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城大研10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準確率逾90%僅需百多元

社會事

城大研10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準確率逾90%僅需百多元
社會事

社會事

城大研10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準確率逾90%僅需百多元

2018年09月22日 10:50 最後更新:11:08

市民食安又多一個保障!

肉類或海產受污染事件時有發生,不慎食用可致食物中毒。城市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套快速測毒方法,利用載有電極芯片的測紙、納米傳感器,檢測食物中甲醛及組胺等污染物濃度,最快十分鐘有結果,較傳統需時一日為快,檢測成本亦會大幅下降。研究團隊指新方法適用於政府部門、超級市場等進行即時檢測,監管食物質素。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城大研十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城大研十分鐘驗毒檢測食物甲醛濃度。

城大材料工程、化學、電子系跨學科團隊,三年前獲國家財政部、國家海洋局等機構撥款二千萬元,成功研發一套快速簡便測毒新方法。新方法需配合載有電極芯片的測紙、納米傳感器及流動電話程式使用,檢測甲醛、組胺及重金屬污染物含量,準確率達九成多。

領導該項目的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華禮生(Roy Vellaisamy)稱,傳統檢測方法須在實驗室進行,檢測時間一般耗時一天,而新方法則利用電極芯片,在十分鐘至二十五分鐘內,即能檢測食物樣本甲醛及組胺的濃度。他續稱,芯片能辨別食物中的甲醛及組胺等污染物分子結構,包括組胺及甲醛等常見污染物。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適用政府部門及超市

參與研究的城大化學系教授林漢華稱,組胺在食物受細菌污染時產生,是食物變質的指標;而甲醛則是海產的非法添加劑,攝入過量對人體有害。因組胺及甲醛可溶於水,使用時只需將一克食物樣本混合少量水,再滴到傳感器的電極芯片,「芯片便能偵測污染物的分子結構,再透過納米傳感器把有關數據傳送至手機」。另外,測試後的食品樣本可貼上無綫射頻辨識(RFID)標籤,把食物檢驗結果儲存到雲端,方便食品運送時了解該食品的狀況。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林漢華又稱,「坊間一般檢測甲醛及組胺的測試往往花費五百至一千元不等,而新方法電極芯片連納米傳感器才不過百多元」,他又表示傳感器靈敏準確,達國際監督機構如世界衞生組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標準。

城大研發的有關研究入選「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目前與內地機構英諾爾、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及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技術中心合作,測試相關產品,今年內亦會與內地八至十間食品供應商合作開始進行檢測,未來希望引入香港,供政府部門、超級市場等進行即時檢測,有助監管食物質素。

城市大學上周發生校園襲擊事件,一名內地男學生涉嫌在食堂及圖書館內向數名男女施襲,被到場的警員以胡椒噴霧制服。涉案男子被控6項罪名,早上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應訊,裁判官李志豪聽畢控辯雙方陳詞,拒絕被告保釋申請,案件押後至本月16日,待取兩份精神科報告。

西九龍裁判法院。資料圖片

西九龍裁判法院。資料圖片

被告被控兩項普通襲擊罪、1項盜竊罪、1項傷人罪、1項襲擊在正當執行職務的警務人員罪,以及1項刑事毁壞罪。控罪指,被告涉嫌在上月31日分別在城大食坊和城大邵逸夫圖書館內,襲擊一名女子及一名男子。

被告亦被控同日在城大食坊偷竊屬於女事主的財產,包括1張香港身份證、6張銀行卡、1張八達通、1張門禁卡、2張會員卡及現金970元。而傷人罪的控罪指,被告同日在城大食坊非法及惡意傷害另一名男子。

香港城市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資料圖片

至於襲警及刑事毁壞罪方面,被告涉嫌當日在圖書館內襲擊在正當執行職務的兩名警務人員,期間無合法辯解而損壞屬於警方一部隨身攝錄機,意圖損壞該財產或罔顧該財產會否被損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