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博客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2025年03月19日 17:23 最後更新:03月27日 16:51

作者: 鍾賢

加拿大前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近日於自由黨的黨魁選舉中勝出,接替杜魯多登上加拿大總理「過渡性」寶座,成為加拿大首名未曾任職民選職位、第6名不是現任國會議員的「素人」總理。

卡尼具備多年財經金融界經驗,疫情期間為杜魯多政府出謀獻策,以助加拿大復甦經濟。加國民眾都對卡尼寄予厚望,但他能否扭轉加拿大國際劣勢,暫屬言之過早;首項難關除有加拿大反對派計劃3月24日國會復會後發動不信任投票之外,接踵而來亦面對加拿大的經濟內憂外患。

被美方貶為一洲 美加貿易戰正式展開

移民加國的港人,最近因為加拿大不斷受美國欺壓,顯得憤憤不平。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戲稱加拿大為美國其中一個州份,更以非法移民及毒品問題為由,自3月4日起向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進口貨品徵收25%額外關稅。美加隨即上演關稅乒乓球賽,加方一度計劃將輸往美國的電力徵收25%附加費,惟畏於美方計劃將加拿大鋼鐵和鋁進口的關稅由25%提高至50%,而一度暫緩反制措施,美方亦隨即刹停有關決定;直至美方於3月12日起如期徵收25%關稅,加拿大始針對涉及體育器材、電腦和鑄鐵產品等美國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

卡尼選舉時曾揚言,加拿大不會向欺凌者低頭,但剛上任即面對美方步步進逼,他過往所向披靡的金融戰績,能否為他穩住新任總理蜜月期,令人懷疑。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內憂外患 加拿大經濟被美國牽鼻子走

2024年加拿大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為1.6%,稍遜香港的2.5%增長率。雖然香港及加拿大有相近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惟加拿大債務佔GDP近50%,遠超香港的9.3%,而加拿大失業率亦高企於6.6%,遠超香港的3.1%。

加拿大除了失業率高企問題,生活成本均比香港高,而論治安方面亦遠遜香港。當中加拿大每10萬人口約有5843宗罪案,香港則僅有1258宗罪案。而根據Numero調查所顯示,香港於安全系數方面全球排名第7,遠勝排名第75的加拿大。

加拿大面對美國關稅戰處處進逼,長期處於捱打階段,皆因美國主宰加拿大貿易生死大權。美國乃加拿大貨品主要出口國家,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總額約75.9%,同時美國亦是加拿大進口貨品主要來源地,佔總額62.2%。加拿大過往天真靠攏美方軍事同盟,貿易對象單一化,導致如今被美方壟斷貿易命脈。美國一下子變天,玩弄政治手段,便輕易拖垮加拿大經濟。

港加數據大比拼。

港加數據大比拼。

美方霸權「用完即棄」 香港應如何自處?

香港進出口主要地為內地,貨品出口率為55.5%,進口率為42.6%。而除了內地外,香港進出口貨品來源地光譜亦五光十色,未有一個地區的比率逾10%,而美國是繼內地後香港第二大進出口國家,不過香港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香港出口總額7.5%,而美國進口至香港的貨品僅佔總額3.7%,故香港市場仍然由內地主導,但未如加拿大般被美方壟斷。

美國東征西討,實施科技和經濟霸凌,協助美國礦業公司搶奪烏克蘭礦權;亦欺壓科技龍頭台積電,威逼台積電駐美投資設廠。特朗普更誇下海口,要求台積電將在美投資額由近日承諾的1000億美元再加碼至2000億美元,不但利用台積電增大一己GDP,同時借此移植台積電高端晶片技術。更甚之,美國不再修飾其人權偽君子臭皮囊,先後決定凍結美式統戰喉舌《美國之音》(VOA)、《自由亞洲電台》(RFA)和《自由歐洲電台》(RFE)的資助,直接乾脆了結這個針對中俄的親美國民主黨的傀儡機構,令人嘖嘖稱奇。

事實再一次說明,美國「用完即棄」的真性情。而加拿大聽從美國擺布後,落得「第51州」的落魄田地,相信也是始料不及。香港企業面對美方圍堵中國的新冷戰,以及四面出擊的外交模式,必須發揮好內聯外通的橋樑角色,協助國家聯通世界,發掘美西方以外東盟、中東或中亞新興市場,並採取多元化貿易態度,應對一切圍堵孤立的反華戲碼,切忌墮入美方的貿易圈套。




維觀者言:鍾賢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關稅戰下的「法式」抗美基因

 

作者: 鍾賢

美國眼下沒有永遠的盟友,而特朗普亦毫不修飾其財閥臭架子,唯利是圖的霸權主義,昭然若揭,西方盟友隨時對他棄若敝屣。

美國為了擴展美式話術,美駐巴黎大使館於3月尾悍然向跟美國有商業活動的法國企業發警告信,要求有關企業停止實施推動「多元、平等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 DEI)的項目,公然干涉法國內政。

4月2日,美國特朗普再加強關稅戰線,宣布對多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對華加徵34%關稅(實際總890關稅累積增至54%,現在還稱要向部份中國貨再加50%關稅),而歐盟貨品(包括法國)亦被加20%關稅。

