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余曉晨:自摑嘴巴的放風煙幕彈

博客文章

余曉晨:自摑嘴巴的放風煙幕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余曉晨:自摑嘴巴的放風煙幕彈

2025年04月22日 22:10 最後更新:04月23日 09:24

余曉晨

關注長和港口交易的花生友會發現,從3月4日公布交易信息至今的50天裡,港媒和外媒多次報道「知情人士」「內部人士」言論,讓公眾了解台面下進展或有關考慮。有行家指,通過放風來測試相關方反應或引導輿論風向,是輿論戰和公關戰的重要手段。

筆者梳理了一下相關信息,發現長和的放風自始至終有條主線:淡化美資在交易中的角色。長和3月4日的消息稿中,特別提到TiL主席兼MSC地中海航運公司集團總裁Diego Aponte表示,「我們與和記港口的關係源遠流長,互相尊重,惺惺相惜」。緊接著,《金融時報》3月5日的報道稱來自意大利阿龐提家族的Diego Aponte在交易中發揮關鍵作用,並指這是長和信任的家族。隨後就有港媒稱,該意大利家族「與長和系李家份屬世交,而MSC亦是接收長和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營運者,意味著資產並非落在美國手上」。此等言論在本港財經類網站也多次出現。

長和的這番放風在事件初始階段似乎頗有成效,騙取了部分人的同情。但《南華早報》3月25日一篇報道踢爆長和的幕後輿論操控,指長和向一些友好供稿,請其發表署名文章為交易「洗白」。此消息一「出街」,大大打消公眾對長和的信任。

3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介入調查,同日長和宣布暫緩原定4月2日簽訂的有關協議。一眾花生友猜測交易要泡湯。

誰知一個月快過去,卻沒有看到終止交易的任何跡像,反而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外媒相繼爆料稱,交易將分拆為兩部分:巴拿馬兩個港口由美資貝萊德牽頭購入,貝萊德與TiL分別佔股51%及49%;餘下22國41個港口由TiL主導,持51%股權,貝萊德持49%股權。基於這個爆料,淡化交易中美資色彩的論調再起,一是聲稱41個港口由TiL接管,北京「沒有什麼意見」,預計3至6個月可敲定。二是聲稱巴拿馬港口交易額只佔總交易額的4%。

這應該是有關交易公布以來首次爆出股權結構。看著這堆數字,筆者也一度被繞暈,感覺美資在其中好像並不突出。但友人立即嘲諷筆者的「天真」「糊塗」。友人指,這一輪爆料明顯是新一輪輿論戰,看似高明,卻漏洞百出:

1.對美資角色不打自招。交易分拆後,美資看似只主導兩個港口,但誰都知道,國家反應這麼強烈,癥結就在於美國想要控制巴拿馬運河,而巴拿馬港口恰好給了貝萊德。更讓人厭惡的是,這一輪放風把公眾當傻子,誰會相信巴拿馬港口交易額只佔總交易額的4%,這可是一條黃金水道!再者,貝萊德並非未染指其他港口,仍然佔有其他41個港口49%的股權。要做加權平均的話,貝萊德在整個交易中佔有絕對控股權。

2.以分拆交易對抗審查。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早前表態來看,國家應是將長和港口交易視為單一一筆交易來審查,具體審查部門是該局的反壟斷二司,可見應是從反壟斷法切入。現在長和卻意圖將原交易切割為兩筆,規避審查意圖明顯。

3.刻意誤讀監管部門立場。熟悉內地運作的人都知道,國家部委對保密工作甚為看重,根本不會讓人流出所謂對其他港口交易「沒什麼意見」的信息。有關放風不過是想以輿論綁架官方。

友人指,長和這一輪放風簡直是自摑嘴巴,得不償失。

友人亦引述商界人士話,不明長和點解要屈服於美國。長和在世界多地運營一些基礎設施,今次被美國看中港口,割讓之,下次再被看中其他,又割讓之嗎?關鍵是對手還是言而無信的美國。早前美國和巴拿馬發佈聯合聲明,英語版刻意不與西班牙語版一致,遺漏「承認巴拿馬對巴拿馬運河及其毗鄰區域不可放棄的主權與領導地位」一句。一個連他國主權都不尊重和承認的國家,你還指望他承認一項交易?長和小聰明用盡,卻將被小聰明誤,實乃可恨可憐!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余曉晨

 繼4月3日以視像致辭方式向新加坡捐贈兩台治癌儀器後,李嘉誠4月29日又現身香港養和醫院,向該院也捐贈有關治癌儀器。雖有聲音稱讚其乃「慈善家」「大善人」,「為患者帶來福音」,但更多聲音質疑其露面別有玄機和用心,所謂慈善不過是長和執意推進向美資出售港口交易的頑劣公關術的又一招而已。

眾所周知,對於長和港口交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外交部已數度發聲,表明國家對事關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有關交易的嚴重關切。然而,李嘉誠家族和長和集團迄今未有正面回應,對傳媒查詢也是「已讀不回」。同時還不斷通過「知情人士」「消息人士」放風等方式,拋出煙霧彈,試圖淡化有關交易給國家帶來的危害。

近兩個月來,長和頑固推進有關交易,並為謀求蒙混過關而使出種種頑劣公關術:一是反復宣稱交易「純商業性質」,試圖掩蓋背後的政治玄機。二是刻意回避、弱化巴拿馬港口戰略資產敏感性,輕描淡寫,將其掩蓋在「全球港口組合的一部分」。三是不實突出意大利家族在港口交易中的角色,甚至製造「更換買家」假像,以圖沖淡交易的美資主導色彩。四是試圖進行「分拆交易」來規避審查,以此試探國家底線。五是「請槍」編造事實,誤導公眾認知。例如早前稱「中央表示不干涉企業商業行為,顯示大國智慧及風度」「特區政府亦表示從無干預香港公司的商業營運」。在拋出「分拆交易」後,又稱國家對巴拿馬港口以外的41個港口交易「沒有什麼意見」,云云。六是打造人設,博取同情,以爭取支持。比如營造其所謂「弱小」「無奈」角色,又通過打慈善牌來沖抵公眾對其的質疑和失望。

這些花招看似高明,其實都很拙劣。最近兩次捐贈治癌儀器的操作亦是如此。人們都能看到,兩次捐贈的時機巧合得令人震驚。向新加坡捐贈有關儀器時,恰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第一次發聲後,意圖告訴世人長和問題不大,挽救不斷下跌的長和股價。4月29日的捐贈則出現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第二次發聲警告後,試圖穩定長和軍心和市場預期。這種「慈善緊隨爭議」的節奏、「慈善贖罪券」的把戲,實乃危機公關的「標準範本」,一戳即破。當公眾發現善舉背後盡是算計,長和的信任赤字便成深淵,再難翻身。

公眾對長和港口交易性質已有定論,是罔顧國家利益而向霸權遞上「投名狀」,表面「賣港口」實乃「賣國」「賣港」。再多的慈善、再多的捐贈也洗不白「遞刀者」的汙名。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呐喊的,香港同胞不答應,全國人民也不答應,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必將背負歷史的駡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