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打算向當局提出建議改善網絡。

區議員打算向當局提出建議。 資料圖片

區議員打算向當局提出建議。 資料圖片

隨港島北岸多個工程陸續落成,選區位於銅鑼灣一帶的四名區議員,早前共同邀請專業人士進行研究,準備向當局提出聯合建議,希望改善維園一帶的行人通道網絡。他們提出,可考慮在維園以地面通道、天橋或地底行人隧道等方式,貫通銅鑼灣、大坑及天后,並加建行人天橋至怡和午炮台,將銅鑼灣「內陸」與海旁一帶打通。有測量師指出,在增加行人通道的同時,可增添綠化空間及趣味設施,令行人有更好的步行體驗。

銅鑼灣已成為港島核心商業區,但區內行人設施早已不敷應用。銅鑼灣區議員伍婉婷表示,行人路及設施早已不能滿足大量人流,為解決多年來銅鑼灣人車爭路的問題,政府曾多次提出善用地下空間的計劃,但都一直只聞樓梯響,未見改善。鵝頸區議員鍾嘉敏亦指,過往連接著名景點怡和午炮台及避風塘一帶的行人設施不足,未能善用海濱資源。維園區議員周潔冰就認為,現時由銅鑼灣步行來往天后區,只能通過人流多的維園或繞路經高士威道,不甚方便。

團隊建議利用維園地底空間興建行人隧道網絡。 資料圖片

團隊建議利用維園地底空間興建行人隧道網絡。 資料圖片

針對區內行人網絡不足,他們連同天后區議員李文龍,找來專業人士協助進行研究,希望可「拋磚引玉」,與居民共同討論,以便未來再就此向政府爭取。有份參與研究的測量師林力山指,團隊經研究後認同可以利用維園地底空間,興建連接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及天后港鐵站的行人隧道網絡,以方便市民在附近泊車後,可步行前往目的地,屆時由銅鑼灣步行往大坑或可快十分鐘,亦可增建或延伸現有行人天橋至海濱地段。

團隊亦提出,可延伸中央圖書館外的天橋穿過維園,直達避風塘。

林指,概念圖中以天橋模式可較易讓市民理解此概念,強調不一定要興建天橋,亦可以是地底隧道或地面通道,但後者或會影響現時的一個足球場。團隊亦建議在區內多個位置,如留仙街近天后廟道加建升降機,方便居民。

銅鑼灣避風塘地帶。 資料圖片

銅鑼灣避風塘地帶。 資料圖片

周潔冰補充指,早年興建中環灣仔繞道時,曾有建議可從維園以綠化平台的方式直達海濱,但最終未有成事,故她希望未來可通過改善行人網絡,「拉近」市民與海濱的距離;如未來落實利用維園地下空間,亦可與地底隧道方案作出配合。為了改善行人體驗,林力山認為可參考外地做法,增加綠化及有趣味的公共設施,而非只着重設施的功能性。

維園一帶的交通網絡有待改善。 資料圖片

維園一帶的交通網絡有待改善。 資料圖片