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智能手機無時不刻不離手,德國最新研究發現,只要限制使用手機3天,大腦活動就會出現明顯變化。
It's in your hands.https://t.co/ItZlaTLfLe
— ScienceAlert (@ScienceAlert) March 3, 2025
短暫戒手機重塑獎勵機制神經模式
據外媒報導,德國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與科隆大學(University of Cologne)的研究顯示,短暫告別手機能重塑與獎勵機制和渴望相關的神經模式,影響類似物質成癮,凸顯依賴手機的潛在風險。、
YOUR BRAIN CRAVES YOUR PHONE LIKE AN ADDICTION
— Mario Nawfal (@MarioNawfal) March 3, 2025
Researchers scanned participants’ brains before and after a 72-hour smartphone detox, and the results were hard to ignore.
When shown images of phones, their brains lit up in the same areas linked to addiction cravings—just like… pic.twitter.com/Er74HI4DW1
大腦與多巴胺及血清素系統出現調整
這項研究招募25名18至30歲的年輕人,要求他們在72小時內盡量避免使用智能手機,僅限必要通訊與工作用途。研究團隊在實驗前後透過磁力共振(MRI)掃描與心理測驗,觀察神經活動變化。結果發現,限制手機使用後,大腦與成癮相關的多巴胺(Dopamine)與血清素(Serotonin)系統出現調整,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掌管強迫行為與情緒調節。
暗示手機或具有類似成癮性
實驗中,參與者在掃描時觀看不同圖像,包括開啟或關閉的手機,以及船隻、花卉等中性畫面。當手機圖像出現時,與獎勵處理和慾望相關的大腦區域活動改變,模式類似尼古丁或酒精成癮的腦訊號,暗示手機可能具有類似的成癮性。研究的論文指出:「大腦活動變動與成癮相關的神經系統有關聯,顯示手機使用影響深遠。」
This Study Shows What Happens to Your Brain If You Ditch Your Smartphone for 72 Hours. https://t.co/nB2vTYeZX1
— Cattis Friberg (@home_work_biz) March 3, 2025
未來研究將釐清對手機渴望與對社交互動渴求
然而,心理測驗顯示,參與者的情緒與渴望感並未顯著改變。部分人自述心情變好,但數據未達統計顯著性。研究未深入剖析變化原因,但推測手機活動的成癮性可能因使用情境而異。研究人員坦言:「我們無法區分對手機的渴望與對社交互動的渴求,這兩者在當今密不可分。未來研究應進一步釐清。」

示意圖
提醒民眾正視手機使用潛在影響
自2007年首款iPhone問世不到20年,手機已深刻改變生活。這項研究揭示,放下手機即使短暫,也會引發微妙的神經反應。專家警告:「這些神經機制可能加劇高風險族群的成癮行為。」研究已刊於《電腦與人類行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期刊,提醒民眾正視手機使用的潛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