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公報》社論以「飲水思源」 籲香港各界與國家利益保持一致

政事

《大公報》社論以「飲水思源」   籲香港各界與國家利益保持一致
政事

政事

《大公報》社論以「飲水思源」 籲香港各界與國家利益保持一致

2025年03月17日 16:07 最後更新:16:07

香港《大公報》星期一(3月17日)發表題為「飲水思源有擔當 背靠祖國謀發展」的社評,描述了內地向香港輸入「東江水」讓香港不再有「制水」之苦的歷史故事,告誡在大是大非面前,香港各界必須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維護國家安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香港力量。

巴拿馬運河。AP圖片

巴拿馬運河。AP圖片

近日有報道指,李嘉誠創立的長江和記公司擬將其持有的巴拿馬運河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大公報》已接連於13日和15日發表「莫天真 勿糊塗」和「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兩篇評論,向李嘉誠提出告誡。而17日的社論就提到「香港有求,祖國必應」,指出香港的前途與國家緊密相連,如今發展欣欣向榮,正是因為與國家利益保持了高度一致。

全文如下:

60年前,在港人面臨最嚴峻的飲水問題時,中央果斷出手,東江之水自此越山而來,香港徹底告別了「制水」時代。 60年來,清澈的東江水靜靜流淌,見證著獅子山下萬家燈火的璀璨,見證著從未變過的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更見證著中央對港人的無私關愛。 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國家是香港最強大的依靠,中央是香港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後盾,面對複雜變幻的國際政經形勢,香港唯有堅定與國家站在一起,擔當起應有的責任,才能戰勝挑戰、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早前​水務諮詢委員會考察東江水供水系統。政府新聞處圖片

早前​水務諮詢委員會考察東江水供水系統。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約80%的用水來自內地,如今年輕人認為理所當然的「自來水」,背後有著一段艱辛的歷史。 上世紀60年代,香港遭遇大旱,當局嚴厲控水,350萬港人面對嚴峻的生存困境。 在關鍵時刻,中央果斷拍板,於1963年底啟動「東深供水工程」。 但當時各種條件非常落後,近百公里的巨集大供水工程是數萬建設者一擔一擔挑出來的,其間還面對自然災害,建設者們付出汗水、心血,更有人付出生命。 當時必不可少的電機設備則靠各方支援,由上海、西安、瀋陽、廣州等地50多個工廠趕製而成。 正是在全國人民的共同支援之下,僅用一年時間完成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

整個供水工程初始撥款3800萬元,現在看似是「小數目」,但在那個極為貧困的年代卻是一筆钜款,一些內地其他建設專案要為此「讓路」。 更重要的是,東深供水工程並非一勞永逸,為確保供水安全及提高供水能力,數十年來進行了三次擴建及一次改造工程,平時維護更不待言。 為了守護供水,以最高標準確保供水安全,沿江兩岸杜絕工業發展,嚴控污染,大量居民要付出巨大的犧牲。 這些都無法用金錢計算。 即便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東深供水工程水質化驗檢測結果一切正常,疫情未對供港水的水質和水量造成任何影響。

東江之水源源不斷輸送香港,這僅僅是中央支援香港的其中一個例子。 在東江供水工程建成之前,中央為確保香港居民的食品供應穩定,克服種種困難,啟動「三趟快車」,各種食品源源不斷供應香港。 如今香港約90%的鮮活食品、約80%的淡水都源自祖國內地。 「三趟快車」從開行以來,參與的人有上百萬,常年保證貨源、運輸、檢疫、車輛供應的有10萬人以上。 這個壯舉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也只有在親情之間才能夠真正體會到。

香港有求,祖國必應。 香港回歸祖國近28年來,國家的關懷從未間斷。 從支援香港打國際「金融大鱷」、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到推出自由行政策、説明香港經濟從谷底起飛,再到平息黑色暴亂、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以及應對前所未見的新冠疫情等等,中央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香港的關愛,都是為了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和「 一國兩制」實踐的行穩致遠。包括東江供水在內的種種例子,是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動寫照,也是最好的國民教育材料,應當得到廣泛、深入、系統的傳播。

