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處於「環太平洋」以及「歐亞」兩大相接的地震帶之間,是個多地震的國家。由於中國歷代都有修史傳統,因而也成為世界上地震史料最為豐富的國家。
中國最早的地震記錄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竹書記年》,提到夏朝一名叫「發」帝王,在他即位的第七年(公元前1831年)登臨山東泰山時,正好泰山發生地震。另一處提到「夏桀」十年(公元前1809年):「……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指震後伊河和洛河的水都乾了。以上記錄距今已三千八百多年,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記載。
至於中國史載中死亡最多地震,是明代導致83萬人死亡的「嘉靖大地震」,也是在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世界地震記錄中,繼公元1201年7月埃及敘利亞造成110萬人死的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地震。「嘉靖大地震」傷亡關鍵,除了發生的在子時,多數人還在熟睡,災後的「人禍」也是癥結之一。
這場大地震震央位於陝西省華縣,據史料推斷,地震強度為8至8.3級。罕見的是這場地震,有多方文字記載,當中《明史》載:「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壓死官吏、軍民奏報八十三萬有奇。」
當時,進士秦可大親歷大災難,他以文字記載了經歷,讀來有如置身其境:「是夜,予自夢中搖撼驚惺,身反復不能貼褥,聞近榻器具若人推墮,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初疑盜,繼疑妖祟,俄頃間,頭所觸牆,劃然倒矣,始悟之,此地震也……家南有空地,從牆隙中疾走,比至其處,見母暨兄及弟侄咸先至,無恙,曰:『急號汝,汝不聞耶?』蓋其時萬家房捨一時摧裂,聲雜然塞耳,都不聞也,矧號呼哉!」
據了解,地震共有101個縣遭受破壞,分佈於陝西、甘肅、寧夏、山西、河南五省約28萬平方公里。民房、官署、廟宇等淪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築物如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據《陝西通志》載,唐朝修建的西安小雁塔被震裂,塔身從十五層減為十三層。
由於地震時正值隆冬,災民凍死、餓死和次年瘟疫大流行造成的死者無數可計。伴隨著地震,山崩、地陷、水患火災等次生災害相繼發生。還有地方官員救災不力,互相推諉,以及災民乘便起亂,錯失搶救最佳時機等的「人禍」。
事實上,地震發生後,陝西等地官員第一時間上報災情。因隱瞞災情不報,需罰俸甚至革職。但古代交通不便,再加上部分地方官為政績有所顧慮,故傳達災情也需要長時間。中央在接到災情匯報後,也因體制僵化層層審批,政令才能到達山區。好像朝廷派出賑災官員鄒守愚,到達災區時已經是三個月後的事。
所以,在過去的時間,救災的中流砥柱只有有良知的地方官員和善良鄉紳,他們出錢出力,除暴安良。據載,陝西華陰縣知縣何祥時一邊出力幫助百姓「疏渠築堰」,一邊掏出自己俸祿修繕「學宮」;華州知縣楊彩見地震後老百姓「蜂起掠食」,便以當地政府的名義「借富家粟,以賑窮乏」;陝西渭南縣由於縣令在地震中死亡,地方無首,一時間「惡少肆掠,大亂」,幸得陝西巡撫下令緝捕盜賊,當眾斬殺了帶頭搶劫的流氓平亂。
嘉靖皇帝得知震後,雖然派遣欽差大臣鄒守愚救災,向災區發放朝廷的專項救濟款項及減免當地百姓的賦役,朝廷用心良苦,可惜有些地方小吏則火中取栗,受益災民寥寥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