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巴拿馬運河---對美鬥爭啟示錄

博客文章

巴拿馬運河---對美鬥爭啟示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巴拿馬運河---對美鬥爭啟示錄

2025年03月26日 12:00 最後更新:03月27日 16:50

作者: 鍾賢

特朗普上場後大展「新冷戰」散打拳,不但撕破西方民主社會的虛偽面具,亦擺明車馬奉行「美國人優先」的排他主義,以勢不饒人的強人姿態,顛覆國際關係常理,非但跟盟友加拿大上演貿易戰,更一口鎖定巴拿馬運河的戰略港口位置,不斷指控中國「掌控」巴拿馬運河及對美造成國家安全危機,打着國安幌子,威逼港企長和交出巴拿馬運河。

正當中國滿懷希望、手執對美籌碼之際,長和計劃易手巴拿馬運河予由美資公司牽頭的財閥,美其名是在商而商的避險,實際乃漠視巴拿馬運河於中美博奕的重要戰略地位,忽略美國企圖霸凌運河以穩本國軍心的「三個根本必須」。

(一) 必須爭奪巴拿馬運河以霸凌海運

特朗普所掌控的美國政府正利用具歧視性的貿易及技術,霸凌中國。而今次長和出賣的港口涉及23個國家43個港口(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的經營權),覆蓋歐洲、中東、亞太及美洲主要海運航線,正好為美方匯聚霸凌海運貿易的底氣。

巴拿馬運河每年有大約逾9900艘船舶通行,貨量約4億噸,處理全球5%的海上貿易量,每年收入約380億港元。巴拿馬運河共有5個港口,當中長和所擁有的正正是其中兩個最大港口,更位於運河兩端,大部份貨輪均須經過此處運作,故地理優勢極佳,本應是長和穩賺的港口。但奈何美國有4成貨輪均須途經巴拿馬運河,銳意「去中國化」的特朗普自然容不下「非我族類」的港企,擁有全球最具戰略價值的港口。

(二) 必須豪奪以應對債務危機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現時美國國債為36.6萬億美元,而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GDP)自1970年代起持續上升至2024年的123%,遠比香港的9.3%高。以美國最繁華的紐約為例,人均負債約為21711美元,香港僅為約3200美元;論及外匯儲備,香港大約4,200億美元,而美國僅有約352億美元;論及失業率,香港僅為3.1%,而紐約高達5.5%;講生活指數,香港巨無霸指數為2.84美元,但美國為5.69美元,等如物價是香港的兩倍! 美國面對日益嚴重的債務危機,有急切需要增加GDP基數以減負債比率。

美國債務多到嚇死人。

美國債務多到嚇死人。

特朗普除了爭奪運河營運權,還虎視眈眈各地礦業資源及高端技術,除了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及美國「出口術」強逼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設廠,等如把台灣高端芯片產能直接轉移去美國之外,特朗普亦多番搬出國安論調,去豪奪其他地區的資源,不但以捍衞美國國土安全及國際安全的名義,重申爭奪格陵蘭島的野心,亦引用冷戰時期的《國防生產法案》簽署命令提高國內礦業產量,利用援烏貨款,逼使烏克蘭聯同美國共同開發烏克蘭國內稀土資源。

美國一方面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並四處散播中國軟實力輸出為「思想滲透」的謬論,另一方面於不同國家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DI)、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自由亞洲電台(RFA)、自由歐洲電台(RFE)及美國之音(VOA)等機關進行海外滲透、宣傳和統戰,足見美國「雙標」的爭霸雄心。即使特朗普決定煞停USAID、VOA及RFA等的資助,特朗普亦早已創立Truth Social作為自己主導的文宣喉舌,親自上場,豪奪話語權,不斷向外灌輸先聲奪人的謬論。

(三) 必須「美國人優先」以安民心

美國生活質素每況愈下乃不爭的事實,以紐約為例,每月交通成本約134美元,為香港(約64美元)的兩倍;租金成本方面,紐約一間單人房的租金約為4000美元,亦是香港的兩倍(約2190美元);論及罪案率,美國更是嚇人。

美國國內生活成本大漲,要東搶西奪以安民心。

美國國內生活成本大漲,要東搶西奪以安民心。

研究了群體之間的衝突是如何發展的。研究人員將夏令營中的男孩分成兩組,並研究他們之間的衝突是如何發展的。他們還調查了哪些措施對減少群體衝突有效,哪些措施無效。

心理學家謝里夫(Muzafer Sherif)在1954年曾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強盜洞州立公園,以多個青年進行「強盜洞穴實驗」,研究了群體之間的衝突是如何發展。他將青年們分成兩隊,先在第一階段讓兩隊青年各自同住不同營區,讓兩組人內部產生友誼,及後安排兩組人進行比賽,兩批人果然出現叫罵對峙情況,惟最後實施人員告之營區供水出現問題,最終促成兩組人為了共同利益而一同搶修,研究人員後來能夠通過讓他們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來減少兩組之間的緊張關係。