當前國際政經形勢變幻莫測,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朝縱深演進,香港面臨不少挑戰。 但香港的前途與國家緊密相連,過去的事實說明,香港發生亂象就是因為沒有落實好「一國兩制」; 香港如今發展欣欣向榮,正是因為與國家利益保持了高度一致。 對接國家戰略不是一句空話,貢獻國家更不能只是一句口號,在大是大非面前,香港各界必須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勇於擔當歷史責任,堅定信心,為維護國家安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香港力量。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香港的雨水收集不足以應付全港淡水使用需求,因此主要依賴東江水供港,現時東江水佔全港食水用量達七至八成,是穩定可靠的主要水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和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分享國家為保障香港優質供水所作的大量工作,以及相關紀念和慶祝活動。甯漢豪網誌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和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分享國家為保障香港優質供水所作的大量工作,以及相關紀念和慶祝活動。甯漢豪網誌圖片

甯漢豪在網誌說,過去60年,國家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擴建、改造工程及生態環保措施,例如去年啟用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有助紓緩東江沿河城市對東江水需求,並為香港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東江水供港路線圖。甯漢豪網誌圖片

東江水供港路線圖。甯漢豪網誌圖片

對於有建議提出,香港自行開拓淡水資源以取代東江水供港,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在網誌解釋,興建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的主要目的在於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以增加供水資源多樣性,屬未雨綢繆措施,並非取代東江水作為主要水源。

香港輸送東江水系統位於上水的部分設施。甯漢豪網誌圖片

香港輸送東江水系統位於上水的部分設施。甯漢豪網誌圖片

黃恩諾說,海水化淡生產成本比輸入東江水高出兩至三成,作為主要水源並不合乎成本效益,加上海水化淡過程較耗能,與世界減排的大趨勢亦背道而馳。

珠三角的水資源配置工程為香港提供引入西江水作為應急備用水源,實現東西江雙水源互補。圖示橙色線為西江水引入深圳路線。甯漢豪網誌圖片

珠三角的水資源配置工程為香港提供引入西江水作為應急備用水源,實現東西江雙水源互補。圖示橙色線為西江水引入深圳路線。甯漢豪網誌圖片

黃恩諾又指,購買東江水的價格包括輸港東江水的相關費用,例如基礎建設、系統運作及維修的費用等,以及保護輸港東江水水質措施,但不包括內地用於生態保護及其他方面的成本,例如內地限制開發東江流域沿線保護區,以及在受保護範圍內禁止採石、開礦及大規模禽畜養殖等活動,多年來拒絕數百個投資項目,涉及總投資額超過600億元。

東深供水系統全長約68公里,途經4座泵站,包括圖示位於金湖泵站部分,以專用管道輸送至深圳水庫,再輸送到香港。甯漢豪網誌圖片

東深供水系統全長約68公里,途經4座泵站,包括圖示位於金湖泵站部分,以專用管道輸送至深圳水庫,再輸送到香港。甯漢豪網誌圖片

黃恩諾提到,香港供水穩定,水質安全可靠,但市民所需付的水費相當實惠,現時住戶每月平均水費為44元,佔家庭月入中位數約百分之0.1,而本港大概有接近兩成用戶因用水量低,而毋須繳交水費,根據「國際水協會」調查數據顯示,香港的水費明顯低於其他大城市,市民應更珍惜用水,避免浪費公共資源。

水務署自去年九月起舉辦了連串的東江水供港60周年慶祝及紀念活動,包括本地專題導賞團、跑步比賽及巡迴展覽。甯漢豪網誌圖片

水務署自去年九月起舉辦了連串的東江水供港60周年慶祝及紀念活動,包括本地專題導賞團、跑步比賽及巡迴展覽。甯漢豪網誌圖片

水務署自去年九月起舉辦了連串的東江水供港60周年慶祝及紀念活動,包括本地專題導賞團、跑步比賽及巡迴展覽。甯漢豪網誌圖片

水務署自去年九月起舉辦了連串的東江水供港60周年慶祝及紀念活動,包括本地專題導賞團、跑步比賽及巡迴展覽。甯漢豪網誌圖片

發展局和水務署聯同教育局舉辦內地考察團,增進學生對東江水歷史的了解,培養愛國情懷。甯漢豪網誌圖片

發展局和水務署聯同教育局舉辦內地考察團,增進學生對東江水歷史的了解,培養愛國情懷。甯漢豪網誌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