就此,有法國酒商已表明,法國紅酒及烈酒的對美銷售量將減兩成,強調關稅重創法國在美的業務,亦對美國消費者帶來重大影響,而法國政府發言人更指,對歐關稅將對美國及歐洲造成重大經濟災難。

關稅戰看清美國野心 法國同心力抗霸權

現屆美國政府以貿易戰破壞國際秩序,自然令硬氣的法國人深深不忿。自美國3月起,向歐盟進口的鋼鐵及鋁金屬施加25%關稅,有64%法國受訪者表示,正考慮杯葛美國產品,當中有70%受訪者計劃以法國或歐盟製造的產品代替美國產品。

法國面對美國大展功利外交,雖為法蘭西已是經濟不振的落魄貴族,但國民同仇敵愾,先有政府發言人承認,法國政府不可再單靠美國保障其國土安全,呼籲各國不可將保衞國土責任外判他人操控。及後法國總統馬克龍亦將此等美式霸權主義,定性為「殘酷且無理」的決定,強調法國大企業不應獨自應對美國關稅苟法,呼籲企業同心暫停對美投資以力抗美式話術。

為何經濟不振的落魄貴族有對美籌碼?

對內,法國面對嚴重經濟衰退情況。2024年法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約4.8萬美元,比香港的5.3萬美元還低。而法國債務佔GDP約113%,人均負債約5萬美元,反觀香港債務佔GDP約9.3%,人均負債僅約3000美元;論及失業率,法國巴黎為7.3%,遠比香港3.2%高。

法國和香港數字大比併。

法國和香港數字大比併。

法國人同時面對高昂生活成本,法國人的入息稅最高逹45%,遠超香港的最高稅階和15%的標準稅率,而法國更另有20%銷售稅;法國飲食交通成本亦較香港高,當中花都巴黎的巨無霸指數為每個巨無霸漢堡包6.06美元,乃香港(2.94美元)的兩倍;而巴黎每月公共交通工具車票成本約94美元,亦較香港約64美元高。

觀乎股市發展情況,香港2024年有2631間上市公司,而法國巴黎僅有約800間;截至2025年 2月,香港2024年證券市場市值約5萬億美元,法國巴黎僅有約3萬億美元;再看成交量,就發現香港每日平均金額為170億美元,是巴黎(約44億美元)約4倍!

雖然法國經濟不振,但法國不忘大國夢,屢次出擊抗衡美國。早前2月,法國總統馬克龍亦於美國白宮會見特朗普時大展領袖風範,面對特朗普訛稱歐洲以貸款形式援助烏克蘭,馬克龍伸手打斷特朗普的大放厥詞,「背書」式直指歐洲支付了六成歐洲援烏資金,一下子讓特朗普措手不及。

美法盟友關係崩潰。

美法盟友關係崩潰。

翻查最新數字,美國、英國及加拿大同為法國第3大出口國家,各佔僅7%,僅次於第1的德國(15%)以及第2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各佔8%)。有別於早前我提及的台灣或加拿大,雖然法國經濟同樣不景氣,但其多元化的貿易基礎讓法國減少對美依賴,大有抗衡美國底氣,難怪馬克龍不會淪落如烏克蘭般於白宮被美國把弄。

西方傳統結盟外交已無法應對面對美式功利外交。面對排外主義及危害全球經濟的美國魑魅魍魎冒起,惟有貿易多元化、減少對美依賴、發展新興市場,並透過區塊鏈技術大量拓展貿易夥伴,方為大國博奕的應對良策。

美國四面樹敵 重演1930年關稅戰慘劇

歐盟亦已宣布於4月15日起對美徵收反制關稅,並計劃於5月15日實施第二輪反制關稅以作回應,而美方繼中方計劃對美徵收34%反制關稅後,亦豪言要於4月9日再向中國徵收50%額外關稅。關稅戰超越一般經濟考量,正如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早前所說,各國必須就關稅戰實施反制措施以作政治表態,惟此惡性循環,或最終招致1930年經濟大蕭條的慘況。

1930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胡佛為提振國內水深火熱的農業,而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Smoot–Hawley Tariff Act),向逾2萬種進口貨品徵收高達4成關稅,結果招致逾25個國家施加懲罰性關稅反制,最終導致美國貨品出口量下降逾6成,而美國失業率亦進一步由1930年的7.8%增至1931年的16.3%,不但深化美國經濟大蕭條,亦導致全球世界貿易規模萎縮約66%。特朗普一心想以「對等關稅」保障國內製造業,妄想利用關稅戰鞏固國內「美國人優先」死忠派的支持,惟美國血一般的歷史證明,高關稅政策或招致反噬。

特朗普改革行事操之過急,最終為國內不滿情緒製造民意缺口,國內反對特朗普及其左右手馬斯克的示威浪潮一觸即發,惹來國內逾150個團體自4月5日起動員全國逾千場「Hands Off」示威,示威浪潮逐步伸延至英國、法國、德國及葡萄牙街頭。

關稅戰敲響全球經濟衰退的喪鐘,各大經濟體(包括美國本身)無一倖免,此等關稅七傷拳,不但衝破固有西方同盟的偽善,更赤裸裸反映美式狂人不理國際秩序、只顧自身個人資本利益的功利主義。面對特朗普接踵而來的政治豪賭,惟有打好經濟基底、及早擴充貿易光譜避險,方可應對美方毫無章法的經貿壓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