括運動、社交小組等。政府新聞網圖片

      面面俱到: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除為學生安排功課輔導,也為完成功課的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包括運動、社交小組等。政府新聞網圖片

      除了功課輔導,在校課後託管也為完成功課的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劉冼靜儀表示,合作學校非常支持課後託管計劃,認為計劃對學生成長有莫大益處,同時減輕家長壓力。

      「學校認同課後託管能提供適切支援,紓緩有需要家庭,尤其單親家庭的困難,令家長,特別是婦女可以外出工作。」

      劉冼靜儀又提到,協會服務對象逾九成為基層家庭,其中包括雙職基層、單親家庭,以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協會的問卷調查顯示,家長普遍認同課後託管計劃成效,更有多名家長在子女參與計劃後成功就職。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表示,截至10月底,關愛基金援助項目共有超過295萬人次受惠,基金總結餘約105億6300萬元,扣除尚未支付的項目承擔額後,可動用資金約74億元。

      關愛基金

      關愛基金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孫玉菡在立法會一個會議上表示,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第一期在數個區的小學效果很好,將來會推展到全港18區學校,只要願意參與的學校,當局將完全接納。

      他表示,參與的大多數是基層家庭,好處是讓低收入、單親家庭的小朋友,放學後留在學校做功課和參與活動,家長受惠很大,可以做更長時間兼職甚至全職,最大效益是改善親子關係,雙方不再因功課問題「困獸鬥」而出現家庭衝突或矛盾。

      關愛基金

      關愛基金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潘綺紅說,因應藥物的研究和實證增加,有更多藥物引入至極度昂貴藥物計劃,目前有10種藥物,因此明顯多了人申請,亦非常鼓勵藥物生產商或供應商透過「1+」機制引入藥物到港,並納入局方藥物名冊,令病人獲得資助,大大減輕負擔。

      另外,房屋局項目總監黃永雄說,截至上月底,過渡房屋津貼已經資助8300多個住戶,協助他們搬遷至新居,惠及約1萬5千多人,涉及3000多萬元開支,佔總支出約四成,形容反應很好,部分項目已經是七輪申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