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鍾賢
韓國K-pop流行文化迷倒香港萬千樂迷影迷,大批港人爭相學習韓文,蜂湧去韓國旅行,但不少朋友反映,韓國市民素質追不上其流行文化質量,隨處有年輕人街上飛劍吐痰,又有「阿珠媽」於飛機機艙內「批踭」插隊。而去年12月韓國總統尹錫悅悍然公布戒嚴,更反映這個美西方同盟國的偽善。
種種韓式荒誕,跟風靡全球的韓流及「西方民主」體制,形成強烈對比,或多或少反映韓國紙醉金迷背後的政經黑暗面。
韓國:民主制的崩壞
12月,韓國總統尹錫悅因反對黨發動彈劾意圖推翻政府,竟突襲式以「免受北韓共產主義勢力威脅及消除反國家分子」為由,宣布戒嚴,頓然粉碎這個民主社會的海市蜃樓幻象,美國也被殺個措手不及。
親美的尹錫悅為美國重要遏華盟友,現今美國缺乏亞洲重要合作夥伴之際,面對韓國戒嚴的反民主亂象,僅草草重申民主乃美韓聯盟基礎,但美國對香港2019年示威卻咄咄逼人,盡顯美西方偽善的雙標。可幸的是,香港從中美博奕及疫情陰霾逐步復甦,看旅遊業已看到冰山一角,2024年訪港旅客數字達4450萬,香港吸引遊客的能力高很多。
政治停擺拖累經濟 漢江奇蹟不再
韓國去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2.3%,略遜香港全年2.5%的GDP增長率。但值得留意是,總統尹錫悅宣佈戒嚴造成之韓國政治危機,拖累國內投資者信心及內需,韓國第4季GDP僅有輕微0.1%增長,而香港有賴穩建政治大氣候及中央政府多項惠港措施支持,去年第4季GDP有2.4%增長。預期未來韓國經濟於政局陰霾籠罩下,亦難有起色。
韓國和香港經濟數據比較。
韓國經濟正走鋼絲,政府及企業同樣面對債務浩劫。政府債務佔韓國GDP約52.9%,平均每名市民負債約2萬美元。但韓國經濟不景氣,預料負債情況難以改善,遠比香港政府負債佔GDP 11.3%的比率高。雖然有人擔心香港債務問題日益嚴重,但正如我早前對比其他亞洲地區政府負債時所提及,全球各發達地區均面對同一難題,香港人均政府負債約3200港元,遠比其他發達經濟體低。而香港在中央援港措施及香港提振經濟政策支持下,正默默在穩健的政治環境下復甦。
另外,除了政府負債,韓國企業同樣面對巨額負債問題。根據韓國央行2024年《韓國企業負債現狀及啟示》報告書,截至2023年韓國企業負債達到逾2700萬億韓元(逾14萬億港元),比2018年同期增債8.3% (增加逾1000萬億韓元,即約5萬億港元),主因是房地產、石油化工、車用電池業的投資大增。不過,面對特朗普2.0時代帶來的不穩定性,韓國半導體和電池產業發展前景甚不明朗,韓國企業的利潤未能抵銷債務高利息支出,加上韓國面對低生育率及高齡化的社會危機,韓國隨時陷入債務深淵。
貨幣貶值 國內外投資出現風險
2024年尾,韓元兌美元匯率創近16年以來新低,旅客樂見韓元貶值,紛紛赴韓以低匯率購買奢侈品,可憐韓元成為亞洲區表現最差的貨幣。韓元貶值、政治動盪加上債務危機,形成惡性循環,韓國國內生活成本隨之上升。2024年12月韓國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急升1.9%,為韓國近4個月內最急速上升,而香港的消費物價指數則較去年上升1.4%,跟11月的升幅持平。
韓國跟香港的人均月入相若(韓國約2.1萬港元,香港約2.2萬港元),惟韓元貶值嚴重影響國內購買力。韓國除設有10%銷售稅,亦針對富裕人士設高稅率,當中韓國遺產稅稅率最高為50%(現正計劃下調至40%),針對資產逾10億韓元人士徵收45%稅。
