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售賣港口風波持續發酵,成為上至官商巨賈下至普羅大眾的議論焦點。
前段時間,一些網民稱長和在《大公報》評論進攻下,處於「被動挨打」局面。熟料最新一個爆料,瞬間顛覆公眾認知,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長和早就在打輿論戰,而且頗有成效,使得一些公眾在毫無感知下,歸邊到李氏父子一側,對他們表示同情。把前因後果串聯一想,我等花生友深為感慨李氏心機之深。
事緣《南華早報》3月25日一篇報導,引述香港地產精英總會主席陳志寶稱,一名長和內部人士早前向其提供材料,請其3月12日在商業和房地產新聞網站BossMind上發表一篇為長和交易進行辯護的專欄文章。陳志寶完成所托,在上述網站發表《意大利家族 Aponte 接手營運長和港口 非美國公司》一文。文章從「在商言商」角度稱,長和售賣港口,「除可躲開政策風險,也可加強集團現金流,以應對市場急速變化,作出適當部署,可說一舉多得」,強調港口實際運營者是意大利Aponte家族,而非美資。
文章還稱,中央明確表示不干涉企業的商業行為,顯示大國智慧及風度,以及特區政府亦表示從無干預香港公司的商業營運云云。
從時間線看,這篇文章早於《大公報》3月13日發表的第一篇評論文章,說明李氏自己也知道有關交易於大義十分不妥,所以提前「戴頭盔」、「鑄盾牌」。
李氏顯然不是當時才謀劃輿論戰的,估計從談交易開始,就已經在策劃。所以3月4日深夜長和官網發出關於港口交易的消息稿時,就試圖佔據「輿論第一定義權」,稱交易是「純商業性質」,與近期關於巴拿馬港口的政治新聞「完全無關」。李氏動員的資源和力量顯然不止是幾個人、幾把聲音。大家回過頭再看3月5日至13日期間本港各類相關新聞評論,尤其是財經類新聞和評論,不難發現稱讚「巨刁」、「靚刁」、高舉「在商言商」旗幟、解釋港口和泊位區別之類的言論特別多。筆者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人性,歡迎有人對號入座。
上面的回溯已讓筆者吃驚不已,沒有想到還有更令人吃驚的。在與內地友人談及《南華早報》曝出「大瓜」時,友人十分不屑筆者的後知後覺,指出李氏的影子也在內地輿論場頻頻閃現。友人拿出幾項「蛛絲馬跡」供大家茶餘飯後查驗。一是3月16日開始,內地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台出現了大量無身份資訊、無頭像、無相冊的「三無帳號」,發帖內容幾乎一致,「XX人民支持李嘉誠」、「他只是純粹的商人」,資訊之密集,達到刷屏程度。二是一些從不關注香港議題的博主,開始大量發有關視頻要求輿論「放過李嘉誠」,可能實在不熟悉事情來龍去脈,稿件都讀得結結巴巴的。友人笑言,終於知道什麼是「資本的力量」了。
以上總總,顯示長和輿論戰打得相當用盡力。但在資訊社會,任何人想嚴絲合縫隱瞞事實真相、遮掩是非曲直,都是徒勞無功。長遠來看,誰站在大義一方,誰才能真正佔有輿論。
余曉晨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日前在北京舉辦慶祝活動,也是第17屆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頒授獎章,並向全國、全世界的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節日問候!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給廣大勞動群眾和工會工作者帶來巨大的鼓舞;是我們推進工運,建設社會,建設工會的有力遵循,以下談幾點體會認知。
香港工人以熱血譜寫百年工運華章
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百年工運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鬥史詩,而香港愛國工運事業,也因為「愛國」這共同的精神內核成就了不少蕩氣回腸的詩篇!回望往昔,香港海員大罷工掀起工運高潮第一怒濤,勝利令港英低頭,為工友爭取了應有權益;省港大罷工的怒吼震徹雲霄,香港工人以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陣線」,為內地革命注入磅礴力量,讓帝國主義霸權在工人階級的團結偉力下顫抖;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里,香港工會化身隱秘而堅定的力量,工運前輩冒著槍林彈雨,穿梭於危險境地,為抗戰前線輸送物資、傳遞情報,用熱血與生命譜寫民族解放的壯歌。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彰顯著香港工人階級熾烈的愛國情懷,更見證著香港愛國工運與內地工運血脈相連、兄弟情深!
新中國成立後,香港愛國工會始終是祖國最忠誠的「擁護者 與 「建設者」。兩航起義,沖破層層封鎖,為物資匱乏的內地送去急需資源;改革開放,又化身溝通的橋梁,積極牽線搭橋,將先進的管理經驗、前沿的技術引入內地,助力現代化建設。回歸之後,香港工會組織以堅若磐石的意志,引導職工堅決維護香港社會穩定,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黑暴籠罩時,這支鐵軍當仁不讓是 「一國兩制」 偉大實踐中堅不可摧的中流砥柱!
凝聚職工激發新質生產偉力的核心擔當
工會工作千頭萬緒,但最根本的,是要成為凝聚職工群眾的 「強磁場」、匯聚磅礴力量的 「聚寶盆」!習主席講,「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覆興偉業的中心任務。這一中心任務,就是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新質生產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需要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工會組織要擔起責任,為國家建設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
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從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的「鋼鐵意志」,到抗疫期間運輸工人的「逆行堅守」,香港勞動者正正踐行著勞模精神。勞動模範和大國工匠是人民模範,民族脊梁,新時代需進一步樹立「勞動創造幸福」的價值導向。今年5月香港將首次舉辦勞資官三方合作的「行業模範之星」評選,搭建這個平台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故事,弘揚勞動精神,肯定勞動價值。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能成其事並不容易,事實上工聯會已推動多時,終於成功落地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創新,展現出愛國者治港新風貌。
以「新時代工運」旗幟不斷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
當前國際局勢深刻演變,香港要堅定不移配合國家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新時代工運」是香港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社會基礎,要引領工會、工友建立主人翁意識,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戰鬥力,發揚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的鬥爭精神!
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推動香港經濟轉型
習主席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勞動創造」。香港正著力發展創新科技、金融服務、綠色經濟等新興產業,新工運須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戰略。一方面,工會應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協助勞工提升數字技能、跨領域能力,培育適應「北部都會區」等重大項目需求的專才;另一方面,要倡導「以創新論英雄」的職場文化,支持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助力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邁向「國際創科中心」。
構建新型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香港貧富差距、住房困難等問題長期制約社會發展。勞工是香港社會經濟的基石,共同富裕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新時代工運須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俱進推動完善勞工政策。不斷提升就業環境,增加勞動收入,推進高質量就業,以「共建共榮 共享共贏」理念,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人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持續不斷增強工會組織建設
香港工會作為維護勞工權益、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在當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經濟轉型與提升社會治理的關鍵時期,需從組織建設、服務創新、科技賦能、強化政策研究倡議,以及與社會對話等多維度強化自身能力。此外,更要弘揚勞動文化、深化愛國主義與職業倫理教育等,這樣才能應對新挑戰、把握新機遇。
百年前,省港大罷工的汽笛聲震撼神州;百年後,香港工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香港工會既要傳承「為勞動者謀幸福」的紅色基因,更需把握「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時代機遇。唯有將維護勞工權益與維護國家安全相統一,將經濟轉型需求與工人發展訴求相銜接,方能開創香港工運新格局,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築牢群眾根基,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寫下璀璨的香江注腳。
作者:吳秋北(港區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