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后海灣黑臉琵鷺數目按年跌逾10% 觀鳥會﹕最壞情況放棄來港過冬

社會事

后海灣黑臉琵鷺數目按年跌逾10% 觀鳥會﹕最壞情況放棄來港過冬
社會事

社會事

后海灣黑臉琵鷺數目按年跌逾10% 觀鳥會﹕最壞情況放棄來港過冬

2025年04月02日 15:39 最後更新:16:11

香港觀鳥會統籌「全球黑臉琵鷺同步普查」結果公布,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的黑臉琵鷺數目按年下跌逾一成得328隻,而全球數量則首度突破7千達7081隻,按年微升93隻增幅1.3%。

黑臉琵鷺。香港觀鳥會圖片

黑臉琵鷺。香港觀鳥會圖片

普查涵蓋的11個地區中,台灣繼續是全球最大的黑臉琵鷺度冬地,數量較24年微升至4169隻,增加34隻,佔全球族群總數58.9%;內地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黑臉琵鷺度冬地增幅收窄,錄得共1671隻黑臉琵鷺,較去年增加41隻;日本則錄得共716隻黑臉琵鷺,較去年增14隻。

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表示,雖然全球黑臉琵鷺數量創新高,但增幅放緩至僅約1%,為近十年來第二低。至於種群數量增長是否已達瓶頸,則仍需進一步觀察。他特別指出,黑臉琵鷺三大度冬地區包括台灣、內地及日本,增長幅度均較以往明顯放緩。

黑臉琵鷺。漁農自然護理處圖片

黑臉琵鷺。漁農自然護理處圖片

余日東說,后海灣族群數量過去10年間增長近乎停滯,全球佔比更不斷下滑,估計與本港濕地面積和質素狀況有關。他擔憂,倘若本港濕地面積未來無法增加,甚至出現面積減少和生境質素下降的情況,恐怕難以吸引更多黑臉琵鷺來港度冬。最壞情況下,黑臉琵鷺或會放棄來港度冬。

香港觀鳥會公布最新普查結果,推算本港市區有約22萬2千隻麻雀,較去年減少約2萬隻,跌幅8.6%,是連續第7年保持約20萬隻的水平,顯示本港麻雀的數目,近年趨於平穩。

香港觀鳥會。fb圖片

香港觀鳥會。fb圖片

普查在今年5月5日至18日進行,涵蓋全港18區多個地點,最多麻雀聚集的地區為屯門區,區內每條路線平均約有90隻,其次為沙田及深水埗。

示意圖

示意圖

觀鳥會表示,麻雀會利用市區的人工構築物繁殖,今年普查所記錄的79個麻雀鳥巢中,有33%位於排水或排氣口,15%在植被上,其次為大廈外牆、冷氣機和屋簷。觀鳥會助理教育經理余暢恒解釋,因排水口及冷氣機等較隱蔽位置可保護幼鳥,因此麻雀偏好於這些地點築巢。

觀鳥會又表示,麻雀數量減少原因未明,但舊區重建及更多新建摩天大樓或縮減合適麻雀的棲息空間,影響麻雀數量。會方呼籲市民積極提交鳥類數據,長遠期望建立城市雀鳥數據庫,以作更深入研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