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獲選「國家傑出醫師」成香港首位及唯一獲此殊榮學者

社會事

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獲選「國家傑出醫師」成香港首位及唯一獲此殊榮學者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獲選「國家傑出醫師」成香港首位及唯一獲此殊榮學者

2025年02月14日 12:10 最後更新:12:10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公布國家「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名單,中大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內地事務)于君教授,獲選為首屆「國家傑出醫師」,成香港首位及唯一學者獲此殊榮。

中大醫學院FB圖片

中大醫學院FB圖片

于君教授從事消化疾病研究30年,現為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在2024年獲選為「全球頂尖女科學家」,位列全國第一。她在揭示消化道腫瘤發病分子機制、闡明腸道微生態與腫瘤的關係、脂肪肝和相關肝癌機制、開發早期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她擁有超過30項授權專利,並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將自主專利研發的腸癌和胃癌早期診斷標誌物應用於臨床檢測。她在多份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超過 620 篇,獲引用 48000 多次。

除了身兼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歐洲科學院院士和香港科學院院士外,她先後獲頒國際及內地重要學術獎項多達50餘個,當中包括:吳階平 - 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2024)、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2022)、國家自然科學獎(2020)、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8)、美國消化學會腫瘤研究導師獎(首位亞洲人獲此殊榮)(2017)等。

國家「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此次共推選出 100 位「國家傑出醫師」和 200 位「國家優秀青年醫師」,相關人選經過了各地初選部門推薦、網絡函評、會議評審、國家衛生健康委和財政部的審定和公示等程序。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中大醫學院、牛津大學、復旦大學與倫敦衞生及熱帶醫學學院合作,進行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發現氣溫與血壓上升或缺血性心臟病發病有關。

中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中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中大醫學院、牛津大學、復旦大學與倫敦衞生及熱帶醫學學院合作,進行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首次評估溫度對中國人口血漿蛋白的影響。研究分析了中國成年人群中,溫度對人體内近3,000種血漿蛋白的影響,發現當中949種血漿蛋白對溫度變化產生顯著反應,其中超過八成與「血壓上升」或「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風險有關。研究亦揭示溫度變化對炎症反應、血小板功能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機制,為了解全球日益異常的天氣如何影響健康提供重要見解。

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

團隊分析中國嘉道理生物銀行近4,000名來自中國十個氣候各異的地區(由哈爾濱至海南)的中國成年人的血液樣本,檢測近3,000種血漿蛋白的濃度。研究團隊發現有949 種血漿蛋白與非適宜溫度變化有顯著關係,當中超過 80%以上的血漿蛋白與「血壓上升」或「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風險相關。這些蛋白質與「炎症反應」、「免疫調節」、「血小板凝集」等病理路徑有相關特性。

復旦大學。官網圖片

復旦大學。官網圖片

研究亦發現低溫環境對人體內的血漿蛋白影響最為顯著;在低於5°C環境下,未見更嚴重影響,原因可能與使用暖氣或生理適應有關。相反,在溫度超過17.7°C後,每上升1°C,蛋白質變化整體呈線性關係,顯示研究對象對高溫的生理調節能力較差,而這可能與其居住環境條件相關,例如缺少空調,或生理機制上的差異有關。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郭一童博士表示:「是項研究為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供新線索,例如冬季較多出現心血管疾病,可能與低溫誘發炎症蛋白上升有關。血漿蛋白作為重要的生物標記,有助開發針對蛋白的藥物,以減低因溫度變化而引發的相關疾病風險。」

研究的通訊作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學院資深環境流行病學家陳嘉鴻博士補充說:「我們的研究強調理解生物機制的重要性,即溫度和其他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健康。識別受溫度影響的特定蛋白質,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溫度對人體的影響,並制定相應策略以減輕其影響。」

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何建輝教授表示:「這項創新的跨學科研究就像一張『溫度與血漿蛋白的關係圖』,清楚揭示氣候和環境變化對健康的影響。當面對極端天氣時,人體將運用數百種蛋白質來應對,而這些變化對人類健康具長遠影響。」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何建輝教授、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郭一童博士及研究的通訊作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學院資深環境流行病學家陳嘉鴻博士。中大醫學院圖片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何建輝教授、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郭一童博士及研究的通訊作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學院資深環境流行病學家陳嘉鴻博士。中大醫學院圖片

這項創新的跨學科研究就像一張『溫度與血漿蛋白的關係圖』,清楚揭示氣候和環境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同時有助識別受溫度影響的特定蛋白質,讓有關當局制定相應策略以減輕其影響。研究結果已在知名國際環境科學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