中央堅實後盾 香港穩守最自由經濟體
香港面對全球經濟波動、地緣政治緊張,穩守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於投資環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貿易及商業法規等領域穩佔世界第一。在2025年1月香港的外匯儲備(4,215億美元)亦勝韓國(4,110億美元)。香港亦成為全球第5最具競爭力城市,除有賴於低稅率、簡單稅制及高效金融基建外,亦幸得中央推出多項惠港措施,提振本港旅遊業。
韓國雖然貴為影視娛樂大國,但英語能力只是全球第50位,遠遜排名第32位的香港。數據亦反映韓國旅遊業未如我們想像般好。韓國2024年的旅客人數遠比香港少(香港有4450萬人),僅有1640萬人,而計及平均客房收益,香港大約為1216港元,而韓國則約1154港元;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香港2024年於全球最多旅客地區排名第17位,遠勝排名第23的韓國。而韓國首爾於《Time Out》全球最型格街道排名榜亦遠遜全球排名第二的香港荷李活道。種種數據說明,香港旅遊業並非有些人說得那麼差,甚至可跟不少旅遊娛樂大國匹敵。
展望未來,特朗普2.0繼續上演遏華戲碼。香港面對美西方圍堵中國的保護主義、排外主義抬頭,絕不能坐以待斃,定當發揮獨特的國際中心角色。香港現時保持社會穩定,更要利用社會穩定的特點,去推廣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中美博奕之際,及早發掘新興市場,尋找美西方以外新動力及投資者,絕不能為中央政府「拖後腿」。
維觀者言:鍾賢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作者: 鍾賢
美國眼下沒有永遠的盟友,而特朗普亦毫不修飾其財閥臭架子,唯利是圖的霸權主義,昭然若揭,西方盟友隨時對他棄若敝屣。
美國為了擴展美式話術,美駐巴黎大使館於3月尾悍然向跟美國有商業活動的法國企業發警告信,要求有關企業停止實施推動「多元、平等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 DEI)的項目,公然干涉法國內政。
4月2日,美國特朗普再加強關稅戰線,宣布對多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對華加徵34%關稅(實際總890關稅累積增至54%,現在還稱要向部份中國貨再加50%關稅),而歐盟貨品(包括法國)亦被加20%關稅。
就此,有法國酒商已表明,法國紅酒及烈酒的對美銷售量將減兩成,強調關稅重創法國在美的業務,亦對美國消費者帶來重大影響,而法國政府發言人更指,對歐關稅將對美國及歐洲造成重大經濟災難。
關稅戰看清美國野心 法國同心力抗霸權
現屆美國政府以貿易戰破壞國際秩序,自然令硬氣的法國人深深不忿。自美國3月起,向歐盟進口的鋼鐵及鋁金屬施加25%關稅,有64%法國受訪者表示,正考慮杯葛美國產品,當中有70%受訪者計劃以法國或歐盟製造的產品代替美國產品。
法國面對美國大展功利外交,雖為法蘭西已是經濟不振的落魄貴族,但國民同仇敵愾,先有政府發言人承認,法國政府不可再單靠美國保障其國土安全,呼籲各國不可將保衞國土責任外判他人操控。及後法國總統馬克龍亦將此等美式霸權主義,定性為「殘酷且無理」的決定,強調法國大企業不應獨自應對美國關稅苟法,呼籲企業同心暫停對美投資以力抗美式話術。
為何經濟不振的落魄貴族有對美籌碼?