美國面對國內經濟不振、失業率高企、物價高漲等問題,必須四面樹敵,以團結美國民心。特朗普不但要深化國民對外危機意識,更要將國內一切問題歸咎於新移民、外勞及輸入低價貨品等外國威脅,搶走美國人飯碗,削弱了美國競爭力。而「美國人優先」的口號,正好成為團結美國人之糖衣毒藥。特朗普為了強化「美國人優先」的新冷戰思維,必須製造針對中國對立點,而長和計劃賣走巴拿馬運河一役,正好為特朗普的行動打下強心針。

美方連珠發炮,顛倒是非,將港企長和持有港口的事實扭曲為由「中國士兵非法營運巴拿馬運河」。港企雖不易對抗美國的遏華技倆,但有國才有家,面對中美博奕的大是大非,必須發揮香港「打不倒、壓不垮」的精神,協助國家反制美方破壞國際規則。否則即使贏了一場所謂避險戰,也輸了國家的信任,丟失企業長遠發展的機遇。




維觀者言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作者: 鍾賢

加拿大前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近日於自由黨的黨魁選舉中勝出,接替杜魯多登上加拿大總理「過渡性」寶座,成為加拿大首名未曾任職民選職位、第6名不是現任國會議員的「素人」總理。

卡尼具備多年財經金融界經驗,疫情期間為杜魯多政府出謀獻策,以助加拿大復甦經濟。加國民眾都對卡尼寄予厚望,但他能否扭轉加拿大國際劣勢,暫屬言之過早;首項難關除有加拿大反對派計劃3月24日國會復會後發動不信任投票之外,接踵而來亦面對加拿大的經濟內憂外患。

被美方貶為一洲 美加貿易戰正式展開

移民加國的港人,最近因為加拿大不斷受美國欺壓,顯得憤憤不平。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戲稱加拿大為美國其中一個州份,更以非法移民及毒品問題為由,自3月4日起向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進口貨品徵收25%額外關稅。美加隨即上演關稅乒乓球賽,加方一度計劃將輸往美國的電力徵收25%附加費,惟畏於美方計劃將加拿大鋼鐵和鋁進口的關稅由25%提高至50%,而一度暫緩反制措施,美方亦隨即刹停有關決定;直至美方於3月12日起如期徵收25%關稅,加拿大始針對涉及體育器材、電腦和鑄鐵產品等美國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

卡尼選舉時曾揚言,加拿大不會向欺凌者低頭,但剛上任即面對美方步步進逼,他過往所向披靡的金融戰績,能否為他穩住新任總理蜜月期,令人懷疑。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內憂外患 加拿大經濟被美國牽鼻子走

2024年加拿大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為1.6%,稍遜香港的2.5%增長率。雖然香港及加拿大有相近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惟加拿大債務佔GDP近50%,遠超香港的9.3%,而加拿大失業率亦高企於6.6%,遠超香港的3.1%。

加拿大除了失業率高企問題,生活成本均比香港高,而論治安方面亦遠遜香港。當中加拿大每10萬人口約有5843宗罪案,香港則僅有1258宗罪案。而根據Numero調查所顯示,香港於安全系數方面全球排名第7,遠勝排名第75的加拿大。

加拿大面對美國關稅戰處處進逼,長期處於捱打階段,皆因美國主宰加拿大貿易生死大權。美國乃加拿大貨品主要出口國家,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總額約75.9%,同時美國亦是加拿大進口貨品主要來源地,佔總額62.2%。加拿大過往天真靠攏美方軍事同盟,貿易對象單一化,導致如今被美方壟斷貿易命脈。美國一下子變天,玩弄政治手段,便輕易拖垮加拿大經濟。

港加數據大比拼。

港加數據大比拼。

美方霸權「用完即棄」 香港應如何自處?

香港進出口主要地為內地,貨品出口率為55.5%,進口率為42.6%。而除了內地外,香港進出口貨品來源地光譜亦五光十色,未有一個地區的比率逾10%,而美國是繼內地後香港第二大進出口國家,不過香港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香港出口總額7.5%,而美國進口至香港的貨品僅佔總額3.7%,故香港市場仍然由內地主導,但未如加拿大般被美方壟斷。

美國東征西討,實施科技和經濟霸凌,協助美國礦業公司搶奪烏克蘭礦權;亦欺壓科技龍頭台積電,威逼台積電駐美投資設廠。特朗普更誇下海口,要求台積電將在美投資額由近日承諾的1000億美元再加碼至2000億美元,不但利用台積電增大一己GDP,同時借此移植台積電高端晶片技術。更甚之,美國不再修飾其人權偽君子臭皮囊,先後決定凍結美式統戰喉舌《美國之音》(VOA)、《自由亞洲電台》(RFA)和《自由歐洲電台》(RFE)的資助,直接乾脆了結這個針對中俄的親美國民主黨的傀儡機構,令人嘖嘖稱奇。

事實再一次說明,美國「用完即棄」的真性情。而加拿大聽從美國擺布後,落得「第51州」的落魄田地,相信也是始料不及。香港企業面對美方圍堵中國的新冷戰,以及四面出擊的外交模式,必須發揮好內聯外通的橋樑角色,協助國家聯通世界,發掘美西方以外東盟、中東或中亞新興市場,並採取多元化貿易態度,應對一切圍堵孤立的反華戲碼,切忌墮入美方的貿易圈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