對內,法國面對嚴重經濟衰退情況。2024年法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約4.8萬美元,比香港的5.3萬美元還低。而法國債務佔GDP約113%,人均負債約5萬美元,反觀香港債務佔GDP約9.3%,人均負債僅約3000美元;論及失業率,法國巴黎為7.3%,遠比香港3.2%高。
法國和香港數字大比併。
法國人同時面對高昂生活成本,法國人的入息稅最高逹45%,遠超香港的最高稅階和15%的標準稅率,而法國更另有20%銷售稅;法國飲食交通成本亦較香港高,當中花都巴黎的巨無霸指數為每個巨無霸漢堡包6.06美元,乃香港(2.94美元)的兩倍;而巴黎每月公共交通工具車票成本約94美元,亦較香港約64美元高。
觀乎股市發展情況,香港2024年有2631間上市公司,而法國巴黎僅有約800間;截至2025年 2月,香港2024年證券市場市值約5萬億美元,法國巴黎僅有約3萬億美元;再看成交量,就發現香港每日平均金額為170億美元,是巴黎(約44億美元)約4倍!
雖然法國經濟不振,但法國不忘大國夢,屢次出擊抗衡美國。早前2月,法國總統馬克龍亦於美國白宮會見特朗普時大展領袖風範,面對特朗普訛稱歐洲以貸款形式援助烏克蘭,馬克龍伸手打斷特朗普的大放厥詞,「背書」式直指歐洲支付了六成歐洲援烏資金,一下子讓特朗普措手不及。
美法盟友關係崩潰。
翻查最新數字,美國、英國及加拿大同為法國第3大出口國家,各佔僅7%,僅次於第1的德國(15%)以及第2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各佔8%)。有別於早前我提及的台灣或加拿大,雖然法國經濟同樣不景氣,但其多元化的貿易基礎讓法國減少對美依賴,大有抗衡美國底氣,難怪馬克龍不會淪落如烏克蘭般於白宮被美國把弄。
西方傳統結盟外交已無法應對面對美式功利外交。面對排外主義及危害全球經濟的美國魑魅魍魎冒起,惟有貿易多元化、減少對美依賴、發展新興市場,並透過區塊鏈技術大量拓展貿易夥伴,方為大國博奕的應對良策。
美國四面樹敵 重演1930年關稅戰慘劇
歐盟亦已宣布於4月15日起對美徵收反制關稅,並計劃於5月15日實施第二輪反制關稅以作回應,而美方繼中方計劃對美徵收34%反制關稅後,亦豪言要於4月9日再向中國徵收50%額外關稅。關稅戰超越一般經濟考量,正如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早前所說,各國必須就關稅戰實施反制措施以作政治表態,惟此惡性循環,或最終招致1930年經濟大蕭條的慘況。
1930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胡佛為提振國內水深火熱的農業,而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Smoot–Hawley Tariff Act),向逾2萬種進口貨品徵收高達4成關稅,結果招致逾25個國家施加懲罰性關稅反制,最終導致美國貨品出口量下降逾6成,而美國失業率亦進一步由1930年的7.8%增至1931年的16.3%,不但深化美國經濟大蕭條,亦導致全球世界貿易規模萎縮約66%。特朗普一心想以「對等關稅」保障國內製造業,妄想利用關稅戰鞏固國內「美國人優先」死忠派的支持,惟美國血一般的歷史證明,高關稅政策或招致反噬。
特朗普改革行事操之過急,最終為國內不滿情緒製造民意缺口,國內反對特朗普及其左右手馬斯克的示威浪潮一觸即發,惹來國內逾150個團體自4月5日起動員全國逾千場「Hands Off」示威,示威浪潮逐步伸延至英國、法國、德國及葡萄牙街頭。
關稅戰敲響全球經濟衰退的喪鐘,各大經濟體(包括美國本身)無一倖免,此等關稅七傷拳,不但衝破固有西方同盟的偽善,更赤裸裸反映美式狂人不理國際秩序、只顧自身個人資本利益的功利主義。面對特朗普接踵而來的政治豪賭,惟有打好經濟基底、及早擴充貿易光譜避險,方可應對美方毫無章法的經貿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